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說明:“商城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范例展示”專欄由中共商城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商城縣農業農村局供稿產業發展型之一:河鳳橋鄉田灣村貧困村有了扶貧工廠位于S216旁,距離縣城10公里的河鳳橋鄉田灣村,是省級貧困村。近年來,田灣村在河南省
說明:“商城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范例展示”專欄由中共商城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商城縣農業農村局供稿
產業發展型之一:河鳳橋鄉田灣村
貧困村有了扶貧工廠
位于S216旁,距離縣城10公里的河鳳橋鄉田灣村,是省級貧困村。近年來,田灣村在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對口幫扶下,堅持紅旗引領,全力推進產業扶貧,積極拓展“美麗鄉村+”的發展格局,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2019年底,全村貧困發生率降為0.76%,該村先后榮獲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省級“生態村”、“文明村”、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扶貧開發先進村”等榮譽稱號,還被省農業農村廳推薦為國家級森林鄉村,連續五年被商城縣委縣政府評為紅旗村、明星村。
“村莊變美了,路變寬了,還能就近上班掙錢,腰包也變鼓了。”說起田灣村的變化,正在該村扶貧工廠--竹制品加工廠上班的貧困戶李成平微笑著說。
倉廩實而知榮辱,產業興帶百業旺。通過駐村實踐,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駐田灣村第一書記李育軍深知要想實現全面脫貧,必須要有穩定的收入,必須要發展村集體經濟,變依靠上級“輸血”為主動自我“造血”,增強可持續發展的活力。
想干就干,2年來,李育軍帶領田灣村兩委班子多次走訪調研,了解到商城縣南部山區年產毛竹200萬噸,田灣村及周邊的水竹資源也非常豐富。又考慮到田灣村臨近商淮路、滬陜高速及商城縣火車站,交通發達運輸方便,再加上本省幾乎沒有竹筷、竹簽、棉簽等產品的生產廠家,市場前景看好,田灣村兩委決定自己創辦一家以竹木資源為主的竹木加工廠。
建加工廠,錢從哪里來?李育軍和村兩委通過吸納社會捐助資金、第一書記扶貧專項資金、村民及愛心人士入股等方式籌集資金200多萬元,工廠已于2019年10月份正式投產。
目前,工廠按照“合作社+村兩委+愛心人士(企業)+村民+貧困戶”的帶貧機制運行,以田灣村集體經濟為主要成份,通過按股分紅、就業帶貧、強化服務等措施,增加村集體和貧困戶收入。
工廠建成后從生產竹筷、竹簽、牙簽、日用棉簽等簡易產品開始,逐漸開發生產竹制板材、工藝竹編等,同時上馬
竹炭加工設備,充分利用邊角余料,燒制竹炭,進一步增加收益。2019年到2020年上半年,工廠收益40多萬元,解決了20人的就業問題,4戶貧困戶徹底擺脫了貧困。
“所有參股個人(集體)按比例分紅,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計件取酬,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以到戶增收方式帶動實現增收。”田灣村村支部書記張太新介紹說。
同時,該村新建300千瓦光伏電站1座,帶動60戶貧困戶年均分紅1000—3000元,村集體每年增加20多萬元收入。此外,該村還利用趙老灣、劉中灣等閑置水田、水塘600畝,投入駐村第一書記專項扶貧資金10萬元,發展稻蝦、荷蝦共養項目,在帶動周圍群眾就業增收的同時,壯大村集體經濟。
“村集體有了收入,才能為老百姓辦實事。我們村的集體經濟收益主要用于村基礎設施建設、困難家庭幫助、大病家庭救助、開展各類黨建和社會公益活動等。目前我們村已初步形成成了‘村有實體經濟、戶有增收項目、人有致富門路’的產業發展格局。”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駐田灣村新任第一書記王偉微笑著說。
總結:田灣村通過創辦竹器加工廠和竹炭加工廠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聲明:圖文源自中共商城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商城縣農業農村局組稿編撰的《騰飛的翅膀——商城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材料匯編》一書,鄉村干部大講堂微信公眾號、冰溪洋自媒體經授權發布,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丁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