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過去,長江中有一種數量很多的魚類,甚至在《山海經》中,還有以它為原型的鮆魚。這種魚就是有著“長江三鮮”之一稱號的“長江刀魚”,也被稱作“刀鱭”。不過,盡管它生活在長江中,但是,卻并不是我國獨有的物種,在亞洲的日韓等地,也是有這種“刀鱭”身
在過去,長江中有一種數量很多的魚類,甚至在《山海經》中,還有以它為原型的鮆魚。這種魚就是有著“長江三鮮”之一稱號的“長江刀魚”,也被稱作“刀鱭”。
不過,盡管它生活在長江中,但是,卻并不是我國獨有的物種,在亞洲的日韓等地,也是有這種“刀鱭”身影的,只不過從數量上來看,在過去,它們在我國境內的數量和分布,是最為廣泛的。
那么,后來這種長江刀魚,又為何數量越來越少了呢?
說起來,長江刀魚的數量銳減,主要與它的味道太鮮美,從而被人“吃沒了”有關。從古至今,江浙一帶的人都非常喜歡吃這種長江刀魚,而且無論是用哪種方法去烹飪,味道都非常好,自然,吃的人多了,長江刀魚的數量就少了。
從數據對比來看,在上世紀70年代,每年長江中可以捕撈3700多噸的刀鱭,但是,到了10年前的時候,每年可以捕撈到的刀鱭卻已經僅剩下10噸左右,短短40年的時間里,可以說,長江刀魚已經“瀕危”了。
當然,在長江中,由于人類捕撈而導致的物種數量銳減,并不止在長江刀魚的身上發生,因此,我國才會開始對長江進行為期10年的休漁期,希望可以讓這些數量越來越少的物種,都可以在休養生息的過程中讓種群數量得到恢復。
在長江全面禁漁之前,長江刀魚盡管數量非常少了,但是,卻也有人能捕撈到,當然,這樣的長江刀魚價格也是非常昂貴,甚至可以說是“天價”,因為在2018年的時候,就已經賣到8000元一斤了,平常人家是絕對舍不得花錢嘗鮮的。
那么,如今長江刀魚的情況如何了呢?
在長江禁漁的一年多時間里,很多物種都得到了一定的恢復,長江刀魚也是其中之一,盡管野生的數量仍然很少,但是,相信10年禁漁期結束后,它們也將再一次變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時間,在江蘇的一個小魚塘里,竟然發現了長江刀魚的身影,而且數量還非常多,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難道是有人從長江中捕撈了刀鱭,然后放在魚塘中養殖嗎?讓我們看看專家怎么說。
這個發現了很多長江刀魚的小魚塘,位于江蘇靖江的一個小村子里,前段時間,當地村民去魚塘中撈魚,卻沒想到竟然撈上來了不少長江刀魚。
當地村民表示,從未有人放這個魚塘中放入過長江刀魚的魚苗,而且也不可能是當地村民偷偷捕撈,然后放在里面養殖的,那么,這些魚究竟是怎么來的呢?從現在長江刀魚的“身價”來看,可以說,這絕對是一筆“天降之財”了。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因為一個小小的魚塘里出現了這么多的長江刀魚,這也吸引了很多專家的前來調研,結果發現,這個小魚塘竟然真的是“天降之財”。
原來這個小魚塘連接著五圩港,進水口流進來的也都是長江水,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就有一些長江刀魚的魚卵,流入到了這個小魚塘中,之后,它們就悄無聲息地在這里生長發育,一直到前段時間,人們才發現了它們的存在。
那么,這些出現在小魚塘中的長江刀魚又該如何處理呢?
或許有朋友會覺得,應該將它們撈出來,然后重新放生到長江中,不過,有關專家卻建議,當地村民好好養殖這些長江刀魚,畢竟這些長江刀魚已經不知道在這個小魚塘中繁育幾代了,研究者認為,它們的基因或許也因為生長環境的變化,從而出現了微小的改變。
簡單來說,就是日后這個小魚塘中的長江刀魚,已經是養殖刀鱭了,它們有可能從形態上、味道上等,都和純野生的長江刀魚發生區別,不過,這并不影響人們養殖它們、售賣它們、食用它們,畢竟即使有區別,也不會太大,這就好像是野生大黃魚和人工養殖大黃魚是一個道理。
如今,雖然長江全面禁漁,野生長江刀鱭是吃不到了,不過,專家也是建議在一些適合刀鱭生長的地方,去大規模進行人工養殖,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更好地保護野生長江刀鱭,同時,也可以讓刀鱭的價格下降,讓更多的人都有機會吃上一口“長江第一鮮”。
丁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