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活于世,應該沒有人是不希望賺取財富的,但縱觀古今,我們都可以發現,所謂"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積累財富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難的是如何守住這些財富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活于世,應該沒有人是不希望賺取財富的,但縱觀古今,我們都可以發現,所謂"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積累財富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難的是如何守住這些財富。
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這是歷史的經驗總結,"打鐵還需自身硬",家庭背景的確能錦上添花,可如果自身不努力,留給后代的則是無盡的悲哀。同是富豪,許世勛的兒子許晉亨每月至少能領200萬生活費,而曾經的臺灣大富豪黃任中則留給兒子巨額債務。
高官之子身價高
佛說"眾生平等",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有些人一生下來就占據各種優勢,例如家世,例如智商……
1940年黃任中出生于重慶的一個高官之家,他是國民政府高官黃少谷的獨子,黃少谷是蔣先生得力助手之一,與蔣先生相交甚篤,后期跟隨蔣先生前往臺灣,因為父親的原因,黃任中自小的玩伴就是蔣的孫子蔣孝武之流,可以說黃任中一出生就手握一副好牌。
父親工作太忙無暇管教,再加上又是家中獨子,黃任中一直備受寵愛,甚至有些無法無天,1960年,他前往美國普渡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學位,誰知入學后不久就因打架斗毆被勸退,后又進入賓夕法尼亞軍事大學讀數學專業。
嚴苛的軍校生活徹底改變了黃任中的人生軌跡,后來他按照父親的安排,在紐約大學深造,1967年成功獲得數學碩士學位。
四年后,黃任中回到臺灣轉戰商海,他抓住機會參與美國橡膠公司在臺的產業開發,率先在臺進行電路基板生產,給公司帶來巨額利潤,黃任中也隨即進行創業積攢財富,不到10年的時間,他已然成為橡膠公司太平洋區副總裁,身價不菲。
除此之外,他還致力于各種投資,在股票、地產、金融、建筑等方面都有涉獵,且因收集大量鐘馗圖像在收藏界名氣不小,同時他名下還有幾十間電子工廠,其背后的經濟財力讓他在90年代就登上《福布斯》全球華人富豪榜。
荒淫無度終敗光
古語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而人到中年的黃任中確實比所有人都懂的"及時行樂"。1985年,年僅45歲的他就交出公司所有權,宣布退休,在他看來現在擁有的財富已經足夠了,趁著年輕要好好享用這些財富,可見,黃任中比一般的富豪更有"覺悟"。
黃任中這個人生性風流,雖然被人稱為"臺灣三大丑男"之一,但畢竟身價不菲,身邊鶯鶯燕燕很多,他也是對各路美女來者不拒,據說在他身邊始終保持至少20個女朋友陪伴。
他對這些紅顏知己一向大方,他自己也曾直言在美女身上至少一年用掉一億臺幣,可見他行事風流的20年,光在這些紅粉佳人身上就花掉了近20億。
眼見他高樓起,眼見他高樓塌,從后來發生的事情看,黃任中的"及時行樂"也算是一種先見之明。黃任中畢竟是知名高校數學系高材生,早年間就因為投資股票賺的盆滿缽滿,在臺灣更是有投資高手之稱,不過"股票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經濟泡沫經不起一點動蕩。
因為后來的操作失誤,黃任中在股市損失慘重,數十億家產也在頃刻間大幅縮水,因為股市接連失利,他背上了多起股票炒作官司,頻繁進出法院,為了還清債務,他名下家產也屢被拍賣,多年揮霍無度的豪奢生活再加上巨額債務,56億家產也補不上這個大窟窿。
凄慘離世累家人
黃任中晚年生活非常凄涼,不僅萬貫家財一散而盡,還全身是病,2003年他因糖尿病緊急住院,入院檢查后發現他腎臟、肝臟都已失去功能,生命垂危。
黃任中一生共有4段婚姻,但都因為太過風流而以離婚告終,他生病住院后沒有一個前妻愿意來看他,當然曾經一擲千金的紅顏知己也沒一個現身。2004年2月被病痛折磨數月的黃任中醫治無效,在臺北醫院身亡,去世的時候身邊沒有一個人,場景也是相當悲涼。
中國從來不缺富豪,老一輩的人打下江山,積累財富,都希望子孫能將財富傳承,但是守江山也不是易事,尤其是很多"富二代"都是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職業經理人、信托基金等應運而生。
香港十大富豪之一許世勛生前就將名下資產托付信托基金,其名下子女在其離世后,信托基金用類似于發工資的形式每月給予他們200萬元,至少保障了子女們在有生之年不會因溫飽擔憂,他的兒子許晉亨每月至少能領200萬生活費。
而曾經的大富豪黃任中死后,不僅沒有給孩子留下家產,反而讓他們背負巨額債務。當年黃任中炒股失敗,56億家產身無分文,還欠下26.6億元的債務,最主要的是這些債務是他逃稅欠下的稅債。
因為臺灣有規定要求稅債可以繼承,因此黃任中去世后,這近30億的稅債全壓在兒子身上。黃任中雖晚景凄慘,但好歹也是一生恣意,但不得不說還是連累了家人,畢竟他去世了,活人的事情是打擾不到他了,但是他的兒子卻要面臨巨額債務的壓力。
對于富豪來說,創造財富已經不是一件難事,而如何守住財富,順利實現財富傳承才是后半生的重大命題。"其興也悖焉,其亡也忽焉",興衰榮辱有時就在彈指一揮間,就像黃任中自己說的那樣"人生就像拋物線,當它要下來時,就下來,還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孟子也有文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黃任中的一生太過順遂,財富來的也太容易,生活的太隨心所欲,晚年有此結局也不太意外,唯獨兒子被他坑的太慘。
另一方面來說,"以鏡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在黃任中身上,我們也可以清楚地明白那些為錢而來的戀人、朋友都不值得為其付出,當身處困境之時,還在身邊的人才是值得深交的人。
文/映真
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