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域鑒2019秋季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將于10月21日至23日在長沙小天鵝戴斯酒店6樓大宴會廳(長沙市芙蓉區五一大道648號,湖南省文物總店對面)舉行,展拍同址,誠邀各界朋友蒞臨品鑒。域鑒2019秋季文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域鑒2019秋季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將于10月21日至23日在長沙小天鵝戴斯酒店6樓大宴會廳(長沙市芙蓉區五一大道648號,湖南省文物總店對面)舉行,展拍同址,誠邀各界朋友蒞臨品鑒。
域鑒2019秋季文物藝術品拍賣會
預展時間
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 9:00-19:00
拍賣時間
2019年10月22日夜場
秋實——域鑒之夜 19:00開始
2019年10月23日上午
寸紙——信札專場 9:00開始
咀華——書畫專場 時間順延
書香——古籍專場 時間順延
2019年10月23日下午
風雅——瓷器專場 14:00開始
比德——玉器專場 時間順延
墨舞——硯臺專場 時間順延
識古——銅雜專場 時間順延
能工——家具專場 時間順延
展拍同址
長沙小天鵝戴斯酒店6樓大宴會廳(長沙市芙蓉區五一大道648號湖南省文物總店對面)
網上預展及同步競價
域鑒APP、雅昌藝術網、藝典中國、聯拍在線、藝狐在線、雅鑒藝術網、易拍全球
精品預覽
玉器專場
?
Lot.572 清·和田白玉月季花玉佩
規格尺寸:7.2*5.4*1.9,此件清代和田白玉月季花玉佩,純美無暇,包漿瑩熟,玉質質地緊密溫潤,清新雅致。玉佩下端線條微卷雕如意云頭紋,線條流暢。上高浮雕雕刻白色月季花,花朵面相一邊,灼然盛放,葉子自然舒卷,落落大方。玉佩穿系附近則雕流蘇兩綹,背面竹節穿插,將其分為兩半,更見其構思精妙。“唯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占四時春。月季花代表的是一種永遠青春,飽含希望的美好,同時也代表四季吉祥如意。寄寓了人們希望人生也能如月季般長久開放,時時青春,時時充滿生機的情感。
Lot.583 清·黑白巧雕牛馱大瑞獸
規格尺寸:7.9*6.2*4.7,此件清代黑白巧雕牛馱大瑞獸,帶底座,淺墨巧雕玉牛一只,玉質質地細潤,形制小巧,工藝精湛,設計巧妙,牛身豐滿腴潤,兩角后彎,伏于背上,面容祥和,憨態畢露。牛身馱白玉瑞獸,矯健靈活地伏在牛背上,眼神望著前方,乖巧可愛。古語有云:“牛臥富貴馱寶來”,牛具有招財進寶之意。牛馱瑞獸,則是吉上加吉,寓意更加美好。此件巧雕玉件,工藝極精,心思奇巧,融墨玉于牛,凸顯其沉穩老實的氣質,賦白玉于瑞獸,則體現了它的靈氣和祥瑞,宛如圣光當頭照耀。工藝精湛,保存完好,把玩或放置于臺面作為陳設器皆佳也。不僅提升主人氣質,亦給空間增添幾分雅趣。
Lot.590 清·和田瑞獸玉片擺件
規格尺寸:15.2*10.3*0.4,此件清代和田瑞獸玉片擺件,整器扁平,青中泛黃,帶土沁,氣息淵雅,儼然有古玉之風采。玉片雕琢為瑞獸形,以多條弧線勾勒而出,顯得十分流暢優美。瑞獸耳朵小巧可愛,眼睛神采飛揚,口舌皆刻畫得十分清晰。整塊玉片雖線條簡雅,但極見刀法之利落,雕琢之神韻,寥寥幾筆便將一只上古瑞獸的威嚴氣質描繪得淋漓盡致。
Lot.601清·瑪瑙獨占鰲頭把件
規格尺寸:5.2*4*2.5,此件清瑪瑙獨占鰲頭把件,通體瑩白光潤,帶著一條條紅沁,流走于器物周身,仿佛小魚兒一般,奇妙夢幻。所雕題材為“獨占鰲頭”,可見一童子抱鰲魚,笑逐顏開,寓意十分吉祥。獨占鰲頭是指宮殿門前臺階上的鰲魚浮雕,科舉進士發榜時狀元會站此迎榜。科舉時代指點狀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有曰:“殿前曾獻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
Lot.602 明·和田玉鏤空花卉紋帶扣一對
規格尺寸:6.3*4.7*1.55/6.5*4.7*2,此件為清代和田玉鏤空花卉紋帶扣一對,方形,一塊帶系,一塊帶扣鈕,背面刻太極陰陽圓形鈕,正面鏤空拉絲刻花卉紋,雕琢精細,刀法利落,很見力度。此帶扣玉質溫潤,發色純正柔美,花紋精美,佩戴于腰帶之上,極能凸顯主人溫文爾雅的氣質。
Lot.605 清中期·和田籽料留皮福至心靈擺件
規格尺寸:7.2*3.4*1.45,此件清中期和田籽料留皮福至心靈擺件,玉質溫潤怡人,發色純正柔美,弧線打磨極為光滑細膩,陰刻線條刀法利落,很見力度。所雕內容為蝙蝠與靈芝,可見蝙蝠雙翅微展,擷一肥厚飽滿的靈芝一顆,是謂“福至心靈”,寓意美好意象生動,極盡收藏把玩之樂。
Lot.606 清·和田玉和合童子
規格尺寸:5.5*3.4*1.85,此件清代和田玉和合童子,帶老金絲楠木底座,質地溫潤,發色純正柔美,撫之只覺細膩柔滑。所雕題材為雙通持荷,又叫和合童子,童子笑逐顏開,憨態可掬,營造出一種歡快喜悅的氣氛。執荷童子玉雕是一種風俗玉雕,源自于民間生活題材,所反映的風俗是宋代盛行的一種典型中原民俗,據載,北宋年間七夕前后,市民有折采荷花、荷葉的習俗。因此自宋代開始,玉雕表現童子執荷題材者甚眾,又因荷另名蓮,童子執荷有連生貴子之吉祥寓意。
Lot.607 清中期·和田玉龍紋帶板
規格尺寸:5.4*4.2*0.6,此件清中期和田玉龍紋帶板,形制方正,器身薄而堅致,背面光素無紋,平滑細膩;正面雕行龍捧壽字紋,線條古拙,陰刻線刀法利落,采用古法手工制成,包漿自然老道,足見是塊老玉無疑。
Lot.608 清·和田白玉仙人擺件
規格尺寸:8.8*4.4*1.8,此件清和田白玉仙人擺件,色澤光鮮,如凝脂一般晶瑩潤白,撫之怡人。所雕為一仙人持一云紋狀仙器,云朵環繞衣襟各處,人物衣紋簡練,面目慈祥,刀法古拙,利落而有力度,雕琢線條皆一絲不茍,條條分明。玉雕仙人喜瑞祥和,白玉玉色純美,擺在案頭,青燈明照,玉澤灼灼,只覺照耀了心頭所有塵俗的煩惱。
Lot.609清·翡翠瓜果筆洗
規格尺寸:8.3*6.2*2.8,此件清翡翠瓜果筆洗,帶底座,通體雕為瓜果形狀,以葉片微卷呈一池狀,器壁通透,葉脈清晰,有紛紛云絮狀,如霜如雪,美妙夢幻。握柄處則鏤雕淺刻瓜果、碧葉、小花,雕工精細,刀法流暢,寓意美好,有“瓜瓞綿綿”之意。此件筆洗,質地瑩純,厚度不一,很有層次感,翡翠之青碧游走于玉石四周,時而斂其光芒,時而驚艷四方,偶遇紅色沁斑,猶如一點朱砂,有一種不可方物之美。
雜項專場
?
Lot.618 清·瓜瓞綿綿端硯
規格尺寸:14.5*13.5*2,此件清·瓜瓞綿綿端硯,器型飽滿,肥實可愛,下部圓融,上部則浮雕瓜瓞綿綿紋,硯堂寬厚,硯池平整光滑,質地嬌嫩細膩。背面則淺刻銘文:“日用心不倦,天寒水不凍”,落款為“吟雪”。
Lot.620 清·龍紋大硯
規格尺寸:38.5*31*5,此件清·龍紋大硯,整器渾圓,色澤紅褐,質地滋潤,紋理細膩,硯堂刻龍紋,線條張弛有度,形成一個小池,宛如丘壑山谷,險象環生,堪堪自成一方天地。而硯池平整,微有起伏,宛如小塘方收雨而過,微波層層,真是沉靜優雅。
Lot.629 清·眉紋歙石淌池硯
規格尺寸:19*12.5*3,此件清·眉紋歙石淌池硯,呈四方之形,兩側微向內卷,弧面平滑光潤,硯質細膩柔和,撫之常悅人心。硯池如月照墨臺,邊上仿若描出一條眉痕,月圓時飽滿滋潤,月缺時只覺眉頭也蹙。墨汁淌出,揮毫一筆,便是一闕萬家喜樂憂愁,盡在眉頭,盡在字里行間。
Lot.642 清·蟲蛙池隨形淌池硯
規格尺寸:24.5*24*4,此件清·蟲蛙池隨形淌池,形制圓巧,邊角弧線優美,質地平滑細膩,呵氣研墨,更覺滋潤怡人。硯池自然如水滴潑灑成形,似蟲似蛙,極為寫意。若至于書案之上,觀之而書,潑墨揮毫,盡暢情懷。
Lot.650 清·內蟬歙硯
規格尺寸:25*23*4.5,此件清·內蟬歙硯,器圓飽滿,壁薄俏堅致,硯池掏空呈蟬形,刀法圓渾酣暢,石質細膩滋潤,光潔致密,撫之怡人心,觀之悅人目。《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中載:“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污垢。”蟬,從幼蛹蛻變成展翅高飛的成蟲,從地下升到高空,在短暫的時間里完成了一個個生命變化,其整個生命歷程象征著一種神奇的變化和再生,可謂出污泥而不染。這種蛻變與古人期待通過科舉金榜題名改變命運的期望剛好暗合。歷代文人常常以蟬的餐風飲露為高潔自持之象征。因此,古人十分推崇硯為蟬形,或硯池為蟬形,來表達相應的寓意。
Lot.653 清·曲水流觴蘭亭硯
規格尺寸:24*14*8,此件清·曲水流觴蘭亭硯,整器宛如一塊又高又厚的黃玉,質地嬌嫩怡人,紋理細膩如綢。硯池平滑,硯堂及側面滿工鏤雕曲水流觴題材,刀工熟練,刀法利落,雕刻豐富細致,布局巧妙,人物姿態豐富,淋漓盡致地描繪出惠風和暢之時,冶游蘭亭之盛況。蘭亭硯最早出現于北宋,為已經定型的硯式,在宋代時稱曲水硯,因曲水流觴,故名。該硯最早見載于北南宋之際硯學家葉樾《端溪硯譜》:“硯之形制……曰曲水”。南宋硯學家高似孫的《硯箋》,在述及端硯樣式中,亦列出“曲水”硯名。而與葉樾同時期的唐《歙州硯譜》并未見載,只于硯式中首列“端樣”,應是以端樣而代指之。據此可認為,后世稱之為蘭亭硯的,以蘭亭雅集為固定雕飾題材,及長方厚重為一定形制模式的曲水硯式,為端硯始創。
Lot.665 明·大日如來
規格尺寸:高21.5,腹部11,底12,此件明·大日如來銅坐像,頭頂肉髻,面目祥和,微微泛著笑意,身披袈裟,坦胸露乳,右手高抬,左手托法器,雙跏趺坐於蓮花座上,下承四足底座。整器呈紅褐色,佛像表面斑駁古舊,包漿老道,渾身彌漫著莊嚴肅穆之感。大日如來,釋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五方佛之一,是表示絕對真理的佛身。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至高無上的本尊,是密宗最高階層的佛,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大日如來依梵音可譯成毗盧遮那佛,“如來”即是“佛”的意思。大日如來名稱出現在公元七世紀善無畏三藏翻譯的《大日經》里。“大日”是除一切暗遍照宇宙萬物,能利養世間一切生物,大日之光為不生不滅。“大日”之意勝于太陽。摩柯“為大,毗盧遮那”是光明遍照之意;又譯大光明遍照,亦稱遍照如來。
Lot.668 清·銅鎏金宗喀巴佛像
規格尺寸:高19.3,底13.1,此件清中早期·銅鎏金宗喀巴佛像,通身鎏金,明黃色的光芒燦爛耀眼,整器寶相莊嚴,肅穆非常。佛像頭戴黃色通人冠,雙目緊閉,面相飽滿而略帶微笑,顯得格外慈祥。身披法衣,右手當胸結說法印,左右兩邊各有一株蓮花含苞待放,象征著宗喀巴為文殊菩薩的化身。此外,與很多西藏各宗派的上師一樣,宗喀巴也依照自己的相貌親手建造了其泥塑像,藏語稱之謂“杰阿扎瑪”,坐于蓮花座上,整體造型顯得格外放松自然。
Lot.684 清·獸面大銅爐
規格尺寸:高20,寬26,底20,此件清晚期·獸面雙龍紋三足大銅爐,以商周青銅鼎式為造型,器型敦厚沉穩,古樸大氣,皮色紅潤,拱形耳,直口,腹稍鼓,腹部刻回紋、饕餮紋等吉祥而又神秘的紋飾,底部承卷云足。此器宏偉敦穩,帶著宗廟禮器的莊嚴美,穿越幾千年的煙云,向我們緩緩走來。
Lot.722 清·緙絲人物 對屏
規格尺寸:長190,寬35,畫芯162,此件清·緙絲人物對屏,紫色邊框繪花卉紋,內畫多幅人物場景圖,有臥眠、渡海,有牛郎、也有仙人等等,畫工清雅樸素,線條流暢飄逸,衣紋簡練,但人物神態刻畫細致生動。緙絲織造方法最早始于漢代的緙毛織物,至遲在唐代已開始應用到絲織物上。南宋時期,純欣賞性的緙絲書畫在以名家繪畫為粉本的前提下盛極一時,從此開創出一個新的藝術領域。緙絲書畫在眾多類別文物中,頗顯獨特性。它以梭代筆,淋漓盡致地再現了書畫作品的風貌。緙絲工藝是用專門的小梭子以彩色絲線分段織緯,一種顏色的緯線并非貫穿全幅,而是采用回緯,形成「通經斷緯」的現象,古人形容「承空視之,如雕鏤之象」。以緙絲工藝織成的書畫作品,裝裱形式與畫卷相同,只是以緙絲形式展示,彰顯了緙絲工藝的獨特魅力。
Lot.729 祁陽石插屏
規格尺寸:37.5x28,此件清中晚期·祁陽巧雕石竹紋插屏,形制規整,秀雅大方,紅木配框線條流暢,雕卷云紋,比例協調美觀,高低層次分明,錯落有致。配框內鑲祁陽石巧雕竹紋,背景紫紅如暮色,山石屹立,竹林風動,鳥兒或振翅高飛,或立于枝頭,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此件祁陽石插屏為紫色,中間夾有青綠、土黃色石紋,巧雕工藝則是以自然色彩刻畫出精致的紋飾來,碧色的竹枝,紫黃紋理的山石,黃色的鳥鵲,用色極為巧妙,“因色賦形,俏色巧雕”,造型美觀,圖案紋飾美而不膩,古樸典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高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