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導語: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是真的!最近這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了很多人的心,各地都陸續實行測量體溫的行動。目前來說,發熱是判斷新冠肺炎的基礎癥狀,也是眾多疾病發病的重要參考指標。在《新冠肺炎防控知識手冊》里明確表明,如果出現發熱,且大于
導語: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是真的!
最近這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了很多人的心,各地都陸續實行測量體溫的行動。
目前來說,發熱是判斷新冠肺炎的基礎癥狀,也是眾多疾病發病的重要參考指標。
在《新冠肺炎防控知識手冊》里明確表明,如果出現發熱,且大于等于37.3℃,就需要到發熱門診進行病情排查。
看到這里,一些人會覺得疑惑,為什么將37.3℃列為新冠肺炎排查的參考指標?
人體的正常體溫范圍是36.5~37.2℃,只要在這個區間就屬于體溫正常,如果超過了37.3℃,就屬于真正意義上的病理性發燒了。
那么,體溫背后究竟隱藏了什么奧秘呢?它與我們的身體健康、免疫能力有什么關系?
也許發熱并不是壞事
在多數情況下,發熱并不是病,而是身體和入侵的病原體作戰的一種保護性反應。
眾所周知,體溫和免疫力有很大關系。有研究表明,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提高5-6倍。因此,在正常體溫范圍內,體溫略高,其實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1、當體溫較高時,血流速度快,白細胞會更加迅速地發現體內異常,把病原體扼殺在搖籃里。
2、當體溫較高時,血管會變得柔軟,血液就能順利地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促使血液循環良好。
3、當體溫較高時,身體環境將不適合病原體生存和繁殖,更容易被體內的免疫細胞消滅。
由此可見,在人體的基礎體溫范圍內,體溫越高,免疫系統越強大。
我們知道蝙蝠之所以長壽,是因為免疫系統很強大,而它們免疫系統強大的表現之一就是體溫能保持在40℃高溫中,很多病原體的是懼怕高溫的,所以蝙蝠不易患病。
但需要提醒的是:一般人體溫在38℃左右時,可以通過多喝水、多攝入營養物質等物理方法降溫,但體溫若高達39℃以上,就要及時就醫了。
發熱機制是如何發生作用的?
我們知道,新型冠狀病毒自身是不能完成新陳代謝和繁殖的,它們需要寄生在其他細胞內完成這一切工作。
那么當我們體內細胞遭遇感染時,發熱是如何產生的呢?
當病毒、細菌進入身體,來自病原體的某些特殊物質會被人體細胞識別,這些細胞會釋放一些細胞致熱因子。
機體通過發熱來使體內的抗體增多,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和肝臟的解毒功能會隨之增強,從而協助人體消滅病原體。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病理生理學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王小川教授也表示:在正常體溫范圍內,的確會出現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的現象。
這是因為體溫越高,越會激活人體內更多的免疫細胞,從而更好地殲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維護身體的健康。
不同身體部位溫度測量方法,你真的知道嗎?
當懷疑自己發熱時,人們總習慣自己用手摸摸額頭,憑手的涼熱感覺來判斷是否發熱和溫度高低。
但是,人體各部位的體溫是不同的,各部位對熱的敏感度也不一樣。所以,用手測量自己體溫是不可靠的。
既然用手測量不靠譜,我們就需要借助體溫計了。那么如何選擇體溫計呢?
從體溫計材質來說,可以分成玻璃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和化學標點四種。
我們測體溫一般會選用腋下、口腔及直腸三個位置,其中直腸測量出的體溫最準確。不過,直腸部位測量起來并不方便,臨床上常測量的是口腔和腋窩溫度。
那么,正確的體溫測量方法是什么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1.用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時,要先把體溫計上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用棉花蘸酒精擦拭消毒后再用。
2.測腋下體溫時,要先擦去腋窩下的汗,再把體溫計有水銀的一頭放入腋部中央夾緊,10分鐘后取出。
3.看體溫計數字時,應橫持體溫計緩慢轉動,取水平線位置觀察水銀柱所示溫度刻度。
4.在口中測溫比腋下更準確。測量口腔溫度時,首先要把體溫計洗凈,水銀部分用冷水蘸蘸再放入口中,要把體溫計斜放在舌頭下,測體溫時輕輕閉住嘴,不要說話。
5.測肛門的溫度時,最好用肛門體溫計。測溫時,要將其慢慢插入肛門3-4cm。測量時間最好略微延長,3-5min為宜。使用后要用肥皂水洗凈。但腹瀉、便秘的病人不要應用此法。
6.如果是午后發燒的話,夜里要再測一次,第二天早上起床也要再測一次,以便掌握體溫變化,作出正確治療。
7. 體溫計用完后,務必消毒,最好用75%的酒精消毒。
在判斷是否發燒時,我們要注意人體正常體溫的標準是根據多數人的數值做出的一個溫度范圍,,并非是個體的絕對數值。
正常值范圍僅供參考:
口腔舌下溫度為36.3~37.2℃;
直腸溫度36.5~37.7℃,比口腔溫度高0.2~0.5℃;
腋下溫度36.0~37.0℃。
參考來源:
小紅姐產房故事《為什么發熱37.3度才算病理性發燒?6檔體溫層次,對應哪幾種發燒?》
中國當代醫藥《常見傳染病發熱期降溫措施的選擇》
新浪科技·科學大家《發燒與免疫的來龍去脈:人體自我保護清除體內感染》
高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