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來源:法治日報“要做好計劃,做到分批次出欄、每個月都有穩定的產出,這樣大型超市才會跟我們合作。”8月30日一早,公安部扶貧干部、貴州省興仁市老里旗村原第一書記侯毅帶著他的繼任者——新任第一書記、公安部網安局干部姜有亮來到村里的烏金雞養殖場,
來源:法治日報
“要做好計劃,做到分批次出欄、每個月都有穩定的產出,這樣大型超市才會跟我們合作。”8月30日一早,公安部扶貧干部、貴州省興仁市老里旗村原第一書記侯毅帶著他的繼任者——新任第一書記、公安部網安局干部姜有亮來到村里的烏金雞養殖場,一路走一路交代囑托著工作注意事項。 9月3日,公安部扶貧干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唐朝村原第一書記朱振的送別儀式,以歡快的樂舞開場。朱振一邊跟村民道別,一邊把自己的繼任者——國家移民管理局干部李巖介紹給大家。 …… 在公安部的傾力幫扶下,興仁、普安、三江先后于2018年9月、2020年3月和2020年11月脫貧摘帽,三地210個貧困村、30萬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今年以來,公安部新一批定點幫扶貴州普安、興仁及廣西三江的干部已全部上崗就位、展開工作,為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將“人民公安為人民”深深鐫刻進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
特色產能持續增強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縣江西坡鎮細寨村,村民世代種茶。過去,由于村民種植的都是低價值的老茶樹,茶葉賣不上好價錢,日子過得很艱難,更有大量茶園長期處于失管狀態。 改變,始自2017年。 那一年,為支持普安紅茶產業發展,公安部在細寨村援建了茶園,并幫助村民改種黃金葉等優質品種茶樹。 “以前的茶葉鮮葉才賣五六元一斤,現在換了優質茶樹,每斤能賣到50元。”與茶樹打了半輩子交道的羅明珍發現,小小的茶葉成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金葉”,“背著小背簍,在茶園摘半天就能賣幾百元。” 今年以來,公安部在原有工作基礎上,以普安紅茶葉、興仁薏仁米、三江鄉村休閑和侗族文化旅游等資源為依托,支持三地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為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協調有關部門,指導三地編制縣域產業發展規劃,將當地優勢產業融入所在省(區)“十四五”期間優勢產業發展規劃中,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幫助三地落實貸款20億元,用于支持水務一體化、國儲林、棚戶區改造等項目。繼續按照“三轉變”模式推進普安“萬畝茶園”建設,籌集800萬元幫助新建2座茶葉加工廠,引進企業幫助發展茶產業園,選派專家、學者、技術員上門指導農戶提升茶園管護水平,提升群眾的參與度和獲得感,覆蓋全縣11個鄉鎮(街道),惠及2258戶10713人。 為把實現就業作為穩定脫貧的重要途徑,公安部以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為切入點,幫助脫貧群眾、搬遷群眾和返鄉群眾拓寬就地就近就業渠道,穩定收入來源。籌集300萬元幫助普安擴大手袋廠扶貧車間生產規模,對普安兩家扶貧被裝企業繼續加強技術和政策幫扶,提供產品技術標準匯編并組織專家上門培訓,解決群眾就業230人,人均月工資4000元以上。 同時,會同三地黨委政府對幫扶項目及資金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摸清資產底數,明確產權歸屬,規范收益分配,落實后續管理責任,逐步建立幫扶項目資產長效運行管理機制,確保持續發揮作用。
民生短板接續補齊
籌集1200萬元幫助興仁六中修建綜合教學樓,解決550名易地搬遷子女上學問題,通過援助基本診療設備、幫助培訓醫療衛生人員等方式,幫助三地加強標準化村級衛生室建設,帶動當地診療水平持續提升……今年以來,公安部積極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按照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支持幫助三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幫助補齊民生短板、提升群眾生活質量,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在此基礎上,公安部督促指導三地健全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緊盯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疾病、火災、交通事故等意外情況導致的嚴重困難戶,通過完善監測機制、建立防返貧專項基金等方式,及時發現、解決“兩不愁三保障”方面的新增和突發問題,指導協助當地落實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易返貧致貧人口以及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分層分類幫扶救助政策,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 為提升三地農村人居環境,公安部以派駐第一書記所在村為示范點,支持開展美麗宜居村莊和美麗庭院創建活動,按照節約、實用、能用的原則,推進生活垃圾處置、污水治理、衛生廁所改建、村容村貌提升等四項工程,因地制宜、因地取材帶領群眾積極參與建設,逐步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著力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道路。 志智幫扶結合,激發內生動力。 公安部堅持把“增志”“引智”作為帶動群眾脫貧的重要手段,協調北京市公安局為普安、興仁6所中小學制定為期三年支教計劃,今年選派18名民警赴兩地開展足球、英語支教,國家移民局繼續選派民警赴三江36所中小學開展英語支教,打造足球、英語特色支教品牌。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形式,為三地舉辦特色種養殖、電商銷售、經營管理以及旅游茶藝、民族刺繡等技能培訓和創業指導服務,為三地培訓脫貧群眾、致富帶頭人1500余人次,讓更多群眾擁有一技之長,依靠雙手自力更生、勤勞致富。
平安基石不斷加碼
5月14日,是普安縣茶源街道納茶社區的趕集日。街道兩旁擠滿了賣日用品和瓜果蔬菜的商攤,人流涌動,熙熙攘攘。 一公里外,江西坡派出所納茶警務室指揮室,一塊寬大的屏幕上顯示著集市的實時情況,警務人員正密切關注著。 “這是公安部援建的智能安防系統,具有人口管理、風險預警、服務民生、信息采集等功能。”納茶警務室主任劉燚介紹,系統投用不到一年,幫助破獲刑事案件兩起,查處治安案件20起,救助服務群眾30人次,開展視巡視偵210余次,完成各項活動安全保衛任務13次。 平安是小康社會的基石。公安部始終把平安幫扶作為公安機關開展扶貧的最大特色和亮點,不斷加強對三地公安機關的援建力度,有效提高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的能力水平。 在加強工作指導方面,公安部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公安隊伍教育整頓,指導三地公安機關不斷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活動,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成效。 在加強隊伍建設方面,公安部將三地公安機關列入公安部黨建工作調研聯系點,開展黨建交流,培訓公安基層黨務干部。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為抓手,持續開展平安幫扶,幫助三地公安機關提升科技信息化建設水平,幫助改建基層派出所辦公用房,改善基層公安機關執法辦案條件。依托部屬院校、訓練基地為三地舉辦專題培訓班,分批安排三地民警跟班作業,幫助提升三地民警隊伍的政治素質、實戰能力和業務水平。 歷經不懈努力,三地公安民警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大幅提升,隊伍戰斗力進一步增強,社會治安秩序呈持續良好態勢,刑事案件發案數量明顯下降,破案率實現連續上升,特別是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命案防控、禁毒工作、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等均走在所在省(區)前列。 脫貧攻堅已取得偉大勝利,公安部定點扶貧工作的腳步仍未停歇。為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公安部將繼續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為建成全面小康的目標持續努力貢獻力量。
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