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宋徽宗崇寧三年,開始鑄造崇寧重寶錢,其文是隸書,都是宰相蔡京所寫,筆畫從省,崇字以一豎貫穿上下,甯字不寫“心”。當時有識者,說他“有意破宋,無心寧國”,就是因為這個事情。據說,蔡京因屢罷屢起,心懷不滿。所以在書寫“崇寧重寶”錢文時,做了一點
宋徽宗崇寧三年,開始鑄造崇寧重寶錢,其文是隸書,都是宰相蔡京所寫,筆畫從省,崇字以一豎貫穿上下,甯字不寫“心”。
當時有識者,說他“有意破宋,無心寧國”,就是因為這個事情。
據說,蔡京因屢罷屢起,心懷不滿。
所以在書寫“崇寧重寶”錢文時,做了一點手腳,但還是被人識破了,并向徽宗揭發檢舉了他,因此他再次被罷官,崇寧重寶錢,也隨之被廢止,還收回了很多。
后來,蔡京被貶流放長沙,作為當朝最大的貪官,他依然很有錢。
可是,長沙人卻沒有人要他的臭錢,蔡京拿著錢就是買不到任何東西,最后餓死在了長沙街頭。
且不論蔡京其人其事到底如何,我們還是來說說蔡京題寫“崇寧重寶”之事吧!
事實上,“崇寧重寶”錢文是蔡京用他最拿手的隸書題寫的。其文筆法姿媚,字勢豪健,痛快沉著,在錢幣文字中風格也算獨具。
這種錢的版別很多,我選了幾種供大家欣賞,蔡京題寫的崇寧重寶錢,現在傳世還是不少的。
1
崇寧重寶“背花紋錢”|開創了我國貨幣史上最早使用吐蕃文的先河
早于清政府,在西藏鑄幣上使用藏文近700年時間。
這個重寶是徽宗崇寧元年(1102)鑄,錢文日“崇寧通寶有小錢,有當三,其文并真書。
崇寧重寶無小平錢。
通寶制作最精,重寶稍遜;通寶質頗厚,重寶差薄。
事實上,最早的重寶是唐肅宗乾元元年鑄的“乾元重寶”,以后有南漢的“乾亨重寶”,宋仁宗的“慶歷重寶”,接下來才是徽宗的“崇寧重寶”。
錢文書體有篆、楷、隸、草、行、魏碑、瘦金等錢義類,花錢最早出現在漢代,漢后至宋時期,錢義類花錢相對較少了。
年號花錢一般正面是年號,背面是天下太平、或吉語文字,亦有錢背鑄有龍鳳、花卉、八寶等吉祥圖飾的當十型年幣。
花錢、如北宋的崇寧通寶、崇寧重寶花錢和金代的泰和重寶等大型花錢是為了推廣高面值當十錢,中官爐特鑄。
再如,清朝中后期,鑄錢局鑄行的開爐錢,品種豐富,鑄造精美,頗受歡迎,于是歷朝都有復制品。
北宋崇寧重寶銅錢:通徑4厘米、厚0.20厘米,重11克。紅銅質,圓形方孔,兩面周廓、寬廓沿。正面肉隸書“崇寧重寶”四字,上下對讀;光背。
2
崇寧重寶|有銅、鐵夾錫等質,其中“夾錫錢”是為了防止鐵錢被契丹、西夏熔化改作兵器
宋徽宗崇寧年間,朝廷所鑄崇寧重寶,有銅、鐵、夾錫等質。
但是,唯有一種夾錫的崇寧重寶卻十分罕見。
夾錫錢是北宋徽宗時,蔡京當政,鑄造和推行之錢。
據《九朝編年備要》卷二十六記載:夾錫錢創始于崇寧二年,河東運判洪中孚奏:二敵人以中國鐵錢為兵器,若雜以鉛錫,則脆不可用來造兵器。請皇帝改鑄“夾錫”當二,以及當十大錢。
這個“夾錫錢”作為一種特殊的貨幣,行使之初是為了防止鐵錢被契丹、西夏熔化改作兵器。
契丹、西夏沒有鐵器來造兵器,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夾錫錢”有御敵的意味。
在鐵錢中摻入錫的成分,使其質地不如純鐵錢堅韌,但成本略高于鐵錢,表面光滑,制作比純鐵所鑄精美很多,所以這個一錢可當銅錢二個支用。
崇寧重寶鑄于北宋崇寧年間,有小平、折十型,由銅、鐵兩種材料鑄成,折十型流傳存世比較多,錢文傳說是蔡京手書,普通品市場售價在5元人民幣左右。
此母錢直徑3.6厘米,孔徑0.83厘米,厚度0.3厘米,重量11.3克,售價在1萬元人民幣左右。
鐵母售價在6000元人民幣左右。
崇寧重寶折十崇寧重寶折十(鐵母)直徑:3.5厘米孔徑
崇寧重寶鐵母,青銅質,徑2.8厘米,背穿上
崇寧重寶北宋,鐵質1枚。1984年興平市趙村鄉址坊頭村村民交獻。徑3.2厘米,孔1厘米,厚0.2厘米,重9克。錢文楷書,對讀。
直徑3.4厘米,旋讀為隸體。鐵錢、廓高肉厚、篆體,直徑3.1厘米左右。
北宋“崇寧重寶”銅幣,1983年春,岑鞏縣客樓鄉清水塘村農民吳明祿,在耕耘責任地時,出土一枚“崇寧重寶”錢幣。
3
崇寧重寶|背藏文錢
北宋崇寧年間鑄行的背藏文“崇寧重寶”是中國錢幣史上形制頗為特殊的一種鑄幣。
有發現“崇寧重寶背藏文錢”的鑄行情況。
但是,出土鑄品極少,現今甘肅境內發現的“崇寧重寶背藏文錢”見諸報導和實物資料僅有二三例而已。
況且,對此鑄品的論述也有一些舛誤,故需要作一初步的探討。
“崇寧重寶背藏文錢”是我國最早出現的較為典型的漢藏兩文合璧錢。
它的正面:漢字“崇寧重寶”為隸書體,直讀、狹穿、闊緣。
背面藏文,譯文:土字
藏文書體系是10世紀時期,安多人氏創新的一種楷書,其讀法按傳統習慣,譯文排列次序地、水、火、風”。
在藏民族傳統文化中被稱之為“四大物種”古人認為天地萬物皆由地、水、火、風形成,故而,它成為古代藏民用以認識宇宙構成的一種原始學說。
用在錢幣上作背文,隱含著“吉祥太平”。
宋朝因軍費,崇寧年間,徽宗在蔡京慫恿下,進行所謂“拓土開邊”,進取湟、廓、西寧三州不毛之地,結果多次用兵,費錢億萬,方得以攻取,而僅湟州戍兵即費錢一千二十四萬九千余緡。
這“崇寧重寶背藏文錢”的流通,主要指其流通范圍。
這個問題也是有一些爭議的問題。
有人認為,“崇寧重寶背藏文錢”的流通范圍很小,主要根據是鑄行時間短,僅行五年,再就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實物也僅幾枚而已。
總而言之,崇寧重寶可以說是集吉祥錢、夾錫錢、藏文錢于一身,頗有吉祥團結和御敵的意味了。
一起探討崇寧重寶的有趣故事,歡迎關注我!
作者|龔柳輝
李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