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1,抓知了猴的快樂記得小時候每到七月份左右,都會和小伙伴們出去干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抓知了猴,當然兒時的歡樂也會在某些時刻重新上演。近日,很多地方的市民都會在吃過晚飯后,帶好手電筒、小鏟子、塑料瓶等工具,三五成群來到公園或是長滿柳樹的
1,抓知了猴的快樂
記得小時候每到七月份左右,都會和小伙伴們出去干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抓知了猴,當然兒時的歡樂也會在某些時刻重新上演。
近日,很多地方的市民都會在吃過晚飯后,帶好手電筒、小鏟子、塑料瓶等工具,三五成群來到公園或是長滿柳樹的道路邊尋覓知了猴,為了吃也是為了回味兒時的快樂。
說到抓知了猴,其實小編也是頗有心得,以小時候總結(jié)的經(jīng)驗來看,在掌握一定技巧的同時,最需要的還是耐心。技巧無非就是知了猴爬得比較高,我們夠不到,然后使用一根長長竹竿,用另一頭纏著的膠帶去粘它,一粘一個準,而小時候的方法卻比較簡單粗暴,不是打下來就是爬樹上去抓。
如果是在以前,知了猴的數(shù)量多,隨便怎么抓都行,但現(xiàn)在抓的人多了,知了猴也就變少了,所以更需要耐心去尋找。在地上找相對比較穩(wěn)當安全,一旦發(fā)現(xiàn)有小洞,把周邊的土挖了基本上就能收獲一只知了猴。而在樹上尋覓的時候,夜晚光線不好,還是比較考驗眼神的。
無獨有偶,早在今年5月份,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潛伏地下17年的紅眼蟬,一下子破土而出,在半個月的時間內(nèi),有大約超過300億只知了猴集體爬到大樹上金蟬脫殼。
在脫殼的日子里,它們占領(lǐng)人類的院子,樹木,機器,房子等一切可以爬的地方,由于數(shù)量太多,有的甚至直接在地上脫殼了,夜里走路的時候踩到的全是知了猴,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音。
有媒體甚至報道了一棵經(jīng)歷2004年蟬災(zāi)的老樹,今年已經(jīng)突破單棵樹掛滿5萬多個蟬蛹殼的紀錄,創(chuàng)造新的高峰。而它們在脫殼后,幾十幾百只聚在一起鳴叫所造成的破壞力更大,堪比裝修房屋時電鋸的轟鳴聲,甚至直接撞傷行人和動物。
而中國網(wǎng)友隔空喊話:不要的話隨便抓兩把寄過來,到付就行!兩相對比,才明白什么叫痛苦來自比較之中,中國吃貨們?yōu)榱四艹陨弦恍⊥胂s蛹,跑了幾個公園才勉強湊齊,而美國的浪費簡直不堪入目!
以目前蟬蛹市場的收購價,多是按只賣,基本上在八毛錢左右,部分地區(qū)直接超過一塊錢一個,酒店則賣到40-100元/盤。即便如此,也是供不應(yīng)求,早上趕集的時候稍微遲一點就買不到了!
2,重新認識知了猴
有個成語叫做“金蟬脫殼”,脫殼之后就是知了,是知了猴的“飛行”形態(tài),它陪伴我們的整個童年時光,而在脫殼前就是“爬行”形態(tài)的知了猴,也有叫爬杈,唐僧肉等多個名字。
一般情況下,知了猴會在地下生活至少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比如美國的17年蟬,主要以吸食樹木根部的液體為生。這樣一直儲存能量,經(jīng)過5次蛻皮,當時機成熟之后,就憑著生存的本能破土而出,在黑夜、陰雨天選擇潮濕的地方開始攀爬。
爬到合適高度的時候,在激素的控制下,就開始蛻皮,之后垂直面對樹身,將體液注入柔軟的翅膀當中,當完全舒展雙翅的時候,再將液體抽回體內(nèi),此時翅膀就硬了,整個過程持續(xù)一個小時左右,這是“金蟬脫殼”的精彩部分,也是它一生中最危險最脆弱的時候。
一旦成功脫殼,就是升天之時,此時就能自由翱翔在空中,除了少數(shù)的鳥類,天敵少了很多。蟬的體長一般在4~5公分左右,翅膀基部黑褐色,嘴巴像中空的針一樣,通過刺入樹體以吸食樹液為食,所以不管是幼蟲還是成蟲形態(tài),都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害蟲。
對人類影響最大的就是它們的“聒噪”聲了,當然不同品種的蟬叫出來的聲音有所不同,其中蚱蟬是城市中最主要的“歌唱者”;而鳴鳴蟬是農(nóng)村當中最常見的,不斷重復(fù)著類似:V~V~V的聲音;蒙古寒蟬是最能勾起童年回憶的品種,相信聽過它的叫聲一定覺得很親切!它的發(fā)聲原理和打鼓一個道理,只不過是利用自己的鳴肌來控制分貝和節(jié)奏。
3,到底能不能吃?
這是一個比較嚴肅又搞笑的話題,嚴肅在于一些人對知了猴的衛(wèi)生營養(yǎng)存在諸多的疑慮,搞笑說的是,別人都已經(jīng)把一盤子的知了猴都消化了,你還在猶豫到底吃還是不吃!
不過話說回來,我國吃知了猴的歷史肯定比較長,具體是哪個年代也無從考證,但在一些糧食欠收或者鬧饑荒的年代,知了猴肯定解決了不少人的吃飯問題。
前段時間美國17年蟬泛濫成災(zāi),也有美國吃貨利用它們來制作美食,但在國人眼中,他們的吃法太愚蠢了,因為那些蟬炒飯、蟬壽司用的都是脫殼后的飛蟬,而不是知了猴,所以在研究吃這方面,國人真的是頂尖水平,無師自通!
說了那么多,知了猴到底能不能吃?首先引經(jīng)據(jù)典,據(jù)《中國藥材學》記載蟬幼蟲有益精壯陽、止渴生津、保肺益腎等作用。
蛋白質(zhì)含量非常豐富,在58.58%~72%之間,是牛肉的2~3倍,維生素及各種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類食品,而脂肪含量只有約7%,是名副其實的蛋白質(zhì)之王。
所以近些年來,知了猴的營養(yǎng)被口口相傳,口碑直線上升,吃貨們在吃膩了雞鴨魚肉之后,仿佛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一樣,前赴后繼地享用知了猴帶來的美食。而很多地方諸如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知了猴已經(jīng)快被吃成“保護”動物了,甚至夏天已經(jīng)聽不到蟬鳴聲了!
歸根到底,知了猴作為野味,本身也是不提倡食用的,更不能生吃。
由于知了猴長期生活在潮濕的地方,身上肯定帶有一些細菌和寄生蟲,所以在吃之前要徹底清洗干凈,用鹽水浸泡2小時左右。常用的烹飪方法就是油炸,在吃的時候其消化道,頭部、足肢、和翅膀部位是不適合吃的。
還有就是注意過敏情況的發(fā)生,知了猴作為高蛋白食物,一次吃五六個就行,吃多了會加重消化負擔,從而引起消化不良、身體不適。
但實際情況是,國人對美味的追求勝過一切,時至今日,面對接踵而來的吃貨們,很多地方的知了猴正面臨著生存危機,甚至有絕跡的可能!
馬楠明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wù)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