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點擊“關注”,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對于平常一些不太愛喝酒,或者非資深酒客來說,大多數時候喝什么酒并沒有多少講究。一般都是憑借著入口的第一感覺或者價格來衡量一種酒酒質與口感如何。但是,對于很多資深老酒客來說
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點擊 “關注”,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
對于平常一些不太愛喝酒,或者非資深酒客來說,大多數時候喝什么酒并沒有多少講究。一般都是憑借著入口的第一感覺或者價格來衡量一種酒酒質與口感如何。但是,對于很多資深老酒客來說,哪怕幾度的差距、幾塊錢的差別,都會瞬間能品出酒質變化。在酒客界一提起“口糧酒之王”、“清老大”,那些老酒客們大多會不約而同地選擇“玻瓶汾酒”,這已經是業內普遍被人們熟知的共識。5種玻瓶汾酒,酒質差異大,哪種更適合作為口糧酒?可要選對。
所謂的玻瓶汾酒,其實是酒客界的一種俗稱,就是指幾種玻璃瓶簡裝的汾酒,既沒有華麗的包裝,也沒有昂貴的廣告宣傳。幾十年來,在外包裝及酒質口感方面幾乎沒有改變,滿滿的歷史滄桑感與歲月的痕跡。作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來自杏花村的汾酒一直有“清老大”、“汾老大”的稱呼,在清香型白酒的地位幾乎無人能夠撼動。而且,這幾種玻瓶汾酒價格也是比較實惠,作為經常喝酒的老酒客們的口糧酒再合適不過了,故這幾款玻瓶汾酒又有了“口糧酒之王”的稱號。
一、53度黃蓋玻汾
汾酒作為清香型白酒的代表,采用了“純糧固態發酵法”,以高粱、大麥、豌豆作為釀酒原料,發酵工藝也區別于濃香型與醬香型白酒,采用了獨特的“地缸發酵工藝”。把一口口陶制地缸埋在地下,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個小的獨立發酵空間,也就形成了汾酒獨特的清香型口感。53度黃蓋玻瓶汾酒對于山西省之外的地區來說,絕對可以稱得上真正的“口糧酒之王”,很多資深酒客把53度黃蓋玻瓶汾酒作為日常的口糧酒。雖然酒精度達到了53度,但是喝起來口感上還真沒有那么沖,并不是那種醇冽的辣感,反而回味香中帶甘。
二、42度紅蓋玻汾
與外省喜歡喝53度黃蓋玻汾不同的是,作為東道主的山西人,卻對42度紅蓋玻汾情有獨鐘,售量也遠遠超過53度黃蓋玻汾。這個除了與紅蓋玻汾包裝設計更喜慶之外,還有酒質與口感上的差別。因為紅蓋玻汾比黃蓋玻汾的酒精度數整體上低了11度,雖然從釀酒原料、釀造工藝上基本相同;但是,紅蓋玻汾口感上要比黃蓋玻汾柔和,回甘也更強烈,喝起來不是那么濃冽。
價格上紅蓋汾也比黃蓋汾便宜幾塊錢,整體上個人認為黃蓋汾要強于紅蓋汾,特別是從收藏、作為口糧酒角度來說。這兩種玻瓶汾酒酒質上基本差不多,選擇哪種還要看個人對酒精度數的嗜好以及兩種酒口感上絲微的差別來權衡利弊吧。
三、48度黃蓋汾酒
可能細心的朋友們會發現,除了常規的53度黃蓋玻汾、42度紅蓋玻汾之外,中間還有一款48度黃蓋玻汾。這更像是一種折中的現象,把儒家的中庸之道表現得淋漓盡致。48度黃蓋玻汾不管是香味、口感,還是回甘方面,都居于中庸的地位,對于那種有選擇綜合癥的人來說,選擇48度黃蓋汾酒再合適不過了。
四、53度出口黃標玻汾
作為清香型白酒的“汾老大”,不但國內叫座聲一片,喜歡喝白酒的外國人當然也不例外,53度出口黃標玻汾便應運而生了。這款酒更像是53度黃蓋玻汾的升級版與改良版,為了迎合外國人喝白酒的口感,釀酒原料上增加了豌豆的用量。所以,這款53度出口黃標玻汾香氣更馥郁,口感與酒質與53度黃蓋玻汾基本相同;同樣,價格也貴出了幾塊錢。
五、48度白瓷玻汾
這款48度白瓷玻汾與前面4款,是有了較大的改進與提高的;但是,價格也貴出了20多元,畢竟一分錢、一分貨。總體上,不管是香氣、酒質,還是口感、回甘,這款48度白瓷玻汾都比上述4款玻瓶汾酒高出一個檔次:酒香更馥郁、酒質也甘冽、口感較綿柔、回甘更強烈。
5種玻瓶汾酒,口感差距大,哪種更適合當作口糧酒?可要選對。綜合分析了這5款玻瓶汾酒,總體上來說性價比排序應該為:48度白瓷玻汾、53度出口黃標玻汾、53度黃蓋玻汾、48度黃蓋汾酒、42度紅蓋玻汾。這種排序不只是價格的體現,更多是權衡了酒香、酒質、口感、回甘等不同方面。這五種玻瓶汾酒都是作為口糧酒的絕佳選擇,到底選擇哪款,主要還得要看個人愛好。
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關注”我,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歡迎您的點評!
陳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