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筆者東邪新冠疫情已經發生了一年多,全球范圍內的疫情仍未得到控制,這導致世界的運行秩序受到影響,例如近期發生的多種工業原材料上漲,進而帶動其他商品價格的上漲。除了工業原料之外,有一種動物的價格也在疫情期間走俏,它就是實驗猴。一直以來,實驗猴在
筆者 東邪
新冠疫情已經發生了一年多,全球范圍內的疫情仍未得到控制,這導致世界的運行秩序受到影響,例如近期發生的多種工業原材料上漲,進而帶動其他商品價格的上漲。除了工業原料之外,有一種動物的價格也在疫情期間走俏,它就是實驗猴。一直以來,實驗猴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并不低,2015年就已經達到了6000元一只,2019年上漲到1萬元左右。
之后疫情發生,全球實驗猴的供應收縮,導致其價格飆升到6、7萬一只,甚至還出現十幾萬一只的情況。實驗猴的供應緊缺和價格上漲引發西方一些媒體的報道,近期《紐約時報》就專題報道了這一事件,并將矛頭指向我國,指出我國想利用實驗猴去卡美國科學發展的脖子。
近兩年來我們一直聽到的是美國在芯片上卡中國的脖子,現在美國媒體又反過來指責我國,這是怎么回事?難道美國自身沒有問題嗎?
實驗猴是什么種類的猴子?它為何如此值錢?
在探討以上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實驗猴,看看它的價格為何持續走俏。首先,并非任何種類的猿猴都適合作為實驗猴,因為這其中涉及飼養成本、實驗要求等因素。目前國際上流通的實驗猴主要是兩種獼猴,分別是恒河猴和食蟹猴。選擇獼猴的原因很簡單,它們的繁殖速度比其他猿猴快,種群繁衍速度較快,適應能力強且容易馴養。
更重要的是,人類和獼猴在生理上比較接近,因此獼猴優先作為實驗猴的選擇。恒河猴和食蟹猴主要分布在南亞、東南亞和東亞地區,去年5月一篇關于新冠疫苗的研發文章在國際期刊上發出,該疫苗的實驗對象就是恒河猴,實驗結果表明疫苗在恒河猴身上獲得了一定的預防效果。恒河猴和食蟹猴的體型差異比較明顯,前者比后者大一些,因此一般在實驗中所需要使用的藥物劑量更多,增加實驗成本。
其次,食蟹猴的繁殖速度比恒河猴快,更適合飼養,因此不少國家從上世紀后期開始逐漸用食蟹猴替代恒河猴。我國是實驗猴養殖大國,食蟹猴在所有實驗猴中的比例高達85%。除了我國之外,老撾、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也是食蟹猴的來源國家,不同的是東南亞國家是食蟹猴的原產地,我國也是通過引進種猴然后再擴大養殖規模。
美國媒體為何指責我國?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實驗猴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之所以長期保持高位和持續走高,是因為它的養殖成本較高以及市場供應收縮。據了解,養殖一只實驗猴的周期最短是3年,而且養殖之前需要經過嚴密的篩選,篩選過后則需要對其進行精心照料。其次,受疫情影響,食蟹猴的出口紛紛減少,加劇國際市場供應的減少,供小于求,商品價格上漲。
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美國媒體開始找原因,他們當然不會放過中國?!都~約時報》列出數據表示,疫情前一年即2019年,美國進口了大約3.5萬只實驗猴,有超過六成都來自中國,而疫情之后我國基本不對外出口野生動物,這是因為我國在2020年1月出臺了《關于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該公告是處于疫情防范的需要,并沒有要控制國際市場上實驗猴價格的意思。
但美國媒體就不那么想了,他們認為中國在經濟、科技和原材料上被西方國家卡脖子,因此想要用實驗猴作為回擊。但實際上我國一直倡導的是和平發展、公平貿易,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保持這樣的態度,因此西方媒體的指責和抹黑根本站不住腳。此外,還有媒體曝出美國其實很早就開始建立實驗猴研究中心,如今其國內的實驗猴數量足以供應實驗需求。
總結
這不是典型的“哭窮”和“潑臟水”嗎?這已經是美國媒體等西方媒體一貫的套路,在輿論上制造對中國的不利影響,從而影響世界對中國的看法,最終會影響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和發展。那么我國芯片被美國卡脖子,美國媒體為什么不捫心自問呢?在資本主義的控制下,他們根本不可能“反思”,“賊喊做賊”才是他們真正的真面目。
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