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你就叫我彥組吧寫在前面這是一篇主觀的車主分享,文章中的觀點和體驗都是我本人的理解和建議,整篇文章又臭又長,文稿非常適合上班劃水的時候了解(事實上也是我上班劃水寫的),非常歡迎大家友好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你就叫我彥組吧
寫在前面
這是一篇主觀的車主分享,文章中的觀點和體驗都是我本人的理解和建議,整篇文章又臭又長,文稿非常適合上班劃水的時候了解(事實上也是我上班劃水寫的),非常歡迎大家友好討論。
購買理由
剛剛大學實習的時候選購了09款的手動POLO,開了兩年體驗極好,平常就是上下班代步,停車方便油耗低,需要拉貨的時候掀背也真的很能裝,不得不說那二年的大眾是真不錯,尤其是手動擋的換擋手感,讓人欲罷不能,平常休息也會開小菠蘿出去轉一轉(現在就完全不會了)而且我還學會了不用離合升降檔,不踩離合空擋滑行,各種沒卵用的騷操作玩了一大堆。當然代價就是水箱開鍋了兩次,轉向皮帶斷過一次,爆胎,追尾,拖底,后備箱常年備桶機油,休息日開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今天的機油尺新不新鮮···總之現在回想起來,雖然車不貴,但是回想我短暫的開車生涯里,只有POLO帶給我的快樂是最多的,那種不用擔心無拘無束和車斗智斗勇的經歷一直讓我難忘,以至于我后面買車都是以POLO作為對比。
說來慚愧,唯一的一張照片是要賣他的時候
后來工作了兩年也步入了正軌,平常有接送客戶和領導的機會,就把POLO賣了換成了家里頂賬回來的蒙迪歐致勝,開這輛車自駕游從內蒙去過葫蘆島,周邊大大小小的地方也走了不少。開了一萬多公里以后,想著總里程都20多萬公里的車了,在我手里也不容易我就給他整備下把,然后就發現右后輪的高度只有兩指,左后輪是四指,就跟修理廠老板說了順便幫我看下吧,正好是五一假期我就把車放修理廠老板那然后出去玩了,等過完節回來,修理廠老板也沒聯系我取車,我想著估計人家也休息,就沒打電話問什么情況,結果又過了一周修理廠老板才聯系我,說兄弟你過來一趟吧,這事有點復雜,我心里賊懵的就過去了,到了以后老板問我說車是不買的二手車,我說是頂賬回來的,老板意味深長的點了點頭交代了情況:車一放過去老板就看了下高度,以為是懸掛彈簧出什么問題了,就定了原廠貨回來,換上去以后兩邊高度還是不一樣,又把換下來的懸掛對比了一下,發現是一樣長的,老板就納悶了,以為是安裝哪里出了問題,上網查了原廠的說明書和數據也沒問題,但就是兩邊不一樣高低,然后老板一急眼就把后懸掛總成兩邊都拆下來了,然后就知道為啥了···
車的右后輪地方發生過重大事故,重大到右邊的總成全撞沒了,又焊接上去了一段,所以兩邊永遠不一樣高低,然后老板又用漆膜儀測了測,全車噴漆···
我聽完心里咯噔一聲,我還開這個車帶全家人自駕,周邊國道高速一個沒拉全跑過,幸好是沒出事,我也不知道是該說這個車質量好還是修車的人手藝好,反正這么看來我的命是挺好的···
不得不說的是,就是這阿斯頓·蒙迪歐的前臉讓我一直堅定買一個設計不會過時的車
但是知道了這輛車有問題也沒辦法,當時就快結婚了家里也沒錢再換一輛,也不影響市區通行就正常開吧,這個車要是不說這些事故總體來說還算可以,高速巡航120非常穩,靜謐性也還不錯,空間很大座椅也非常舒服(比CT4的座椅還要舒服),對我來說就是油耗太夸張以及車又長,4·85米的車長快5米的前驅車,在城市里開還是不方便,而且和我的小POLO比真的是太大了,以至于開了一年多劃了兩次車門才適應這個長度,油耗也是真的夸張,我正常市區開夏天13個冬天18個,開空調輕輕松松上20,七十升的油箱加滿能開450公里左右(但是跑高速輕松900km+),當時就想這個車要是好操控一點,油耗再低一點,音響再給力一點,我收拾收拾也可以一直開下去,但是可惜沒有如果,結婚的時候就把這個車放回家閑置了,想著頂賬或賣出去也是害別人,自己放手里就當工具車等著報廢吧。
當時還不知情的我,和家人出自駕出門
啰啰嗦嗦說了一大堆才說到要買自己的車了,其實說這么多也是給各位作為一個購買之前的分享,我覺得只有真正思考下自己的需求還有用車環境,才能選到一個不后悔的車,汽車作為家里的大件肯定不會經常更換,對于男同胞來說更是自己長時間相處共患難的好兄弟,所以我愿意多花點心思去考慮,也把我的想法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做個參考吧。
經過之前的兩輛車,我比較明確的需求就是這么幾點:不要SUV,操控好,有樂趣,車不能太大,音響給力,必須有座椅加熱,可以費油但是別太費油,外觀不一定要特別帥特別夸張,但是一定要耐看和經典,即便是許多年過后也會有明顯的設計特點,最后一點就是最好在20萬以內搞定,畢竟這才是決定性因素。
首先考慮的就是高爾夫8代,畢竟POLO的用車體驗太好了,很難不心動在往上走一個臺階的高爾夫,當時高爾夫8剛上市,GTI更是遙遙無期,去4S店試駕體驗了下,很種草月巖灰的顏色,車機雖然卡但是我就用carplay聽歌,也沒啥用得著的地方沒太在意,總之各方面還算滿意但是唯獨是價格一分錢不優惠,r-line版本18萬落地,還因為芯片不能選裝音響,回家想了想還是老款的三大件,也沒有手動擋,最終就拔草放棄了。
月巖灰的高爾夫還是很種草的
然后在關注價格的基礎上關注到了領克03,配置到頂體驗不錯,4S店試駕出來當時想的就是,感覺這個車在這個價位上基本無敵了,能給的配置都給到了,動力也都是沃爾沃背書,正常維保應該沒大問題,最后放棄是因為老婆打死不買領克,說她討厭的人都買了領克···wtf?這算什么理由。但是人家是出資方沒辦法只能作罷。另外多分享下03+的看法,如果從產品力來說這輛車真的不錯,從內到外都很競技也很帥,但是這種帥是那種張牙舞爪的帥,給人的感覺就好像開車路上對其他車大聲的說:我很快!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很不喜歡。
綜合產品力很強的領克03
正好本地領克對面就是沃爾沃,順便就去試了下S60,展廳里的是智逸版,沒有座椅加熱沒有哈曼卡頓,沒什么可看的就說試駕下吧,想著試駕車一般是頂配,可以看下產品力怎么樣,然后好巧不巧那天試駕車不在,銷售就用大頂配的S90帶我們兜了一下風,讓我們想象這是一輛S60···好吧,我盡量想象。正好車上有大名鼎鼎的寶華韋健,我也沒放過這個機會點了一首梁博現場版的《日落大道》:音響剛響起來的時候,我就想流眼淚,聽起來我能深切感受到我坐的不是副駕駛,是演唱會第一排左手數第二個位置上,駕駛位是第一個位置,一首作罷再來一首,其他的我都沒怎么注意,就是這個音響實在是太震撼了,以后高低換個有寶華的沃爾沃。后來因為音響的體驗過于爽,而且也很中意S60的設計就又去了一次4S店試駕,S60是少有的那種白色車身就很好看的設計,而且看起來感覺很勻稱,心里還是很種草的,尤其是沃爾沃大名鼎鼎的優惠力度大,還是挺想拿下的,最終奈何T4智逸落地將近25萬,而且沒有選配音響哈曼卡頓,沒有座椅加熱,最出名的安全系統在次低配上也沒有,就直接拔草了。當時還動過二手車的心思,二手T5和T8價格在25-28,價格超了太多但是配置確實頂,尤其是T8的混動,感覺能直接當性能車了,家里領導也是死活不買二手車,沒辦法只能眼饞了。
新款s60外觀設計我還是很喜歡的
經過沃爾沃的優惠自然就關注到了另一家優惠出名的凱迪拉克,但是本地沒有4S店也就沒特地去看,等車展的時候去了解了下,當時CT4剛上市不久,優惠只有4萬,我覺得這還不是凱迪的全部實力,然后就開始了漫長的觀望,期間也詳細了解了下產品,最打動我的是20萬左右唯一的后驅,中配就有bose音響和座椅加熱,(頂配卻沒有座椅加熱?)凱迪產品全系都在用的LSY發動機但是CT4最輕,所以加速也是最快的(沒錯,凱迪在售最快的車型是最入門的車型···),最后等了沒多久在21年7月底的時候4S店搞夏季促銷,有輛展車裸車價就20萬出頭,微信問了下車還在就沖過去了,跟銷售經理一頓你來我往最終當場拿下。因為是展車所以本身就有價格優惠,車身顏色還不是熱銷的灰色藍色而是冷門的紫色,準備買的時候發現因為是展車左邊后視鏡有一個露底漆的小劃痕,銷售承諾提車前能處理,然后就全款拿下了,價格和車fans提供的價格表基本上是一模一樣了。(車fans你買車前必須考慮的平臺)
雖然沒通過車fans平臺購買,但是因為有了價格參考,很容易有一個心理價位,對于第一次跟銷售對線的我心里很有底,最終落地價格和上圖一模一樣
更幸運的是買完車后朋友也想買凱迪就問了下銷售行情,說因為芯片短缺車價普遍上漲1w,我買的價格比短缺芯片的行情低了1.5w左右,算下來正好是租一年車庫的錢和一年的油錢。再加上買車時送的G7禮包(海鮮市場市值500)和一個星巴克的杯子,購買體驗還是挺滿意的。
想不到展廳里簡簡單單的一眼,就鎖定了你我的緣分
不幸的事故
說完幸運的就要說不幸得了,人都說物極必衰,提車后一周我帶家人去爬山,結果在山底下的公路上和附近煤礦上的運煤車碰了,簡單說就是雙向單車道我超車到大車左側車頭的時候他左拐,把我車右側掛了個遍。
隔著屏幕你應該也能體會到我的心痛,事故現場我直接emo暈過去
現場出勤的交警說責任現場定不了,我的車上因為前一天貼的全車膜把行車記錄儀拆了,也沒有證據留存,最后帶到交警大隊,大車司機和交管大隊的交警打了個招呼,定了我全責,運煤車一點事沒有,我的車毀了三分之一,然后就是報保險拖車修車一條龍,換了前杠、機蓋、右大燈,右前翼子板、右后視鏡、右后門、C柱切割、后包圍。一共修了6.37w。4S店修車的師傅跟我說這種情況是他就不修了直接賣了。
出廠不到一周就返廠的小紫
我回家也想了很久,車說到底是一個代步的交通工具,從商品價值上想確實直接賣了更合適,但是賣了以后我買什么車呢?我選這輛車就是因為我想要的功能和性能他都滿足,事故雖然要切割修復,但是核心的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結構都沒有損傷,外觀件的修復對車輛的性能也沒直接影響,對于二手殘值的影響是致命性的,但是我短時間也沒想著要換車或者置換,哪怕是以后肯定會賣,等車輛整體殘值降到一直比較低的情況下,原版原漆和切割修復的差值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也可以考慮。
再讓我選多少遍,答案還是CT4
總之我還是堅持要開這輛車,開很長時間,在這個內燃機的末代,能有這樣一輛不被所謂的“市場需求”所左右的運動型后驅車,我覺得很難得,因為所謂的“市場需求”是大部分人的平均需求,在我成為普通的大多數前,我很清楚我的需求。
平常周末就是在車庫里洗車,洗完、打蠟一套下來三個小時,對我來說是一周中最放松的時候
最后再分享一點用車1w公里的感受吧
這個是總計提車到現在的油耗,對于這個動力水準的油耗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先說優點:
1.非常人性化的座椅加熱,內蒙的季節變化還算快的,經常是媽媽還沒提醒穿秋褲,自己就已經凍到主動更衣了,而車上的座椅加熱會根據車外溫度和車內溫度自動調節三檔的座椅加熱,非常人性化,除了一開始不知道這個功能的時候手動開關過幾次,后來就沒碰過座椅加熱的按鈕了,而且每次都是調到我心里想的檔位,冬天比較冷一上車就三檔,開了一會可以降一檔的時候他自己就會降,春秋氣溫還有點涼的時候也會自動開一檔,車內溫度上來了就自己關了,總之就是非常好用啦。
2.門把手放傘的區域設計的很棒,一般門把手的儲物空間都是一整體,CT4的門把手上留了一把短傘的插槽,從網上19.9買的傘放進去正好,這種在小細節上有設計的感覺真的很棒。
網上29.9買的短款品牌傘,自動開合還是挺好用的
放進去位置正好,也不擋門把手的儲物空間
3.無線carplay是2021款新更新的功能,除了延遲有點大,其他體驗都很棒,但是在這要吐槽一句,有無線carplay沒有無線充電就是耍流氓,雖然海鮮市場五百塊就搞定原廠配件,但是還是讓人不爽。
4.主動降噪,雖然CT4的bose音響中規中矩,遠不如CT5上的bose至臻系列,差距大到聽一下就高下立判,但是有主動降噪的加持車廂的靜謐性真的是越級存在,配合上前排的雙層夾膠玻璃,在鬧市區開窗和不開窗完全是兩個世界,而且體驗起來真的很高級。
5.自動eco的兩缸模式,變速箱會學習你的駕駛習慣,我現在開起來就是在40km以上發動機轉速控制在1500-2000轉就可以開啟兩缸模式,跑高速真的很省,一箱油保守850km,車友群里有個吊大的每天城市快速路上下班,常年油耗4·6,滿箱油跑1000km
比較好用的eco模式,以及我很滿意的機械儀表
6.原廠改裝件鹿頭程序,雖然LSY系列的發動機不如ATSL上的LTG有改裝潛力,基礎動力也有所下調,但是原廠的鹿頭v1加上四條ps4也能帶來比較好的體驗了,輕度改一改很棒了,很多配件也都和ATSL通用,后續想改裝也是有很多可玩性的。
下面就該說說缺點了
1.油耗在市區短途行駛不友好,冬天隨隨便便就是12個油,機油溫度到工作溫度了以后會好很多,但是在這之前就很費油,我感覺是國六的顆粒捕捉器的鍋,換了頭段應該會好很多。
2.極度壓縮的后排空間,雖然買之前也知道空間小,也接受這個結果,但是每次有人上車就得調座位,問起來后排這么小我還得費力去科普后驅車、50:50,后來煩了就直接讓他抓穩,來腳地板油就可以了。
3.減配,沒錯凱迪的缺點就是減配,在官方APP的用戶手冊上,有液晶儀表、抬頭顯示、車道保持、無線充電、流媒體后視鏡、迎賓燈,好在原車都留有安裝的位置,海鮮市場都有原廠配件,想升級也可以,只不過在頂配上都沒有這些,實在是可惜,還有就是檔把實在太丑了,一上車就是一個極為復古的檔把,實在讓人難受,還有后備箱備沒有有遮蓋板,鐵皮和電線就裸漏在外面,雖然平常看不見但還是不爽,哪怕花點錢加裝上呢。
車主手冊上有詳細的抬頭顯示介紹,希望后期能加裝
以上就是用車9000公里的一些體驗啦,其他的還有些小想法再陸陸續續總結吧,感謝各位有耐心看完這些啰哩啰嗦的內容,祝愿各位也能選到自己心儀的愛車,see you~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
金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