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大家好,我是陳醫生,今天我們接著聊體檢套餐中的影像學檢查如何選擇。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影像學檢查手段的精細程度早已超乎想象,有些甚至顛覆了當前的醫學認知。傳統的體檢套餐的影像學檢查包括:超聲、X線、CT、MR等。經常看到報道,某些醫院也
大家好,我是陳醫生,今天我們接著聊體檢套餐中的影像學檢查如何選擇。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影像學檢查手段的精細程度早已超乎想象,有些甚至顛覆了當前的醫學認知。傳統的體檢套餐的影像學檢查包括:超聲、X線、CT、MR等。經常看到報道,某些醫院也將PET-CT納入了體檢項目。由于影像檢查手段繁多,我決定從部位入手:從頭到腳,大致說一說,哪些檢查適合哪些部位。內容多,大家可以直接看“總結”。
頭部
X線:不適合。
超聲:經顱多普勒腦血流圖(TCD)可以判斷顱內動脈病變情況,有助于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及病因分類;
CT:可用于判斷顱內病變:如急性的腦梗死、出血(這都是急癥)、腦軟化灶、腦腫瘤、骨病變等;
MR:顱內CT能看的它都能看,而且看得更好;頭顱血管成像(MRA)可以無輻射、無創性判斷顱內血管情況。
總結:頭部體檢首選MR,CT次之。
頸部
X線:體檢不適合。
超聲:甲狀腺(首選)、頸部血管(無創首選);
CT:頸部軟組織、骨病變都能看,但是頸部CT不適合常規體檢(尤其是兒童);
MR:頸部軟組織、骨病變都能看,而且比CT好;頸部MRA亦可用于判斷頸部血管病變情況。
總結:頸部甲狀腺、血管首選超聲,其余病變可選MR,CT不宜。
胸部
X線:以往胸片為體檢常規,現有被低劑量胸部CT取代之勢;鉬靶(X線的一種)雖是診斷乳腺癌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沒啥病不適合一上來就做鉬靶;
超聲:乳腺首選、心臟首選;
CT:低劑量CT逐漸取代胸部X線檢查,成為肺部篩查的首選方法;心臟、乳腺可以看,但不適合常規體檢;
MR:乳腺、心臟都可以做MR,但不建議用于體檢篩查;判斷乳腺腫瘤良惡性、心肌病變情況,MR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適合做肺部篩查。
總結:乳腺、心臟首選超聲,肺部首選低劑量CT,胸片亦可納入常規。
腹部
X線:體檢不適合;
超聲:腹部實質臟器(如肝膽胰脾腎)、輸尿管、膀胱及生殖系統,超聲是首先方法;亦可用于腹部血管病變的篩查;空腔臟器不適合;
CT:平掃可以看到比較明顯的實質及空腔臟器病變,CT增強則更出色,但是CT增強不適合用于常規體檢;
MR:腹部實質臟器亦可首選MR檢查(假如費用不是考慮的因素),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甚至優于超聲;
總結:腹部實質臟器篩查首選超聲或MR檢查(經濟允許的情況下),CT次之。
脊柱
X線:可用于篩查脊椎骨、椎間盤病變,可用于常規體檢(因為費用低);
超聲:不適合;
CT:骨、椎間盤病變CT都可以診斷;脊髓不適合;
MR:骨、椎間盤病變首選,優于CT;脊髓病變亦首選。
總結:脊柱體檢首選MR檢查,CT次之,平片可納入常規。
四肢
很少人會給四肢做體檢。如懷疑有病變,X線、CT和MR都可以用于發現病變;如懷疑軟組織或血管病變,超聲為首選,MR亦可。
特殊檢查
骨密度檢測:目前大部分醫院采用的是DXA法(雙能X線吸收法測定)測定骨質密度,是骨質疏松的“金標準”。中老年、絕經期婦女及日常運動量少的人群很容易引起骨質疏松,嚴重者可出現骨折,故測定骨密度對制定治療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PET-CT:利用核素標記葡萄糖等人體代謝物作為顯像劑,通過病灶對顯像劑的攝取來反映其代謝變化,臨床通常用來術前腫瘤分期。目前不少醫院將PET-CT納入體檢套餐。在此,我談談自己的看法:如果經濟允許,且不在乎輻射,可以用來體檢;但絕不認同每隔一兩年做一次PET-CT,原因:1)有創檢查,對檢查者是有輻射的,而且輻射的危害會隨著暴露次數的增加而積累;2)剛做完PET-CT檢查的人,短時間內可視為一個潛在輻射源,特別是對孕婦、兒童來說。
聲明
每個體檢中心的項目不同,套餐設置也不一樣,最終還是需要結合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套餐。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下節預告:體檢套餐那么多,應該怎么選?(其他篇)敬請關注。
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