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金錯刀頻道AreyouOK?最近,小米人在家中坐,卻收到了來自印度一份高達65.3億盧比的罰單。5.6億罰款是什么意思?2020年,小米實現進入印度市場以來最高的利潤,40.6億盧比,大概3.5億元。就這點利潤,印度不僅想榨回去,還得讓
文/ 金錯刀頻道
Are you OK?
最近,小米人在家中坐,卻收到了來自印度一份高達65.3億盧比的罰單。
5.6億罰款是什么意思?
2020年,小米實現進入印度市場以來最高的利潤,40.6億盧比,大概3.5億元。
就這點利潤,印度不僅想榨回去,還得讓小米倒貼2億。
不過,面對指控,小米也沒慫,連夜發布了回應——表示自己一直合法合規經營,也遵守印度的法律法規。
中招的不止是小米。
oppo、一加也都沒得跑,幾個中國手機品牌先后被查。
在印度,小米甚至憋屈到線下為了防止印度人砸店,員工們不得不遮蓋logo,用印著“Made In India”的巨大白布,遮住門頭的“Mi”。
表面上自稱開放的“IT大國”,背后卻對中國企業狂下黑手。
他們到底在害怕什么?
在印度當老大,就要被罰吐血
到三哥的地盤當老大,無論誰都得挨上一刀。
印度以稅務為名罰過的他國企業有:微軟、諾基亞、沃達豐、IBM,殼牌公司、亞馬遜、沃爾瑪……
突擊查稅,也不過是印度對外來企業進行排擠的傳統才藝。
只不過,最近黑手全下在了中國。
2021年11月,印度國防參謀長比平?拉瓦特公開表示,印度的頭號敵人是中國。
2021年墜機身亡
這次為啥要折騰小米?
你可能想象不到,在印度,小米是“窮人的蘋果”,文化輸出相當強悍。
諾基亞落敗后,三星一直是印度手機市場的絕對霸主,直到2017年被小米打破。
2015年4月,小米在新德里舉辦了第一場海外大型發布會,隆重發布了一款完全面向海外市場的新手機:小米4i。
售價12999盧比,大概是人民幣1273元。
雷軍在那次發布會上,脫口而出的一句“Are you OK?”
小米4i一戰封神,從此之后,雷軍在印度收獲的是頂禮膜拜。
一個男孩為了見到雷軍,驅車7小時到新德里,瘋狂放話,“我愿意為小米的產品而死”。
還有印度農民為了示愛,用自家麥田割出巨大的小米logo。
印度的小米粉絲更是給他們的女兒取名字叫“xiaomi”。
面對狂熱的米粉,小米全球副總裁雨果·巴拉稱,Mi 4i的“i”,“i”就代表“India”。這是專屬于印度的小米。
全世界最大的小米logo,在印度,還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眼看著高調的小米,把印度自己的市場打的節節敗退,印度政府終于坐不住了。
印度政府折騰小米的主要兩大套路是這樣的:
1、強行要求小米來開廠,不然就提稅
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上臺時,提出了“Make in India”計劃,號召全球的企業到印度投資制造業去,把印度打造成一個世界工廠,以擺脫對中國制造的依賴。
基于這一政策,2015年,小米在印度開設第一家工廠。
后來,小米在印度市場銷售的智能手機中,95%都是當地生產,還為印度緩解了年年上升的失業率。
印度失業率
小米為印度帶來5萬個就業機會,據說在小米印度工廠的周邊村子,小米給當地人創造了大量工作崗位,其中90%為女性。
2、嘴上說自立更生,背后極限打壓
2020年6月,在疫情的生存挑戰下,印度搞了個“自立更生”計劃。
莫迪政府推出總計達20萬億盧比的特別經濟計劃和綜合配套方案,這幾乎相當于印度GDP總值的10%。
話說的很好聽,其中5000億盧比,是吸引全球智能手機和相關零部件廠商到印度投資,將印度變成全球智能手機制造中心。
但蹊蹺的是,三星、富士康、緯創、以及印度智能手機廠商都激勵了一遍,名單中卻唯獨缺少占印度70%的中國公司 。
不建廠不行,建廠了也不行。
這就是將歐美國家引進來,將中國公司打壓出去。
一個IT強國,
竟半年連禁中國250個APP
除了天價罰款,印度下黑手已經到了毫不遮掩的地步。
2020年,印度竟然在半年之內連續4次,封殺了中國合計超250個APP。
第一次發生在6月29日晚,印度宣布禁止59款來自中國的應用程序。這次的名單里,有抖音、UC瀏覽器、百度地圖、美圖秀秀、微博、微信等等...
理由是這些中國軟件,已經嚴重威脅到印度主權和領土完整了。
看著上面59款社交娛樂APP,刀哥不禁陷入了沉思——原來美圖秀秀、美顏相機、全能掃描王還有威脅他國主權的作用。
至于中國應用究竟是怎樣威脅到印度的領土完整的?
印度沒有給出任何解釋。
一個月之后,印度覺得不過癮,再次封殺了47款中國應用,同時將275個中國App被納入所謂“特別監控清單”。
就在這份禁用名單發布前一天,馬云還因為 UC 瀏覽器被印度法院傳喚了。
傳喚的理由是UC瀏覽器開除了一名印度員工,按理來說,勞動糾紛自然有印度公司的法人負責。
更何況馬云2019年教師節就已經退休了,根本沒有馬云的什么事兒。
印度卻偏偏將一個事情擴大化,明顯是有其他的目的。
到了9月2日,印度的封殺直接干到了百位數。
宣稱禁用118款“涉嫌參與危害印度主權與(領土)完整、印度國防、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活動”的中國App。
不僅禁用了支付寶、微信閱讀、優酷,還擴大到游戲圈,甚至把吃雞和陰陽師一系列手游全都封掉了。
這次封殺之后,引起了印度吃雞玩家激烈反抗,一名21歲的學生甚至因無法繼續打游戲,在天花板電風扇上上吊自殺了。
顯然,印度也沒有收手的意思。
11月24日,印度再對43款應用程序頒布禁令,芒果TV、釘釘、騰訊視頻海外版,路透社稱,這是針對中國的新一輪網絡制裁。
至此為止,在印度被封禁的中國應用已經涵蓋視頻、社交、工具、直播、電商、支付、游戲幾乎所有互聯網應用類別。
封禁的中國App數量達到250個以上,簡直是把稍微在印度有點市場的中國APP全部都給禁了。
有印媒直言,印度這么干純屬——“傷敵100,自損1000”。
跟中國企業對著干,印度就能贏嗎?
從稅收到數據安全,再到國家完整,印度的套路讓人防不勝防。
為什么印度寧愿吃相難看,也要打壓中國科技公司?
關鍵在于:在印度的科技話語權,逐漸被中國公司搶走了。
我們知道印度是 CEO 輸出大國。尤其在高科技公司云集的硅谷,印度裔 CEO 稱霸硅谷,硅谷經常被開玩笑叫做“印度谷”。
印度小哥稱霸硅谷CEO,中國學霸卻在底層打工。
2019 年是印度裔在硅谷話語權升級的一個標志性節點。
硅谷三巨頭——蘋果、谷歌和微軟,印裔已經收割后兩個的CEO寶座,執掌著 2.2 萬億美元的市值。
此外,摩托羅拉、諾基亞、軟銀、Adobe、百事可樂、聯合利華、萬事達卡、這些知名行業巨擘,全部選擇聘用印度人擔任CEO。
內部人稱,“印度裔更愿意留在美國主要是因為本國經濟發展較西方落后,回國后沒有好的發展機會?!?/p>
這背后其實是,人才的流失讓印度 IT 業人才缺口嚴重。
在2020年世界 500 強企業名單中,有133家來自中國,歷史上首次超越美國,而一直號稱IT大國的印度,竟然沒有一家互聯網巨頭誕生。
最近幾年,在強大的中國和韓國廠商沖擊下,印度本土廠商已經被打得不成樣子。
從 2015 年的高達 40% 全線潰敗到目前的不到 4%,甚至開始逐步退出市場。
現在,小米已經連續11個季度成為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機銷售商,在印度市場,前五名有四個中國品牌。
結 語:
為了打壓中國企業,印度想盡了辦法。
印度鐵路公司禁止中印合資制造的鐵路參與競標,中國長城汽車收購美國通用汽車工廠的項目也被印度政府拖延批準。
突襲中國公司在印度的辦公室,字節跳動還被凍結過資產。
印度國內最大的酒店協會宣布,旗下的3000多家酒店、餐廳——拒接中國人。
但另一方面,印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幾乎全靠中國,華為等企業幫助印度建立4G設施,中資銀行還給其貸款。
小米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但中國產品打下的天下,哪是挖挖墻腳和罰款就能搶走的?
本篇作者 | 張一弛
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