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文史檔案局編輯|文史檔案局如果你在街頭看到一個老頭,穿著破破爛爛,身邊都是破木板、紙箱,可能會想著“這人挺可憐,這么大年齡還出來撿廢品。”在江西就有這么一位老頭,不過他撿這些的目的是為了畫畫,別說,他畫得真挺好,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依然堅
文 | 文史檔案局
編輯 | 文史檔案局
如果你在街頭看到一個老頭,穿著破破爛爛,身邊都是破木板、紙箱,可能會想著“這人挺可憐,這么大年齡還出來撿廢品。”
在江西就有這么一位老頭,不過他撿這些的目的是為了畫畫,別說,他畫得真挺好,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依然堅持住了自己初心、自己的夢想。
很多人究其一生都搞不明白自己的夢想是什么。為了生活,為了家人,為了孩子,忘記了自己的夢想,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夢想對于自己而言就是一種奢望,而今天我們的主人公,他就是一位的夢想追逐者,在人到中年想明白自己的夢想,大膽追夢。
如果是你,你會和文中的主人公一樣為了夢想而選擇當一個其他人眼中的“瘋子”嗎?
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這位為“夢”而“瘋”的主人公。
01
風靡一時的網絡紅人
故事發生在2008年8月,在某論壇上,有這么一篇帖子引起了人們的熱議。
事情發生在江西贛州的街頭,帖子的作者在游玩時發現了一位奇怪的老人,凌亂的胡須布滿了他歷經滄桑的臉龐,破衣爛衫遮罩著它曾經挺拔的脊梁。
眼前的這位潦倒的老人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徐榮發。
從遠處看去,他和其他的拾荒老人并沒有太大的區別。然而走近之后才發現,這位普通的拾荒人正在精心地畫著一幅幅讓人驚艷的畫作。
而他作畫的工具卻僅僅是撿來的粉筆、木炭,畫布也是隨處可見的爛木板、舊紙張。眼前的場景震驚了我們的作者,她實在難以相信,如此美麗的藝術品居然出自一位拾荒者之手。而那些破舊的作畫的材質,也被這位老者賦予了新的生命。
于是作者把這些精美的藝術品放到了網上。
02
天才與瘋子之間的距離
在這篇帖子發布后的幾天時間里,就迅速突破了50萬的點擊量,600余條的留言。
這時有一句話流傳在網上,“小丑在廟堂,大師在流浪。”如此高水平的畫作居然出自一位拾荒老人之手,
他有著怎樣不同凡響的人生經歷和故事呢?他的人生又經歷了什么?
面對網友們的好奇和疑問,一位記者在經過幾天的尋找后,終于在城市的角落中,在一堆廢品雜物后找到了這位傳說中的隱士高人。
在找尋徐榮發的過程中,記者遇到了一位他的鄰居,這位老阿婆對記者說,今年已經52歲的徐榮發是她從小看著長大的,更是附近著名的“才子”。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所謂的才子即使沒有光鮮亮麗的外表,最起碼也應該是有揮斥方遒的豪邁與灑脫的樣子。但當記者見到徐榮發后,卻被眼前的光景深深震撼。
滿是污漬的衣服,雜亂的發須。猶如溝壑一般而皺紋縱橫在他的臉上。這和記者想象中的才子是完全不一樣的,在他的臉上完全看不到52歲年齡應有的模樣,但唯有他那明亮的眼睛,時刻透露著希望,對,就是希望,是對夢想的希望。當記者表明來意后,善良的老人笑著對記者說,前些時候也有人過來找他,說這網上他被叫做“瘋子畫家”老人無奈的苦笑著嘆了一口氣。
在這個我們姑且稱之為家的地方,記者還發現了很多徐榮發老人的作品,
和網上發布的一樣,每一幅都是那么的令人嘆為觀止,真的很難想象,這樣的作品是在如此環境下創作出來的。
看到記者對他的作品這么欣賞,徐榮發老人非常高興地和記者聊了起來。講述他的每一幅畫創作的故事,因為喜歡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他畫出了歌手王洛賓的肖像,他說從歌聲中他能深深的感受到對美好的向往,也承載了許多他創作的力量。
靠拾荒為生的老人,由于買不起繪畫的材料,只能用撿來的粉筆、木炭和舊紙張、破木板來作畫,這些在人們眼中都是破爛的物品,被他畫上畫以后,就變成了他的寶貝。
03
天之驕子的淪落
當我們慢慢熟悉起來后,老人也開始對記者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
在徐榮發老人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有非常高的繪畫天賦了。
在當時那個年代,大學生絕對是天之驕子,每一個大學生都是非常搶手的人才。而一直以來都被人們稱之為才子的徐榮發,更是以十分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成為了我國第一屆大學生。
1981年,大學畢業后的徐榮發,當上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美術老師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5年。在這期間他也像大多數人一樣,有著體面的工作受人尊敬,穩定的收入也讓自己衣食無憂,更是娶妻生子有了一個美滿的家庭。但天生內向的徐榮發卻并不喜歡這樣的生活,雖然有著令人羨慕的工作,他卻更加喜歡一個人獨自的創作,生活中那些所謂的人際交往在他看來那就是最大的難題。和他一起進入學校的同事一個個都升遷進了管理層,而沉浸在自己理想世界里的徐榮發還依舊是每天上班下班,周而復始,千篇一律。除了工作他和同事沒有任何的交往。平淡的生活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猶如一杯白開水。
現實的生活讓他感到很累,于是他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畫畫,他覺得只有在繪畫時,他才可以忘掉世俗的喧囂,拋掉一切的煩惱,這才是屬于他的世界。
1996年,許多人響應國家號召,紛紛“下海”創業,在那個年代這是很普遍的現象,而當時的徐榮發也想出去闖一闖,于是他義無反顧的向學校申請了為期一年的“停薪留職”,學校領導出于對他的保護,一再的挽留希望他留下,因為大家都知道,徐榮發的性格并不合適外面的世界,但當時的徐榮發卻根本不顧這些,他向往外面的世界,他也想證明自己,于是毅然決然的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南下廣東投入到了改革開放的滾滾浪潮中。
在這里,他也找到了一份教師的工作,并且還是一所貴族學校,但當時的廣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有太多的人才都蜂擁到這里,那些和徐榮發一樣有才華的人比比皆是,而且人際交往依然是徐榮發的短板。
在老家工作的時候,即便不善言辭,也總是能夠得到應有的尊重,沉默寡言還能被人接受,但是此時的貴族學校對于教師的能力要求卻很高,在這里如果不會與學生溝通,那么自然是不容易被接受的。
于是一年后他便被辭退了,或許是出于不甘,又或許是對自己的定位還沒找準,徐榮發并沒有回去老家。為了生計,徐榮發依然每天奔波于廣東的街頭。
04
生活的艱辛讓人不禁唏噓
故事中這樣的情景一般都會出現反轉,但生活就是生活,現實與理想總是存在著差距的。
奔波無果的徐榮發在幾個月之后,還是黯然地離開了廣東這個傷心的城市。回到了老家贛州。
但是世事無常,命運此刻也開始捉弄于他,回去以后他才發現原來的學校已經將他辭退了,原來徐榮發當時只辦理了一年的停薪留職,而在一年假期結束后,哪怕校方多次催促他回來上班,可當時的他卻怎么也不愿意回來,不得已學校才另外聘請了一位新的美術老師,辭退了徐榮發。
記者從原來的學校領導處了解到,徐榮發曾經是學校的優秀教師,在大家的眼中也一直是一個十分有才華的人,但是性格太固執了,學校也曾經多次的勸說過他,但當時的他還是執意的要離開,而現在出現這樣的結果無疑是徐榮發自作自受。
在下崗后徐榮發就沒有了經濟來源,生活還要繼續,但他卻并沒有去另外找工作。
而是每天拿著自己的畫筆,來到街頭作畫,但他的畫作卻并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
可生活還是要繼續的呀,即使你很有才華,但才華卻終究不能當飯吃。
雖然徐榮發一直在不停地創作,但他的畫卻沒有多少人購買,家中原有的積蓄也不多,即使是這樣坐吃山空,他依然堅持買了畫筆和顏料,生活上哪怕變得捉襟見肘也顧不得了。隨著生活越來越窘迫,妻子終于帶著兒子離開了他。
也許有些朋友會說什么夫妻本該相濡以沫之類的話,但我想說的是,生活本該如此,如果連生活都無法繼續的話,還談什么夢想呢,妻子的離去無可厚非,畢竟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但徐榮發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反而因為沒有了婚姻的束縛,他更是一心撲到了自己的繪畫創作中來,無論是白天黑夜,只要可以畫畫,他就會忘記一切。
世人都在為名利而奔波,而我們面前的這個老人,卻更像是一個隱士,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在他的身上看到的只有一份淡然。
繪畫在徐榮發的眼里,似乎不僅僅是一種愛好,一種工作,更是他的本能,也是他一直追尋著的東西,為了這內心的美好他可以不顧一切。
05
歷經磨難依然不改初衷
十年生死兩茫茫,自從他的妻子走后,徐榮發開始以“拾荒”為生。但是他卻并沒有放棄繪畫,反而越來越沉迷其中,在不斷的創作過程中,他的繪畫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升,但是生活卻沒有太大的改變,即使街坊鄰居都覺得他的才華被埋沒了。
還有許多網友說他的木板畫是一種創新,是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但徐榮發卻只能苦笑著說:“哪里是什么創意,只是真的買不起顏料和畫板而已。”
或許是上天還要繼續讓他經歷磨難吧。命運的車輪再次無情地把他碾壓。本身都已經是窮困潦倒了,2004年他又迎來了新的打擊,那時的他突然又中風了,從而導致他的右手完全的失控。
這樣的事情對于一個畫家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不能用右手繪畫的徐榮發,今后的人生道路又該何去何從,繪畫就是他人生的全部,如果不能畫畫,他的生命將沒有任何的意義,于是他開始嘗試用左手畫畫。,他剛開始的時候用左手感到非常的別扭。但經過努力的鍛煉,如今徐榮發的左手已經越來越靈活了。
看著作畫時徐榮發精神熠熠的神情和肆意揮灑的筆鋒,記者仿佛看到的并不是一個窮困潦倒的拾荒老人,而是一個氣質儒雅的一代大家。在聊天中得知,徐榮發現在的生活已經比之前好了很多,他的作品現在也被人們開始喜歡,還有人給他買繪畫用品,對這一切,徐榮發心懷感激。特別要感謝的就是發帖的那個姑娘。
在采訪中我們還了解到,對于當初的選擇,徐榮發雖說沒有后悔,但是作為一個父親,他還是覺得對家庭,對孩子有些愧疚,他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好父親,沒有給兒子應有的關懷,欠他太多了。
目前兒子已經是在讀研究生了,雖然遠在天津,卻也時時關心著他,他也希望兒子今后的人生能幸福美滿。從這番言論不難看出,徐榮發其實一直都很清醒,并不是想象中的瘋子。
作為一個曾經被“拋棄”的兒子,一路走來也面對過種種的異樣眼光,但無論如何,孩子長大了,對于父親曾經的行為,也許不解,也許怨恨,但有著血脈的相連,相信兒子也會慢慢的,理解自己父親內心對夢想的執著追求。
父親只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一個一直在路上奔跑的那個人吧!
當這件事情在網上被報道后,有些網友更是流下了眼淚,那一幅幅優美的畫作,闡述了一個為夢想而執著的故事,更是我們每個人對自己青春的感悟。
一個人能拋棄自己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堅持自己的夢想一輩子,這在當下社會,又有幾個人有勇氣去做。
出生在那樣一個時代,徐榮發并不能完全適應這種變化,在街坊鄰居眼中他是一個天才,但是在世俗人眼中他就是一個瘋子。
但是,他又是幸運的,在這樣一個追求物質人心浮華的時代,他能夠依然堅持著自己內心不變的初衷和最初的夢想,這又是多么的珍貴啊。
浮名浮利苦勞神,歷盡滄桑作閑人。
擺脫日常瑣碎事,逍遙天地自然真。
愿世間處處皆美好。
王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