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阿迪出新鞋真的太快了,趕鴨子上架的感覺,今兒一共曝光了三個新款,米切爾3代,利拉德7Extply,還有雙ExhibtALow&Mid,團隊款籃球鞋。單看三雙鞋顏值還不錯,仔細看看吧,覺得用料有點拉垮,阿迪真就不想玩了么?米切爾3(D.O.N
阿迪出新鞋真的太快了,趕鴨子上架的感覺,今兒一共曝光了三個新款,米切爾3代,利拉德7 Extply,還有雙Exhibt A Low&Mid,團隊款籃球鞋。單看三雙鞋顏值還不錯,仔細看看吧,覺得用料有點拉垮,阿迪真就不想玩了么?
米切爾3(D.O.N. Issue 3)
印象中米切爾2代才推出不久,貨架上還在賣呢,這邊3代就曝光了,著實是有點快啊,但這次曝光的只是圖紙照片,實物圖還沒出來,看看照片吧。
米切爾3代采用中幫高度,首次曝光了6個常規配色,除了純白外,都是鞋面純色,中底迷彩的配色方案,以這幾個配色作為首發的話,狗哥覺得沒有問題。
鞋面用的是織物材質,和前兩代應該是一樣的,很大眾的材料,經濟且實用。常規的系帶方式,常規的鞋帶孔設計,最后一個鞋帶孔上有個面積比較大的tpu,加強鞋面后部的支撐。在最后面還有個三道杠的logo,斜紋形式貼在上面,還挺好看的。
中底的設計和2代感覺真的很像了,設計語言有些相似。2代的外側是一個爆炸的圖案,中底延伸至鞋面,爆炸圖案也做了延伸,外底也有這個紋路;
3代呢,則是爆炸圖案的變形,從規則的爆炸圖,變成了不規則的波浪線。在這條波浪線的中間,應該還有一塊tpu,增強側面支撐,設計好評。
再看鞋子的外底,延續了之前是蜘蛛網細節,前掌內側和后掌外側都用了一塊區別于整塊大底橡膠,針對不同部位做不同設計,也挺好的。外底紋路看著很踏實,抓地什么的應該沒問題。
配置上,前幾代簽名鞋用的是bounce緩震,阿迪的老牌科技了,緩震足夠用。3代的緩震應該是升級為LightStrike了,這個科技在利拉德、哈登的簽名鞋上早就用過了,狗哥試穿過哈登4代,腳感還是不錯的,而且很輕質,但耐用度上似乎沒那么高。
設計上,狗哥覺得單獨看這雙鞋,真的沒有問題,作為中低端產品,300-400元能入手的話,這個顏值、這個配置,你還要啥自行車?而且米切爾前幾代,那真的是實戰利器啊,性價比超級高。
其實阿迪啥時候曝光都沒有問題,前提是要把這雙鞋做的好好的,米切爾3代的外形和2代感覺差不多,2代的外形感覺1代又差不多,好家伙,阿迪給米切爾出簽名鞋,是出了個寂寞么?
1代的外形尚可,有設計在,寬厚的大底辨識度也有,但鞋子的用料差了點;到了2代,米切爾的外形就開始撞臉團隊款byw了,外形還沒有團隊鞋帥,科技用料也不如byw強,鞋子還能看出很多老款簽名鞋的影子。
3代呢,設計上延續2代設計了,變化確實有點少,但咱們怎么也得看看定位、價格什么的,再去噴吧?米切爾系列一直就是中低端路線,和哈登、利拉德沒法比,價格也便宜很多,科技用料自然就得分出高低來。
300-400元左右的價格,就是他最終的宿命,所以,你能指望賣這個價錢的鞋子既要有設計,又要有科技,還得用料十足嗎?能有這樣的產品,中規中矩的,狗哥覺得已經不錯了。但阿迪的問題其實還在,這個我們放在后面說。
利拉德7 Extply
利拉德7代剛上市不久,這個上市的時間很怪,簽名鞋的主人都沒在季后賽賽場上了,阿迪還是要上市,那曝光率不就低了不少么?7代剛上市就有折扣了,這還不算完,這又曝光了一雙名為Dame 7 Extply 的鞋子,中底和7代一樣,鞋面有了變化。
整個鞋面的細節沒了,直接變成了常規的鞋面。鞋面后部的幾個“飛線”也消失了,后跟變成了一個整體,上面有褶皺設計。側面有兩行字,看著有點殺馬特。
看外形,這似乎也不是升級,而且后跟的那個logo,擺放的設計和米切爾3代差不多,這玩意要搞成團隊款了?索性圖片也不清晰,角度也不多,況且就算他是利拉德7.5吧,但在這個時候推出這樣一雙鞋,狗哥還是覺得奇怪。
不過有著7代優秀的大底,還有變化不是太多的鞋面,狗哥覺得穩扎穩打,大概率這雙鞋實戰還是可以的。
Exhibt A Low&Mid
阿迪的新款團隊鞋,看小圖第一眼以為是椰子700呢,感覺和Streetball這款鞋差不多,Streetball 外形也很像椰子,但是他是雙籃球鞋,賣的應該挺不錯的,Exhibt A 估計也是這個路子。
Exhibt A這雙鞋用是全掌LS緩震,鞋面應該也有科技,看外形像那種織物+熱熔的構造,鞋子的后跟位置從中底到鞋面上,有一塊上翻的tpu,狗哥覺得這是鞋子最大的亮點的,總體設計還是以簡潔清晰為主的,顏值還算不錯。
雖然顏值還可以,不過依舊要吐槽,這用料,有點寒顫了,不如之前的Streetball,人家還用了多種材質呢,出街也可以,Exhibt A直接就熱熔鞋面了,感覺差點意思,但實戰鞋嘛,其實也不計較了。另外,Exhibt A是有高幫和低幫的,但據說,國內只會上低幫版,有點可惜。
混亂的阿迪
阿迪的問題是什么呢?產品的定位太模糊了,高中低檔、簽名鞋團隊款定位一片混亂。阿迪自家的緩震科技,從前是最牛逼的boost,用了好幾年,現在也在用,其實這種材料還是很強的,用在籃球鞋上不是不行,而是阿迪沒調教好。
后來,阿迪又推出了LightStrike科技,這個科技似乎還沒有boost強,或者說給消費者的感覺,是沒有boost優秀的。
狗哥覺得,這兩個都是優秀的材料緩震科技,阿迪把LightStrike推成了“高端”、主推款科技,表面上似乎是高過了boost,但消費者仍在認為,boost強于LightStrike。用了LightStrike的哈登4代,比用了boost的哈登3代,定價便宜了不少,那既然不是緩震升級,為什么要換另一種材料呢?令人迷惑的行為。
就算是LightStrike定位高于boost,那如果阿迪給哈登上了LightStrike,給米切爾上了boost,最后結果變為價格更低的米切爾強于哈登,那這不亂了么?產品還怎么賣?LightStrike和boost,到底該怎么區別他們的定位?狗哥覺得阿迪沒交代明白。
緩震科技的問題是核心,延伸到各種產品的混亂,比如之前是利拉德6代和哈登4代,中底緩震科技都是一樣的,鞋面和設計理念不一樣,然后居然賣出了兩個價格,哈登130美元,利拉德110美元,這家伙,真就靠球星自身多出來這20美元了唄?
還有設計上的亂套,比如之前的團隊款byw,出過幾代了,外形源自天足,中底用了boost,還有和菲董的聯名,能打球也能出街。byw的定位也是比較亂,感覺似乎強過了現有的幾雙簽名鞋,設計很強,實戰也不錯,為啥這樣的設計不能放到簽名鞋上呢?
再有就是設計上套娃的問題,羅斯11和pro boost那么相似,Streetball又撞臉了椰子,之前的實戰利器馬奎也是各種撞臉,還有米切爾1代和Pro vision……
簽名鞋做的一塌糊涂,團隊鞋偶有亮點,整體上呈現拉垮狀態,好多鞋子給狗哥的感覺就是,設計師設計了一雙鞋,然后出了N張圖紙,這N張圖紙就變成了這雙鞋的后續N代,鞋子是好鞋子、好設計,但好家伙,一個設計用N雙鞋,真省事啊。
所以狗哥也在想,阿迪是老實人么?老實人,真的就不會包裝自己,悶頭傻干么?真老實人,就一定是好的么?
張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