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有關「家裝門窗價格」的內容一直很受歡迎~每一個消費者,心里肯定都想知道「我家應該花多少錢買門窗?」「我在選購的門窗值多少錢?」「我花這個錢買的門窗值不?」而消費者想要更加準確「把握住」上述問題的答案,除了必要的多看多逛當地家裝門窗市場外,以
有關「家裝門窗價格」的內容一直很受歡迎~
每一個消費者,心里肯定都想知道「我家應該花多少錢買門窗?」「我在選購的門窗值多少錢?」「我花這個錢買的門窗值不?」
而消費者想要更加準確「把握住」上述問題的答案,除了必要的多看多逛當地家裝門窗市場外,以下「鵬哥個人經驗及理論」相信也會有所幫助:
01 關于門窗報價方式
1、家裝零售市場,多見「門窗單價 + 開啟扇 / 五金價格」、「全包價」、「材料價格 + 各種其他成本費用(如安裝費)」3 種報價形式;
2、「門窗單價 + 開啟扇 / 五金價格」:這種報價方式商家采納最為廣泛,意思為門窗價格組成的大頭就是產品的價格。
如單價多少多少一平,加上家里開啟扇的數量,另算一些立柱等一些成本費用,也可能含五金、玻璃等增配費用(增配不是人人所需,如標配中空玻璃換成隔音更好的中空夾膠玻璃,國產五金增配進口五金等);
3、「全包價」:家裝零售市場不多見(如某些大牌有采用這種簡單粗暴的計價方式),意為一個門窗單價 x 總面積就是商家報的總價;
4、「材料價格 + 各種其他成本費用(如安裝費)」:多見于「材料商」、有客源的安裝師傅等小商,意為報價會給你算所有服務的成本支出,如鋁材費、玻璃費、測量安裝費、打膠費等;
5、報價方式沒有絕對好壞之分,是由于習慣、策略等因素決定。至于怎么看報價有明顯「貓膩」(不合理),怎么對比不同商家報價,看下面的章節 ▽;
02 門窗價格 / 成本的組成
1、第一章已可窺出門窗產品的價格(即報價),是由所售產品的所有成本組成,而這個成本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
2、不管是顯性還是隱性,鵬哥還是更想讓消費者知道,門窗的價格由產品本身,工廠 / 品牌,商家服務這 3 塊組成;
3、產品本身:產品本身的成本最好計量,總的來說就是越好的「供應鏈」和「結構」,價格就越貴;
4、工廠 / 品牌:工廠或者叫門窗品牌端的成本得看消費者有多深入了解,總的來說一是看其定位(高、中、低端定位及品牌溢價),二是工廠機器、人工、研發、宣傳等成本代價將計入出廠價格,出廠價格越高,市場銷售價格也就越高;
5、商家服務:商家服務也看成本,除了商家的定位外(如薄利多銷走量,高端零售等)以外,主要還是店面、人工、獲客的硬性開支,及投入在安裝、設計、售后維護服務的「軟性」成本 2 方面組成,當然這些成本肯定也將計入門窗價格;
6、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不同的產品、品牌、商家服務滿足不同人群的門窗訂購所需,怎么看 / 選不同價格產品,看下面的章節 ▽;
03 產品本身 + 工廠 / 品牌 = 產品基本定價
1、一樘門窗成本價格最主要由型材、玻璃、五金 3 部分所組成,占據了門窗成本的 80 % 以上,而后是一些供應鏈輔料,膠條、膠水、角碼、螺絲、塑料件、紗網、腔體填充棉等等;
2、結構影響著門窗性能的發揮,它也是定價的基礎,除了因為結構影響用料之外,也包含了研發、開模等成本及制作難度(產量);
3、如果主材用料不打折扣(即不偷工減料、用低劣產品),算上制作人工成本,正常門窗成本價格不會低于 300 - 400 元左右 / ㎡。
(價格指均價,即總價 ÷ 總面積,下文所有提到的價格不特指均指均價)。
當然,隨著供應鏈、結構、工廠 / 品牌的「升級」,家裝門窗產品出廠價 500 - 600 - 700 - 800 「大有窗在」,1000 以上也不稀奇;
04 商家服務 = 產品價格增值
1、門窗商家根據自己的受眾人群,選擇合適的廠家、產品的同時,當然也在根據自己的定位推出與之相應的商家服務,所以消費者的門窗市場零售價格 ≈ 門窗產品基本價格 + 商家服務的增值價格 + 商家的利潤空間;
2、對于消費者來說,「我」當然希望商家利潤越低越好(不代表沒利潤),也希望「我」花的錢除了你的適當利潤空間和產品成本以外,全部用在安裝、設計、售后維護上面,一分錢不多花在店面、人工、獲客的分攤費用上;
05 門窗市場最終零售價格有跡可循
敲定了產品基本定價和價格增值,那么以下我們就可以尋找些門窗市場零售價格的蹤跡了。
06 市場門窗產品均價區間(僅代表個人觀點,下同)
根據個人經驗總結下來,我們將目前市場上的門窗價格分為下面幾個跨度(老規矩還是指價指均價,特殊產品和配置除外):
07 各門窗產品均價區間的大致「供應鏈」和「結構」
根據個人經驗總結,各門窗產品均價區間的典型「供應鏈」和「結構」,也有一些「市場行情」:
1、主要供應鏈(鋁材、玻璃、隔熱條、五金、膠條)品質隨著價格梯度的上升,800 - 1000 - 1300 - 1500 - 1500 以上起初會有挺大差別;
2、但是差距不會無窮上升,其隨著價格梯度的上升,1300 - 1500 - 1700 差異會逐漸變小,1700 - 2000 以及再往上,供應鏈差距可能只是在細節上,或者近似于沒有;
3、輔料(膠條、膠水、角碼、螺絲、塑料件、紗網、腔體填充棉)其實也同理,只是關注點太細不多說;
4、600 - 1200 左右,隔熱條五金膠條品牌基本都是國產品牌,如五金用HOPO、斯坦福、希美克、維哈根、深圳好博、堅朗、派閣、合和、春光、國強、立興等,隔熱條用優泰、寶泰、威帕斯特、白云易樂、融海、金科利、炳彰等,膠條用聯和強、瑞得、窗友、瑞隆特、億安、高士達、澳順等;毛條用力佳隆、賢安、頂谷、贛春、高仕達等;
5、1200 - 1500 左右,隔熱條五金膠條品牌則國產進口大牌混用的比較多,如隔熱條大牌恩欣格、泰諾風等,如五金進口大牌索賓柯、諾托、HOPPE、格屋、絲吉利婭、吉斯、福適博、威必馳、瑞納斯等,如膠條進口江陰海達、森佩理特等;
6、價格再往上,隔熱條五金膠條品牌除了基本都是大牌以外,品質還會更高一些,如隔熱條會變寬、變多腔體等,五金型號會更好等,膠條做工、匹配程度會更好等,但總的差異不會太大了,本身就已經完全能滿足(超過)家庭日常所需;
7、玻璃的品質和配置雖然也體現在價格中,但變化沒什么標準,標配的中空鋼化玻璃下到 600,上到幾千都有,差異藏在「看不見」的玻璃深加工廠和材料的品質;
8、有的玻璃會提高配置:氬氣、三?;蛘吲厳l等,玻璃價格還涉及面積大小,鵬哥倒覺得玻璃可以把他當做「單個產品」去看待——買門窗 = 買窗子 + 買玻璃,只不過商家都給你配好了,自己很少有人去管;
9、關于型材:同種規格下大牌鋁型材(如華建、中鋁、亞鋁等)是要比小牌子品質更優一點,價格更貴一點。但鋁型材和成品玻璃一樣,并不興比品牌,鋁型材品牌和門窗成品品質、價格的關系也有點遠。壁厚和門窗價格也沒啥必然聯系,高價門窗可能在牌號、表面處理工藝上會更好一點;
10、以下是各地粉絲發來的報價,僅供參考:
△ 粉絲發來各地均價 600 - 1000 元左右的產品報價單,主要是當地型材代理商自有工廠的型材品牌門窗為主;
△ 粉絲發來各地均價 600 - 1000 元左右的產品報價單,主要是當地型材代理商自有工廠的型材品牌門窗為主;
△ 粉絲發來各地均價 1000 - 1500 元左右的產品報價單,主要是走性價比路線的門窗品牌和當地中大型門窗企業 / 品牌
△ 粉絲發來各地均價 1000 - 1500 元左右的產品報價單,主要是走性價比路線的門窗品牌和當地中大型門窗企業 / 品牌
△ 粉絲發來各地均價 1500 - 2000 元左右的產品報價單,主要包含增配后的價格、定位高端的當地中大型門窗企業、全國范圍內知名度較高的門窗企業 / 品牌
△ 粉絲發來各地均價 1500 - 2000 元左右的產品報價單,主要包含增配后的價格、定位高端的當地中大型門窗企業、全國范圍內知名度較高的門窗企業 / 品牌;
11、再說結構:其結構差距隨著價格梯度的上升,差異會逐漸變小,1300 - 1500 - 2000 的結構差距可能只是在細節上,或者近似于沒有。因為門窗產品技術含量終歸來說并不高,模仿成本是比較低的,屬于「學起來簡單,做細、做出統一出廠標準難」;
△ 粉絲發來各地均價 600 - 1000 元左右的產品結構,主要是當地型材代理商自有工廠的型材品牌門窗為主;
△ 粉絲發來各地均價 1200 - 1500 元左右的產品結構,主要是本土規模較大知名門窗企業,和本土近年轉型做家裝系統門窗的門窗企業;
△ 粉絲發來各地均價 1500 - 2000 元左右的產品結構,主要是有能力全國發貨的,知名度較高的門窗品牌;
08 各門窗產品均價區間的大致工廠 / 品牌
1、第六章節已寫,家裝門窗市場典型的「工廠 / 品牌價格分布情況」(標配情況下,特殊產品 / 配置很高的情況下除外):
2、工廠 / 品牌的設備:并不是說設備越好就意味著產品品質越好(還有供應鏈、結構、人工、工藝、品控等影響;)、價格越高,只是說設備和產品精良還是成一些正比的,且相對來說更「顯性」,消費者更容易了解到。
按生產設備級別可以大致劃分為 4 類工廠:
3、工藝是另一個比較「顯性」地看工廠 / 品牌廠家優劣的地方(這點其實也可以放在產品端講):最明顯的組角連接方式:活動角碼 <(不如)機器撞角 < 注膠組角 ≈ 銷釘注膠組角 ≈ 無縫焊接。
其次還有中挺連接方式:螺絲連接 < 角碼連接;沒有加強中挺(橫挺) < 有加強中挺(橫挺);嵌入式膠條 < 斷開的壓入式膠條 < 膠條轉角處 45° 手工剪開的整根連接 <轉角處膠條用膠水連接 ≈ 熱熔焊接或一體折彎膠條;有處理非成品窗、成品陽光房 < 成品窗、成品陽光房等;
09 各門窗產品均價區間的商家服務
1、「顯性」、消費者容易拿來對比比較的無外乎商家提供的設計、安裝 2 塊;
2、設計:門窗設計內容包含的東西并不多,其「技術含量」更在于商家的細心(測量對單等容錯低、精度要求高)、經驗(玻璃配置啊、把手高度啊、分隔把控啊等)、耐心(愿意將自身經驗花時間付諸在你家門窗上);
大部分消費者選完產品產品,挑挑顏色,決定一下開窗數量和分隔情況就已經完事了,部分細節追求精益求精的消費者、或產品(如超大玻璃等)、環境(如弧形窗等)要求比較特殊時,才需特別看重老板施工經驗豐富,或有專門設計人員的門窗公司。而一般提供高標準設計服務且完善的、有設計追求的門窗公司價格基本是中端以上(個人認為價格在 1300- 1500 及以上區間);
當然設計在這一塊完全可以像自己負責裝修一樣多操心,如學習鵬哥的相關文章完善;
3、安裝:安裝材料(密封膠螺絲等輔料、也包括吊裝等)、施工標準(人工、時間成本)、監理(管家或驗收經理等)3 塊決定了安裝成本和安裝效果。
安裝和供應鏈的匹配程度還是很高的,如安裝材料中,劣質的 < 合規但非知名品牌 < 知名名牌 < 知名大牌,1000 以內的產品基本不可能給你用知名牌子(可以自己采購,看鵬哥以前發過的內容),像陶氏膠、伍爾特等大牌只可能出現在 2000 左右這樣的區間;施工標準和監理同理,說白了其實就是你是否愿意花錢讓有能力的商家把事辦好,想要好的施工服務;
010 個別「殺豬」情況
「有符合市場行情的報價,當然也有不符合市場行業的報價」,個別「殺豬」情況:
(整理了挺多類似的,下次開一篇講)
011 價格如何指導選購?怎么樣讓門窗買的值?
1、作為「屌絲」,鵬哥更傾向推薦從 800 元 / ㎡ - 1200 元 / ㎡ 左右的產品中選擇「滿足基本性能和使用款」,從 1000 - 1500 元 /㎡ 左右的產品中選擇「高需求款」;1500-2000 左右這一檔產品已經非常極致了;
2、關于門窗預算大概需要多少:因為門窗只有在裝修時能動,以及改善明顯兩點原因,個人的建議是如果涉及全屋門窗更換,裝修預算又還算充足,不妨拿 10 % - 15 % 的預算購置門窗;
3、建議至少跑兩遍當地的建材門窗市場再下決定,因為實踐出真知,網上理論知識看的再多不如實際經驗來的靠譜。
門窗產品價位相差懸殊,跑第一趟跑市場為了了解當地門窗行情,讓自己對所需產品有更好的認識,二三趟再挑幾個看對眼的店面或產品,開始產品性能和性價比;
4、一定要認識到,門窗品牌不具有直接選購的參考價值。門窗是高定制化產品,家里裝一扇好窗,離不開一線商家測量設計安裝端的努力,目前沒有知名的「一條龍服務型」廠家,所以消費者選購時既要看產品,又要挑商家服務;
5、建議拿著「平面圖」去選購,此舉能篩查出一大波不靠譜商家。進店第一步拿著布局圖問商家,商家只會說「你放心我們的都是最好的」,肯定不是最好的,根據你的布局圖來給你提供選購建議的商家可以深聊;
6、選擇門窗價格區間視自己實際情況的預算和需求而定。預算高需求低,多的是商家想做你這單,不急慢慢挑;預算高需求高,沒有商家會拒絕,著重找工程施工經驗豐富、注重方案設計的老板;預算低需求高,多自己下功夫,找就近廠家,然后多在玻璃上下功夫;預算低需求低,多問熟人和鄰居,開的時間久的老板不一定好,最低要求就是供應鏈過關;
7、對于 600 - 800 元左右 / ㎡ 價格區間的門窗產品來說,首重供應鏈不劣質,怎么看:產品不要單薄,看起來要重;膠條不臭、不很硬、不很薄;鋁材壁厚不要低于 1.4 ;隔熱條不要是那種厚厚的實心的,合規的尼龍隔熱條薄的才好;玻璃一定要是正規深加工廠出來的;五金最好選聽到過的幾個國產大牌,那種名字很炫的要不得;
8、800 - 1200 元左右 / ㎡ 價格區間的門窗產品,除了上面提到的供應鏈以外,幾種明顯不好的配置 / 結構不要選:隔熱條太太短的、膠條沒彈性搭接量很小的、單個鎖點的、假斷橋的、腔體都是很大一個個的高系列不要選。另外已經可以挑挑不錯的工廠了;
9、價格在往上的產品都要去比結構,工廠和服務品質。如果當地已經有口碑好的商家最好,不然工廠就以了解規模設備為主,商家看圖出的細的讓你滿意的,問你家里細節多的,產品配置給你體現差異化的;安裝,能帶你去現場看的,螺絲、發泡、打膠正規的,有驗收的,尾款給你安裝后結的;售后服務品質,能提供產品質保年限的,能提供維保條款的,朋友反饋好的;
10、針對均價在 1500 元每平米的系統窗品牌來說,可以直接向商家問「有沒有檢測報告,給我看看」。雖然上面對性能檢測的精準度沒有這么高,但沒有也說不過去,消費者能從檢測報告里比較直觀地對比不同產品性能差別;
11、關于價格要比總價:總價是紅線,不超預算太多才有進一步深聊的可能。但要嚴格提防所謂的「增項」,即價格一步談到位,明確報價,不然到時候如果出現像打外墻膠加 10 元 / 米,做防水再加 10 元 / 平方,不給還不繼續做,就很坑了;
12、比均價:不是說「便宜就是好」,也不是說「貴有貴的道理」就不對,當商家給你的「靠譜程度感覺」差不多,產品差不多時,價格比比還是更「健康」的。
配置差不多時就是去拿報的總價去除以總面積等到均價。而不是去單看門窗的單價差多少,窗扇價格差多少,五金玻璃增配差多少,沒有意義的(各商家報價策略方式不盡相同,有的商家可能他自己報價都是瞎填的,自己就算個總價和利潤給你報,有的商家可能偷面積);
13、比性價比:買啥只要「值這個價」就好,你也別指望幾百塊錢 / 平米的門窗可以擋住臺風雨,隔隔飛機場高架噪音,凡事根據自己的需求出發。從自己預算和實際門窗需求出發,「我」有多少預算?我需要什么價位的產品、工廠 / 品牌、商家服務;
隱藏點 14:砍價看氣場拼心理,任何時候擠擠都還是有的
陳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