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銀元從清末民國時期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以后,銀元作為當時主要流通幣。最早從沿海地區流通的西班牙銀元又稱柱洋、本洋。16世紀時候就有流傳到我國,當時還沒成為真正貨幣都是留著自己把玩收藏起來了,一直到鴉片戰爭后流通于長江中下游各省及河北、廣東、福
銀元從清末民國時期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以后,銀元作為當時主要流通幣。最早從沿海地區流通的西班牙銀元又稱柱洋、本洋。16世紀時候就有流傳到我國,當時還沒成為真正貨幣都是留著自己把玩收藏起來了,一直到鴉片戰爭后流通于長江中下游各省及河北、廣東、福建等地。直到后來墨西哥于1821年獨立后,1824年開始鑄造墨西哥銀元,因幣面花紋有鷹鳥,也就是俗稱的鷹洋。到民國時期后墨西哥銀元取代西班牙銀元,成為在華主要流通銀幣,當時上海一地幾乎以墨西哥銀元為主幣。晚清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元還有:英國貿易銀元,因幣面鑄有一個持杖的不列顛女神站像,俗稱人洋或站洋、站人(是英國在印度境內和在香港專為在中國境內流通而鑄造的一種銀元,背面鑄有中國圖案花紋及中文“壹圓”兩字。日本貿易銀元,因幣面有龍紋,俗稱龍洋或龍番;其他尚有美國的貿易銀元、法國的安南銀元等。
英國貿易銀元
普通版價格1300~1800。
“站洋”銀元,是清末民初時期,由英國鑄造,在中國廣泛流通的外國貨幣之一。“站洋”銀元進入我國后,開始在廣東、廣西一帶流通,因其制作精美,含銀量高,深得商民喜愛。英國政府看到“站洋”銀元在中國有利可圖,便大量鑄造,大量輸入。站人”銀元含銀量一般是在89%--90%,一般直徑38--39毫米,重量 26.5--27克。
英國站人貿易銀元,融中、英、馬三國文字“壹圓”于一體,在世界鑄幣史上是少有的,為此,深受錢幣收藏家喜愛。該幣版式繁多,初步統計,發現“站人”銀元共有6個版別,72個品種。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發展,品種和版別可能還會進一步增加。從1895年開始發行至1935年結束,歷時41年,除1905、1906、1914-1920、1922-1924、1926-1928、1931-1933年未發行外,共發行了23個年代。
法屬印度支那貿易銀圓
普通版價格450~600。
法屬印度支那貿易銀圓,俗稱坐洋,為清末民初在華流通的外國銀圓之一。銀幣正面為自由女神坐像,背面的裝飾圖案為麥穗,法文有“貿易銀元”和“法屬印度支那”等“坐洋的主幣“壹圓”的鑄造時間從1885年開始,在巴黎鑄造,至1928年共計43年。該主幣1885年至1895年年號的鑄幣均為27.125克重,稱之為“加重版”;1895年至1928年的24個年號的鑄幣重量均為27克重,稱為“普通版”。值得注意的是,1895年是加重版和普通版同鑄的年號,由主幣和輔幣共4枚組成一套。稱呼輔幣時,通常以“坐洋半圓”“坐洋50分”“中坐洋”,或“坐洋二毫/一毫”“坐洋20分/10分”“10/20仙小坐洋”一類稱呼。其中品相是決定價格的重要因素,不同版塊是影響價位的參考因素,個別稀缺品是必須注意的關鍵因素。在鑒定真偽后,1890年加重版應屬于珍稀品種;1885、1888、1893屬于加重版的稀少品,而1910、1922無字版屬于普通版的稀少品。
鷹洋
普通版價格450~600之間。
世界金融史上頗具傳奇色彩的貨幣之一,晚清民國年間,外國銀元輸入中國者,屬墨西哥鷹洋最多。據清朝宣統二年(1910)度支部調查統計,當時中國所流通的外國銀元約有十一億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鷹洋。鷹洋大體分為兩種,1897年以前的花邊鷹洋和1898年以后的直邊鷹洋。兩者規格相同:直徑39毫米,重量27.07克,成色95.30%
墨西哥鷹洋的成色較其他外國銀元為佳,而且多年不變,人們都樂于使用。墨西哥鷹洋在中國南部、中部各省流通非常廣泛,幾乎成為主幣。上海的外國銀行發行紙幣,在民國八年(1919)以前都以墨西哥鷹洋為兌換標準。
日本貿易銀元
普通版價格600~900。
日本貿易銀元是近代流入我國外國銀元中較為常見的一個品種,因幣面有飛龍圖案,故俗稱為日本龍洋。其正面圖案為環繞的珠圈和十六瓣八重表菊紋,兩側側為呈弧形排列的櫻花枝葉,中間的文字為漢字“一圓”,下面是綢帶扎成的同心結;背面的圖案為“飛龍戲珠”,周邊的文字有“大日本”和“明治xx年”“大正xx年”“昭和xx年”的字樣。大小幣值分為5錢、10錢、20錢、50錢、1圓5種。
西班牙銀元
西班牙銀元品種太多,價格懸殊太大。
COB本洋
最早流入中國的西班牙銀元應該是COB本洋。COB實際上一種打制幣,確切的說應該屬于銀塊,形制不規則,但重量和成色適當,其從菲利普二世時期(1556-1598)便開始鑄造,這類COB一般分為兩個大類:一種是正面西班牙盾徽背面十字的;另一種正面雙柱背面十字的。
人像雙柱
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制造“雙柱”銀元,流通時間較早,幾乎遍布全世界,明萬歷年間流入中國。據英國東印度公司記錄,1681年至1833年,流入中國的白銀達6800萬兩以上,合銀元l億枚,絕大部分是雙柱銀元。“雙柱”有“雙球”和“人頭像’兩種。人像雙柱在中國常見的有卡洛斯三世,卡洛斯四世和斐迪南七世三種。除了三種常見的人像雙柱以外,
還有伊莎貝拉二世(1833-1868),阿方索十二世(1874-1885),阿方索十三世(1886-1931)等小雙柱。這種雙柱幣面風格與人像雙柱一脈相承,但直徑和重量都有縮減,一般被稱作小雙柱。這些小雙柱在華數量不大,影響力有限,混雜在同時期流入中國的各種外幣中,已然變得平凡無奇了。
地球雙柱
墨西哥造幣廠開始用機器鑄造新式的雙柱銀幣。這種銀幣在雙柱之間增加了兩個地球,象征東西半球,故而常被稱作地球雙柱(或雙球雙柱)。而當時的中國則因其邊齒的麥穗紋特征稱其為花邊,這種本洋在乾隆年間已有流通。
盛世收藏,銀元作為貴金屬之一本身就有投資價值,從古代銀錠到近代銀幣轉換,國外品種相對國內銀元價格略低,但任然具有潛力。
你有收藏的那些品種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馬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