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學《易經》最基礎的是要把64卦都背會,看到一個卦的卦象就知道卦名是什么,有哪兩個卦組成(64卦是由八卦兩兩相重而來)。或者說出一個卦的卦名,你就能畫出這個卦,這樣才能更深一層次的去學習《易經》,做到學以致用。大文儒朱熹曾經寫過一首卦序歌:乾
學《易經》最基礎的是要把64卦都背會,看到一個卦的卦象就知道卦名是什么,有哪兩個卦組成(64卦是由八卦兩兩相重而來)。或者說出一個卦的卦名,你就能畫出這個卦,這樣才能更深一層次的去學習《易經》,做到學以致用。
大文儒朱熹曾經寫過一首卦序歌:
乾坤屯(zhūn)蒙需訟師,
比小畜兮履泰否(pǐ),
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gǔ)臨觀兮噬嗑(shì hé)賁(bì),
剝復無妄大畜頤,
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恒遁(dùn)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kuí),
蹇(jiǎn)解損益夬(guài)姤(gòu)萃(cuì),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gèn)漸歸妹(guī mèi)豐旅巽(xùn),
兌渙(huàn)節兮中孚(zhōng fú)至,
小過既濟(jì jì)兼未濟,
是為下經三十四。
這首卦序歌倒是很容易背會,但是要用來畫卦、認卦就沒什么作用了。比如說:下圖這個卦,一眼看上去你能說出卦名嗎?
此卦為地雷復卦,答對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冒個泡,看看有多少人能一眼就能看出來卦名。
64卦由八卦兩兩相重而來,也就是說乾卦(?)、坤卦(?)、震卦(?)、艮卦(?、離卦(?)、坎卦(?)、兌卦(?)、巽卦(?),這8個卦,每個卦都與自身和剩下的7個卦組合排列,形成新的卦。所得的卦數共64個,稱作64卦。
如:乾卦與自身及剩下的下7個卦組合而形成的卦是:
所以,你看,要想將64卦倒背如流,首先你得把八卦識記住。
相比于64卦,八卦的識記就簡單容易多了。
這里,古人總結了一首八卦記憶歌,分享給大家:
乾三連(?)、坤六斷(?)
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
兌上缺(?)、巽下斷(?)
八卦記憶歌比較好記憶,讀一讀,想一想,兩三遍就能把卦畫出來:
我們都知道八卦是由陰(— —)陽(—)兩種符號,組合排列而生的三畫卦。陰(— —)的符號是以斷開的兩條橫線代表,陽(—)的符號像一 一樣,連續不斷。在卦中,一條符號,無論陰(— —)、陽(—),我們都稱作爻。
乾三連,意思就是乾卦由3個陽(—)組成,3條沒有斷開的橫線,即乾(?);
坤六斷,意思是坤卦由6條斷開的橫線組成,即3個陰(— —)組成,坤(?);
震仰盂,意思是震卦像一個口朝上的盆盂一樣。盂在古代指的是一種盛放液體的器皿,里面是空的,底部是實的。所以震卦就是由底部1個陽(—),上面兩個陰(— —)組成,即震(?);
艮覆碗,艮卦像一個倒扣的碗,碗底朝上,碗口朝下。所以艮卦的上爻是1個陽(—),下兩爻是2個陰(— —),即艮(?);
如此類推,八卦的記憶相對簡單,這里主要介紹64卦的記憶法則。
相比于八卦,六十四卦的記憶就復雜多了,64個卦,每個卦六畫(八卦是三畫卦),陰(— —)、陽(—)來來回回切換排列而形成的64個符號。
我們從小背古文都非常厲害,但是要背符號很少,也很難。但這并不是說64卦不可記憶了!
《易經》本身就是講天地運行規律、自然規律、人生規律……的法則。同樣64卦的記憶,也有規律可循。
這里六十四卦數字圖的方法去識記!
先上圖,六十四卦方圓數字圖,方圓圖里的卦為什么要這樣排列,今天我們就把原因講出來,同時這也是記憶六十四卦的方法所在。
放眼一看,你是不是發現方圖六十四卦的排列非常有規律。那么今天我們就以方圖為切入點,教你如何記憶六十四卦。
記憶六十四卦,首先必須要把八卦爛熟于心。上面我們講到用一首歌謠怎么去畫八卦,這里我們再普及一下先天八卦的數字排法,如下圖:
我們先從方圖的第一行由下往上看,也就是從乾卦看起,全部8個卦,分別是乾卦、履卦、同人卦、無妄卦、姤卦、訟卦、遁卦、否卦。
每卦的上卦都是乾卦,每個卦的下卦都是依照先天八卦的數字次序:乾1、兌2、離3、震4、巽5、坎6、艮7、坤8配合的,兩卦相重就形成了乾卦、履卦、同人卦、無妄卦、姤卦、訟卦、遁卦、否卦這8個卦。
用表格表示就是:
我們再從乾卦起,從右向左看橫列的卦,全部8個卦,分別是乾卦、夬卦、大有卦、大壯卦、小蓄卦、需卦、大蓄、泰卦。
我們發現每卦的下卦都是乾卦,每個卦的上卦都是依照先天八卦的數字次序:乾1、兌2、離3、震4、巽5、坎6、艮7、坤8配合的,兩卦相重就形成了乾卦、夬卦、大有卦、大壯卦、小蓄卦、需卦、大蓄、泰卦這8個卦。
我們用表格表示就是:
以此類推,六十四卦我們可以用一個數字圖就能完全畫下來,如下:
你是不是發現像六十卦的數字圖像背乘法表一樣,像是把九九乘法表顛倒過來排序一樣。
這個方圖的數字,就是這樣一縱一橫,慢慢向上走的,構成了如此錯綜復雜的六十四卦體系。
我們也總結了一個背誦記憶口訣,如下:
一一得乾 一二得履 一三同人 一四無妄 一五得垢 一六得訟 一七得遁 一八得否
二一得夬 二二得兌 二三得革 二四得隨 二五大過 二六得困 二七得咸 二八得萃
三一大有 三二得睽 三三得離 三四噬嗑 三五得鼎 三六未濟 三七得旅 三八得晉
四一大壯 四二歸妹 四三得豐 四四得震 四五得恒 四六得解 四七小過 四八得豫
五一小畜 五二中孚 五三家人 五四得益 五五為巽 五六得渙 五七得漸 五八得觀
六一得需 六二得節 六三既濟 六四得屯 六五得井 六六得坎 六七得騫 六八得比
七一大畜 七二得損 七三得賁 七四得頤 七五處盅 七六得蒙 七七得艮 七八得剝
八一得泰 八二得臨 八三明夷 八四得復 八五得升 八六得師 八七得謙 八八得坤
這樣,我們在背誦64卦時,只需3步,差不多就能完全識記了。不止是記卦名,還把卦畫出來了。
第1步:先背八卦記憶口訣: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第2步:再記先天八卦的數字排序:
乾1、兌2、離3、震4、巽5、坎6、艮7、坤8
第3步:最后在理解的基礎上,記64卦簡單的數字排法
一一得乾 一二得履 一三同人 一四無妄 一五得垢 一六得訟 一七得遁 一八得否……
這樣,一來二去,多讀、多念、多想,在理解的基礎上64卦也就了然如胸了
另外為了輔助大家記憶,這里再分享幾個古人總結的64卦記憶歌訣給大家
1、易經64卦口訣
(含卦名、卦義、卦象)
乾天剛建,自強不息。坤地方直,厚德載物。
水積雷響,屯積助長。山下流水,啟蒙德育。
水在天上,需等飲食。天升水落,訟興不爭。
地下藏水,師出有名。水漫于地,密交親比。
風行天上,小畜積雨。天下有澤,和悅慎履。
地天相交,和諧通泰。天地相悖,閉塞成否。
天火同燃,同人團結。火燃天上,大有收獲。
地中隱山,謹慎為謙。雷響于地,豫樂自警。
澤中有雷,隨機應變。山下有風,蠱惑橫行。
地高于澤,居高臨下。風拂大地,遍觀通達。
火閃雷鳴,噬嗑威刑。山腳火焰,賁飾文美。
高山附地,剝蝕去偽。地下雷鳴,剛陽復興。
天降暴雷,守道無妄。山中有天,大畜能容。
山下有雷,養志頤情。澤淹風木,大過之征。
習坎為水,守信克險。附離為火,柔順亨通。
澤山相應,咸感貞吉。雷響風行,識道守恒。
天下藏山,退遁避險。雷震天上,識禮大壯。
火出地上,晉升明德。地壓潛火,明夷避禍。
風熊火里,家人同樂。上火下澤,睽違少和。
水漫山路,蹇滯艱難。雷鳴水降,解除旱象。
高山低澤,損下益上。風激雷蕩,益下損上。
澤與天上,夬決堅剛。天下微風,陰生姤合。
澤匯于地,萃英聚眾。地平風揚,賢能萌升。
澤中漏水,知困早悟。水盛風木,井收勿幕。
澤中起火,改制舊革。火燃風木,鼎新之物。
震雷壓驚,反思內省。艮為山止,知止當止。
風木依山,循序漸進。雷震澤上,歸妹依禮。
雷鳴火電,豐茂光明。火燒山外,旅途亨通。
巽為風順,大人齊物。兌為澤悅,修德和睦。
風行水面,離析渙散。水溢澤岸,節制禮數。
風吹澤面,中孚信誠。雷驚山上,小過無妨。
水火相融,既濟功成。火水離錯,未濟大江。
2、分宮八卦次序歌
《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天《大有》。
《坎》為水,水澤《節》,水雷《屯》,水火《既濟》,澤火《革》,雷火《豐》,地火《明夷》,地水《師》。
《艮》為山,山火《賁》,山天《大畜》,山澤《損》,火澤《睽》,天澤《履》,風澤《中孚》,風山《漸》。
《震》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風《恒》,地風《升》,水風《井》,澤風《大過》,澤雷《隨》。
《巽》為風,風天《小畜》,風火《家人》,風雷《益》,天雷《無妄》,火雷《噬嗑》,山雷《頤》,山風《蠱》。
《離》為火,火山《旅》,火風《鼎》,火水《未濟》,山水《蒙》,風水《渙》,天水《訟》,天火《同人》。
《坤》為地,地雷《復》,地澤《臨》,地天《泰》,雷天《大壯》,澤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兌》為澤,澤水《困》,澤地《萃》,澤山《咸》,水山《蹇》,地山《謙》,雷山《小過》,雷澤《歸妹》。
3、八卦分宮次序表
由上述我們可以看出,六十四卦看似復雜,其實都有規律可循。
記憶64卦是我們學習《易經》的基礎,這樣我們以后學易理知識,就不會暈頭轉向。
愿每個人在學易的道路上都能找到方向!
張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