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文兒中國父母普遍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叫做“再苦不能苦孩子”。只要孩子能生活得好一點,父母就算吃糠咽菜,也要給孩子最好的。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不知道父母的難處,不知道金錢的可貴。最近,某網站上的一個帖子火了。一個家住小縣城的研究生說,他是
文|文兒
中國父母普遍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叫做“再苦不能苦孩子”。只要孩子能生活得好一點,父母就算吃糠咽菜,也要給孩子最好的。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不知道父母的難處,不知道金錢的可貴。
最近,某網站上的一個帖子火了。一個家住小縣城的研究生說,他是家中的獨子,父母年收入30萬左右,家里人平時花錢也節制,應該不缺錢。但是,有一次,他跟家里人說,因為少了顆大牙,導致牙齒越長越歪,影響正常的咬合,臉型也越來越丑,有地包天的感覺。普通的整牙需要三四萬,而美觀的隱形更貴,他希望父母資助他這筆錢,但是父母說不著急,也沒有提供資金的意思,他就表示很失望。
?有數據顯示,我國家庭存款富裕的人,只占少數
年輕人張口就找父母要幾萬塊錢,好像很輕松的樣子,真的不知道錢有多珍貴。真是應了那就話“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要知道,不用養家糊口的年輕人,參加工作一年,也未必攢出幾萬塊錢。父母要承擔一家老小的支出,存款更沒有想象中富足。
2020年的時候,央行發布出數據,我國大概有99%用戶存款低于50萬。也就是說,父母兜里有錢,可以讓孩子隨便花的家庭,目前還只是少數。如果孩子隨便向父母拿錢,要不到錢就指責父母,就也太不懂事了。
?父母忽略對孩子金錢教育的后果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沒真正踏上社會,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像賺錢、用錢,等孩子畢業長大就知道難處了。但是,正如教育家默克爾所說“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所以,當父母忽視孩子的金錢教育,就要警惕帶來的后果:
①孩子養成錯誤的金錢觀,對金錢過于貪婪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個樹苗,父母的作用就是“園丁”,不停地對孩子進行“修剪”,孩子才能長直長正。父母羞于和孩子談錢,孩子受周圍環境的誘導,容易形成錯誤的金錢觀,對金錢表現出過度的貪婪。
像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里,外表清廉的趙德漢,因為從小過慣了苦日子,窮怕了,用自己手中的權利,謀取了大量的不義之財。雖然,錢他一分也沒有花,但是貪婪的事實,依然無法改變。貧窮的孩子,有的貧賤不移,有的濫用職權,里面的區別就是金錢觀是否正確。
②孩子缺乏金錢意識,花錢沒有節制
在《窮爸爸富爸爸》書中提到,從小沒有金錢意識的孩子,長大學不會節制消費。仔細想想,真的是這么回事。生活中,不知道金錢來之不易的孩子,花錢也容易大手大腳。像現在有的孩子玩游戲、買皮膚、看直播打賞、借貸等等,都是只圖一時高興,造成家庭財產的巨大損失。
孩子缺乏金錢意識,錢在他們眼里,就跟白紙差不多,隨隨便便就消費了。所以,家長想要孩子有節制的花錢,趁早灌輸金錢意識,很有必要。
③孩子向父母索要金錢沒有底線,不知道感恩
正常情況下,孩子從小到成年,期間有十幾,甚至二十年的時間,都是父母供養的。父母用血汗錢,供孩子吃、供孩子穿,其中的種種不易,很難說明白。但是,有的孩子十分幼稚,就好像父母的錢是大風吹過來的一樣,肆意地揮霍。
就像文章一開始提到的研究生,他自己還在上學,不能為家里掙一分錢,吃住全靠父母,應該知道感恩,結果因為父母暫時沒有滿足他的需求,他就嚷著“失望了”。可見,不知賺錢難的孩子,也不知道父母的心酸和不易,更不知道感恩。
?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培養孩子的金錢觀,時間越早越好,父母不要當孩子還小,當孩子形成錯誤的金錢觀,可能一切都晚了:
①告訴孩子金錢從何而來。錢是父母花費時間和勞動力,辛辛苦苦賺回來的。家長可以帶孩子體驗自己的工作日常,或者帶孩子出去賺錢,讓孩子看見金錢的來之不易,更知道珍惜錢。
②教導孩子錢重要的同時,也要正確地索取和花費。俗話說得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人都追求、向往金錢,但是不能為了得到更多的錢,出賣自己的人格,采取不正當的手段。還有,人有錢也要正確地使用,不能隨意揮霍,奢靡享樂。
【話題討論:你對孩子進行過金錢教育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咨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答案!
丁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