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懂車帝原創周桐[懂車帝原創產品]由威蘭達和漢蘭達組成的“蘭達兄弟”組合在SUV市場已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在這兩款車型之中穿插一款全新的中型SUV又是為何?相信這是很多人看到廣汽豐田威颯時都會產生的想法,而在這次親身體驗之后,我想我已經
文:懂車帝原創 周桐
[懂車帝原創 產品] 由威蘭達和漢蘭達組成的“蘭達兄弟”組合在SUV市場已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在這兩款車型之中穿插一款全新的中型SUV又是為何?相信這是很多人看到廣汽豐田威颯時都會產生的想法,而在這次親身體驗之后,我想我已經找到了答案。
相比于“蘭達兄弟”來說,威颯有著截然不同的產品定位,無論是從設計語言還是科技配置,都更注重對于豪華和個性的展現,而不再是一款主打豐田品牌,“老老實實”的家用SUV。毫無疑問,威颯是豐田為年輕用戶群體打造的產品,而這款產品究竟能有多少吸引力,接下來我們就仔細聊一聊。
設計玩出“新花樣”內飾用料有提升
從產品設計本身來看,威颯擺脫了豐田的“油膩感”。作為一款帶有溜背設計元素的中型SUV,威颯滿足了年輕人的感官體驗,不再以一副方方正正的造型示人,車身細節上也有了一些變化。目前該車僅提供鈦輝銀、歐泊銀、鉑金珍珠白、耀動紅、墨晶黑在內的5種車身顏色,從實車來看耀動紅非常驚艷,其他顏色還是有些平淡。
威颯外觀設計和海外版豐田HARRIER保持了相同的造型,但對前臉細節進行調整,弱化了上半部分的前格柵,讓視覺重心更靠下,凸出來的部分輪廓看起來倒是與豐田SUPRA有幾分相似。前大燈組線條十分鋒利,內部采用雙L造型的日間行車燈,點亮后辨識度很高,給人一種十分凌厲的感覺。
整個車頭的設計十分緊湊,前包圍沒有采用常規的三段式布局,而是使用了中間凸起的鍍鉻裝飾條來進行修飾,與引擎蓋上向中間收縮的線條相互呼應,起到了一定的聚焦效果。除此之外,我們實拍的頂配車型還配備了前毫米波雷達以及前攝像頭。
側面第一眼總會覺得和雷克薩斯有些相似,逐漸上揚的車身腰線搭配下滑的車頂造型,有著轎跑SUV的視覺效果。后排側窗的收縮設計也進一步強化了新車特點,相比其他中規中矩的豐田車型來說更具新鮮感。
輪輞設計中規中矩,并沒有像外觀一樣強調運動效果,采用19英寸的多輻雙色輪輞,輪胎來自東洋PROXES SPORT系列,規格為225/55 R19。
尾部設計采用了時下流行的貫穿式尾燈組,并且燈組設計得像一條平直線條,將車尾上下分開,點亮后辨識度也很高,這樣的設計在以往的豐田車型上還是很難見到的。而從尾部的整體輪廓上來看,該車線條上窄下寬,呈現出持續收緊的趨勢,相比一般中型SUV來說它的重心看起來也更低一些。
來到車內,威颯的中控區采用傳統對稱式布局,延續海外版豐田HARRIER的造型設計,懸浮式多媒體顯示屏、觸控式空調面板和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等設計均得到保留。而在用料上也“大方”了一回,車側門板副駕駛前等處都采用了大量皮質材料包覆,縫線工藝也增加了豪華氛圍。值得一提的是,門板手扣里也放置了襯布,減小了放東西時發出的聲響,不會再有那么強的塑料感。
全液晶儀表尺寸為12.3英寸,從頁面布局來看和豐田最近推出的新車基本保持一致,試駕期間我們也體驗到了搭載傳統儀表的車型,不得不說從主觀感受上來說還是液晶儀表顯得更順眼一些。
隨著不斷優化,12.3英寸中控大屏也有了不錯的進步,從顯示效果到操作流暢度上都有提升。不過這倒車影像的“高糊”畫質還是沒有得到改善,清晰度和顯示范圍都和這塊大屏不太匹配。
中控大屏下方是常規的空調操作區域,采用了觸控的操作模式,再往下則是一個敞開式的儲物空間,左側突兀的啟動按鍵就我個人來說還是持保留意見的,一方面并不美觀,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拿取手機。
除此之外,前排儲物空間表現還符合同級車型的主流水平,杯架內還提供了一個小托盤,進而可以適應各種高低不同的瓶裝飲料。兩側門板的儲物能力并不算突出,但放下兩個小瓶礦泉水還是不在話下的。第二排的儲物能力一般,除了幾個常規的儲物槽之外并沒有太多亮點。
值得一提的是,威颯搭載了可調光的全景天幕,1 秒即可切換調光模式和透光模式。調光模式可減少陽光直射的同時確保車內光照,透光模式增強開放感,帶來更加寬闊的視野體驗。兩種模式都可阻擋 99%以上的紫外線,就是如果沒有中間這個橫梁,視覺觀感上可能會更好。
乘坐空間方面,前排體驗人員身高184厘米,調整到合適的駕駛位之后頭部還剩下四指的余量。保證前排不動的前提下,第二排腿部留有一拳,頭部也有兩指的富裕。同時,地臺中間凸起比較明顯,對于中間乘客來說可能不太友好,好在第二排座椅靠背還有調節功能,可以緩解疲勞。
混動夠“家用”駕駛沒驚喜
動力就沒有那么多驚喜可言了,依舊是我們熟悉的2.0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和2.5升混合動力系統。前者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26千瓦,匹配CVT無級變速箱,后者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31千瓦,配備E-CVT無級變速箱。我們試駕的頂配車型還搭載了E-FOUR四驅系統。
這套混合動力系統的表現和威蘭達漢蘭達較為相似,行駛質感上相比早些年的豐田車型有了明顯進步。整個動力輸出的過程可以用一個“順”字來形容,而電動機的介入也讓這臺車在低速區域的響應變得尤為積極。
油門踏板的標定還是比較穩重,沒有過分強調初段的動力響應,不會給人一種很“賊”的感覺。如果有較為明顯的動力請求,發動機也會及時介入動力輸出,相比于動力傳遞帶來的振動感,發動機噪音倒是會比較明顯地傳遞到車內,如果是一個勻速提速的過程,這個介入感倒是會變得輕微一些。
制動力輸出十分線性,并且在制動踏板的初段就能有比較明顯的反饋,能夠讓人很清晰地把握剎車距離,信心比較強。
底盤表現一如既往,延續了TNGA架構的優點,行駛起來的厚重感特別好,懸架能夠吸收大部分路面傳遞上來的沖擊,并且表現的很有韌勁有一定的緊繃感。在面對一些溝坎時,車內能夠感受到一些顛簸,但懸架能夠很好地拉住車身,沖擊力也基本被座椅過濾掉,車身姿態不會有明顯的俯仰動作,還能給予駕駛員一些清晰的路感。
方向盤的轉向力度拿捏得比較適中,并不會輕得發假,力度比較適中,雖然談不上指向性有多精準,但絕對符合這個級別SUV車型的表現。
NVH方面表現相比以往的豐田車型有一定進步,得益于電動機的加入,在中低速時隔音降噪的水平是要高于同級別產品的。不過,一旦有急加速的請求出現,發動機介入時拉高轉的聲音就顯得不那么悅耳了。
編輯點評:
作為一款看上去更加年輕的豐田,威颯滿足了人們的視覺需求,在豪華氛圍的營造上也確實更出色。不過,這臺車同樣也有著一些“老毛病”,例如頂配車型沒有副駕駛高低調節,引擎蓋也不是液壓挺桿等等。綜合來看,威颯確實是一款適合年輕用戶長期持有的車型,但如果有更多家用場景的話,個人認為還是漢蘭達會更實惠一些。對于威颯各位還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一起討論。
張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