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鹽必當2012年盛大網絡退市時,“成也《傳奇》、敗也《傳奇》”的評價甚囂塵上。《傳奇》最火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這款中國最賺錢的游戲也有落幕的一天;就像盛大網絡,沒有人能想到,曾經中國用戶量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正以另外一種方式漸漸退出互聯
文|鹽 必
當2012年盛大網絡退市時,“成也《傳奇》、敗也《傳奇》”的評價甚囂塵上。
《傳奇》最火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這款中國最賺錢的游戲也有落幕的一天;就像盛大網絡,沒有人能想到,曾經中國用戶量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正以另外一種方式漸漸退出互聯網的舞臺。
一
1999年那場創業浪潮,比2011年的還要來勢洶洶。彼時雅虎剛剛進軍中國,“8848”引爆大眾眼球,IT、軟件公司紛紛起步,萬物待興,互聯網就是片未被開墾的沃土。
這一年,受啟蒙的年輕人,創業熱情更是空前絕后。北京滿大街都是有做個網站找投資想法的創業者;馬化騰和他的小團隊剛在深圳做出即時通訊軟件OICQ;杭州,創業失敗兩次的馬云重振旗鼓創辦阿里巴巴;還有遠在大洋彼岸的青年李彥宏,乘上了離開硅谷的飛機,準備回國創立百度。
在陸家嘴集團和金信證券做了6年高管的復旦優等生陳天橋,也看到了這次浪潮帶來的機會。
陳天橋行事向來果斷,當時他連結婚都沒顧得上拍婚紗照、辦酒宴,拿著50萬元的啟動資金,就拉著弟弟陳大年,還有幾個同學,匆匆忙忙投入到創業的陣線上去了。
陳大年不像哥哥偏重管理和金融,他更懂技術,平時還愛看些動漫,2001年,韓國動漫協會推給陳大年一個案子,正是后來盛大代理運營的《傳奇》。
在《傳奇》之前,游戲只靠賣光盤賺錢,而他們則打算在社區里賣道具。“我們的商業規則與之前那些游戲完全不同,所以能一下子做起來。”陳大年曾回憶他和陳天橋散步的時光:
“二哥問:‘你覺得我們倆創業,賺多少錢算成功?’我回答:‘200萬吧。’那時候,我覺得我們用幾十萬創業,能賺200萬就不錯了。”
結果,2002年《傳奇》上線,一下子火遍大江南北。“正值網吧的開業大潮,也算是江湖借勢,一時間網吧里都是玩《傳奇》的人。”盛大的第三號人物、現豐厚資本創始合伙人譚群釗,同樣見證了那一段時間的瘋狂。幾千萬網蟲一夜間癡迷于游戲,有學生省出來自己的餐費買卡,更有甚者餓著肚子也要上游戲……盛大每天收益開始以百萬元計,而那時盛大的員工還不到100人。
《傳奇》刮起的颶風,讓盛大只花了兩年就通向上市之路。
如果現在來復一盤《傳奇》的成功,可不止是天時地利、游戲玩法上有大突破。盛大在運營方式、游戲推廣和付費等方面都做了自己的創新。創新,就像是盛大的創業內核,給每一位加入盛大的后來者打上了深刻烙印。
二
2004年5月,盛大網絡在美國納斯達克順利敲鐘,陳天橋、陳大年成了中國最年輕的首富兄弟。
上市之后的盛大,想要將觸角伸向更多領域。它先收購了競技游戲平臺浩方,游戲網站邊鋒,又買下起點中文、紅袖添香、晉江文學網等一系列文學網站,形成一個龐大的文化娛樂IP集團。
另一方面,盛大火速推出家庭電視盒子“EZ Station”,陳天橋希望通過盒子完成那走進千萬家客廳、做出“網上迪士尼”的霸氣夢想。可2005年前后,寬帶速度不快且流量費高昂,時間點過早不說,政策也是問題。隨著廣電總局一紙叫停IPTV的通知,電視盒子相關的戰略計劃被迫擱置。
陳天橋一定沒想到,有心栽個“網上迪士尼”,夢碎一地;無心插柳“盛大系”,倒成了創投江湖中的一片綠蔭。
在盒子上損失慘重的盛大,尋找起新的蛻變方向。2008年,陳天橋設立“18計劃”、“20計劃”、“風云計劃”三大計劃投資游戲領域項目,陳大年則擔任盛大創新院院長,希望能夠像國外的貝爾實驗室、微軟研究院那樣,創造更具前瞻性的產品。
創新院是個好地方。陳大年后來的創業項目Wi-Fi萬能鑰匙,最初就是在這里接受到眾人的“拍磚”的。幾年時間里,盛大以遠超行業平均的薪資,在全國招募一流工程師,將這些人全聚集到上海張江的一幢高樓里,自由立項、成立研究小組來孵化新項目。
在這樣的氛圍里,誕生了許多創新產品,也鍛煉出非常多的“盛大系”創業者。現在為眾人熟知的七牛云、UCloud、云知聲等項目,就和當時的創新院有一些淵源。再者,2011年之后,盛大逐步轉向投資,一些盛大人開始出走。而就像螞蟻之間通過觸角“鏈接”隊友,他們以人帶人,讓越來越多盛大人踏上創業之路。
盛大系創業者對上海這座城市,有著深深的留戀。據微鏈APP數據統計,超過半數的盛大系創業者離開盛大后,依然扎根在上海,上海的互聯網創業氛圍同樣受到盛大系創業者影響。
相對而言,盛大系創業者并沒有留戀游戲這一老本行。尤其是2013年后“盛大離職潮”出走的高管和元老們,都沒有繼續扛起游戲的大旗。不過,從游戲里得到關于人性的寶貴經驗,或多或少都被他們純熟運用在了自身的創業領域。
企業服務、文化娛樂、電子商務等領域,受到不少盛大系創業者的青睞,且有很多已做出不小的成績。如李瑜創立了母嬰社區“優談網”,龍丹妮化身“選秀教母”,馬銳拉創辦時光網,鄧亞峰出任格靈深瞳CTO……除去不明確投資階段的項目,有19個項目跑到了C輪以后,2個項目率先上市。
也許就像曾任盛大(旅游)CTO、1號店副總裁的創業者胡茂華所說的那樣,在很多盛大人眼中,自我實現是比賺錢更有意思的事:“創業,是一種讓人生沒有白過的經歷。”
三
在盛大創新院最火熱的那段時間,陳大年看著許多投資人“天天坐在創新院樓下約人吃飯”,一些團隊也拿到風投,開始自立門戶。
隨著盛大網絡、盛大游戲退市,兄弟二人也兵分兩路。陳大年帶領團隊做起Wi-Fi萬能鑰匙,陳天橋無心戀戰,退居幕后。時隔多年以后,陳天橋重回眾人的視野,則是2016年底出現“陳天橋夫婦向加州理工學院資助1.15億美元,用于腦科學研究”的新聞上。
據統計,活躍在投資界的盛大系投資人多達43個,其中包括紅杉資本合伙人鄭慶生,豐厚資本創始合伙人譚群釗,陶石資本創始人葉蕙芳,青松基金創始合伙人董占斌,原經緯創投合伙人、現天善資本管理合伙人叢真等多位知名投資機構的合伙人。
不論創業潮水涌向何方,對于陳天橋和盛大系投資人來說,用投資來達成他們的理想與“創業情結”,不失為一個最好的歸宿。
“光創業沒有時間看其他東西,這對視線的打開、對思維的打開有時候還是有一些影響。投資和創業相結合,可以相互啟發。”譚群釗離開盛大后,一口氣做了兩個項目,又在肯尼亞的活動上聽到徐小平的這段提示,和岳弢、楊守彬、吳智勇一起籌建了豐厚資本。
鄭慶生更加感性:“你一開始以為歷史就終結了,但當你置身到時間長河來看,你得到的感觸完全不一樣。若站在一百年后來看,我們用的品牌、消費品、體驗的服務,很可能大部分還未產生,那些更偉大的創業者、投資家也可能沒現身。每想到這一點我就非常感慨。”
如果你見過被大火包圍的“螞蟻軍團”,你一定會被它們所震撼。螞蟻們會從四面八方迅速聚集,以中間為核心,層疊成黑色的圓球沖出大火。外層的螞蟻即使知道會被燒焦,也堅守“崗位”直到脫險。盛大系里,無論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具備與螞蟻相似的特質。創業者常常抱團創業,投資人也會將許多目光投向盛大系創業項目,如螞蟻軍團一般,團結起來撬動壓在創業路上的巨石與高山。a
如果盛大私有化算作一場落幕,那它也頂多算是更多故事的開端。“盛大系”的投資人和創業者,正如他們自我形容是“盛斗士”那樣,試圖以一群人抱團更多的創業同路者,創造一個不一樣的歷史傳奇。
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