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有個親戚,老兩口膝下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當初為了躲避計劃生育,兩口子帶著幾個女兒東躲西藏,做了好多年的“超生游擊隊”。后來,終于盼來了一個兒子。兒子生下來之后,回家交了罰款,做了絕育手術,這日子算是才安定下來。此子因“得之不易”,自然成了
我有個親戚,老兩口膝下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當初為了躲避計劃生育,兩口子帶著幾個女兒東躲西藏,做了好多年的“超生游擊隊”。
后來,終于盼來了一個兒子。
兒子生下來之后,回家交了罰款,做了絕育手術,這日子算是才安定下來。
此子因“得之不易”,自然成了全家人的掌上明珠,作為家里的小皇帝,他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可惜,好景不長。
此子因為疏于管教,不到十八歲就犯案進了少管所。
全家人心疼壞了,怕他在里面受罪,全家人省吃儉用,每月都去監獄里給他送錢送物。
他家經濟條件不是太好,大女兒遠嫁深圳,兩三年才能回來一趟。
二女兒在外地讀書,學費、生活費全憑自己勤工儉學。
三女兒高考失利,無心再學,便去一家超市做了收銀員。
老兩口在學校門口經營著一家小賣店,賣些學生用品和一些零食玩具。
如果不是兒子坐牢,他們的生活尚能過得下去,只是這兒子卻是小姐身子,丫鬟的命,人在監獄,卻在三年時間里把這家的家底給掏了個一干二凈。
每次探監之前,他都會在給家人的信中列上一張清單,上面吃的用的一應俱全,每月光180塊錢一條的“黑蘭州”就得五條。這些只是探監時帶的東西,還不算給他卡上打的零花錢。
我親戚一家人信了他的話,以為他要錢要煙確實像他所說的為了“走上層路線”減刑方便。
再一個,家里人怕他在里面受罪,以為有煙有錢的話,可以少受人欺負。
所以,一家人盡其所能、省吃儉用的盡量去滿足他的要求。
結果,他把三年坐了個滿,一天刑沒減上,整整坐了1095天。
刑滿釋放后,家人以為他會吸取教訓,會腳踏實地的重新做人。
結果他們又失望了,他不但沒有改過自新,兩年不到又進去了,這次犯的事比上次還嚴重,故意傷害致人重傷,估計沒有個五六年出不來。
我那親戚又急了,又是貸款,又是借錢,想找人托關系少判幾年,只是他兒子把人打成了重傷,對方不愿意出具諒解書,加上他又是累犯,從重處罰是跑不掉了。
有次和他聊天時,我給他講了一下“里面”的情況,他這才恍然大悟,于是決定每三個月探監一次,每月最多給他寄200塊錢。
服刑人員最需要的是什么
服刑人員最需要的不是錢,也不是煙,更不是美味佳肴。
服刑人員最需要的是那一張釋放證明書,有了它,就能爭取到想要的一切。
錢不能買來自由,煙也不能換來減刑裁定書,即便是靠歪門邪道減得一兩次刑,這些被減去的刑期它的含金量并沒有多高。
服刑人員最需要的是自由,而自由最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努力。
所謂勞動改造,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勞動來改變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而使其對人生有個重新的定義,和以往錯誤的“三觀”訣別,為走好以后的人生路奠定基礎。
服刑人員的生活條件是怎樣的
在監獄里,服刑人員可以說是衣食無憂的,穿的方面,冬有冬衣,夏有夏裝,干活在車間,風吹不著雨淋不著,作息有規律,這一點比外面的人要好許多。
吃飯方面,我敢這樣說,監獄里的伙食要比大多數電子廠、制衣廠的伙食要好很多。
就拿原先的“青滬機床廠”來說,早餐星期一到星期六從不重樣,有稀飯、小米粥、油條、豆沙包、饅頭、咸菜、豆腐乳等。
午飯大米飯管夠,外加一葷一素兩個菜,雖然菜的質量不怎么好,但絕對不難吃。
晚飯饅頭,和面條。
元旦、春節、國慶節等重大節假日都有改善,有魚有肉,有菜有湯,像中秋節還會發放月餅。
給有特殊生活習慣的少數民族犯還會另起清真灶。
所以,服刑人員的吃穿,家人的擔心是多余的。
對于服刑人員的飲食,我國《監獄法》第五十條有明確規定的,服刑人員的飲食標準是按照當地同類國營企業同工種的飲食標準供給的。
監獄配備了專職干警負責管理,盡力調劑和改善服刑人員的伙食。
家屬每月給服刑人員寄多少錢合適
在監獄服刑改造的犯人都是犯了罪的人,都是做了對不起社會和家庭的事的人,犯了錯就該受到相應的懲罰,否則不會長記性。
服刑人員能不能改好,監獄的功能很重要,家屬的配合也必不可少。
很多家屬怕他們在里面受罪,想盡一切辦法給他們多送東西多寄錢,想用親情來感化他們,如果親情真能起作用,他們就不會進去了。
家屬應該知道這樣一件事,那就是監獄里越有錢的犯人毛病會越多,他們會拿著家人省吃儉用的錢去互相攀比,煙的檔次越高就覺得越有面子,加餐加的越多,越覺得高人一等。
他們還會拿東西“使喚”人,衣服懶得洗了就甩給別人一盒煙,讓別人給他洗。分內的衛生懶得搞,甩一個罐頭給別人,讓別人代勞。勞動任務完不成了,也會拿東西雇人干……
監獄里這種私底下的交易很普遍。
這樣下去,能改造的好嗎?
新犯人如果努力勞動,每月能掙個幾十塊錢,刑期長的能掙一百多塊,如果家里每月再寄上200塊,這些錢加起來買些香皂、牙膏之類的日用品還是綽綽有余的。
煙的檔次沒必要太高,一盒五塊錢左右的我看沒什么不行。
監獄里沒匯款沒書信沒會見的“三無”犯有很多,這些人也同樣能減刑,甚至于減的刑要比條件好的人更多,他們憑的是什么?憑的就是對自由的渴望,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靠踏實勞動、嚴格遵守監規紀律,把考核分一分一分積累起來的。
自由如果來的太容易反倒不會被珍惜。
監獄里如果過得太舒服,牢房就會失去它應有的威懾力。
人只有吃點苦,才能長記性。經濟上的壓縮才能讓他們體會到家人掙錢的不容易。
對于一個犯了錯的人,家屬為了能讓他真正改造好,不能心太軟,為了避免他以后再犯錯,我認為確實應該讓他吃點兒苦頭才對。
如果因為心疼,處處有求必應,對他的改造恐怕最終會功虧一簣。
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