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08年年末,一篇署名為中本聰的研究報告《比特幣:一個點對點的電子貨幣體系》發表,不到兩個月,即2009年1月3日,比特幣誕生。彼時的他或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開啟了一個新時代。直至今日,由他拍打互聯網引發的區塊鏈颶風已經無所不在。“比特幣
2008年年末,一篇署名為中本聰的研究報告《比特幣:一個點對點的電子貨幣體系》發表,不到兩個月,即2009年1月3日,比特幣誕生。
彼時的他或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開啟了一個新時代。直至今日,由他拍打互聯網引發的區塊鏈颶風已經無所不在。
“比特幣從創立之初一枚不到0.01美元, 2017的已達到2萬美元一枚, 隨后又暴跌80%,幾年間的時間,很多人一夜暴富 ,也有很多人一無所有。幣圈的瘋狂讓很多人為之側目,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比特幣的發展史。
比特幣誕生下的歷史背景
時間回到1944年,此時正值二戰尾聲,美國依靠戰爭優勢成為了世界次序的主宰,在金融霸權方面與籌建聯合國的44個國家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它確立了美元在戰后國際貨幣體系中處于中心地位。
美元成了黃金的“等價物”,美國承擔以35美元1盎司兌換黃金的義務,美元起到了世界貨幣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黃金產量的有限,美國的黃金儲備不足以至于無法為現代金融體系帶來更多的貨幣增量。
美元與黃金掛鉤最終在1971年結束,國際間的貨幣也從固定匯率變成了浮動匯率。美元因為脫離了金本位的約束,開始瘋狂印刷鈔票。由于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早已成為國際共識,這種行為也損害了其他國家的利益,把通貨膨脹的壓力分攤給所有持有美元的國家,為應對此壓力,其他國家也增發貨幣,通貨膨脹很快就來了,紙幣貶值嚴重,甚至還沒有印鈔的紙值錢。
由此帶來的風險也在2008年爆發。
以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為導火索,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性金融大海嘯,僅2008年1月,全球股市有5.2萬億美元市值蒸發,無數投資者血本無歸。
人們開始心生疑慮:連世界最成熟的金融體系都有可能在頃刻間崩潰,以美元為代表的貨幣制度是否有其不可彌補的局限性?
比特幣的興起
在2008年十月的最后一天,一個名為中本聰的神秘人第一次對外公布了比特幣白皮書。在白皮書中,中本聰把比特幣描述為:一種完全通過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并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金融機構。
隨后在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比特幣創世區塊鏈相連接形成鏈,標志著比特幣的誕生。隨后,中本聰在位于芬蘭赫爾辛基一個小型服務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幣50個。
2009年10月,新自由標準公布了年輕加密貨幣歷史上第一個比特幣匯率,認為1美元的價值為1309.03比特幣。
2010年5月22日,已經有人試圖用比特幣進行交易,一位名叫Laszlo Hanyecz的美國弗羅里達程序員在比特幣論壇BitcoinTalk上發帖稱可以使用10000個比特幣換取幾塊披薩,與一位名叫Jercos的網友達成了交易。
縱觀比特幣發展史,此次交易堪稱里程碑。這幾塊披薩可能是世界上最貴的披薩了,。這次交易之后,每年的5月22日就成了幣圈的“比特幣披薩日”,幣圈第一次幣物交換顯得頗有紀念意義。
2010年也是比特幣交換的關鍵一年,這年出現了第一個比特幣交易所-比特幣市場和Mt.Gox。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慢慢被更多的人熟知,2011年2月,1枚比特幣的價值已經達到1美元。并且在超過一美分以后穩步上升。
嗅覺靈敏的媒體感受到了比特幣的異動,時代雜志首次發表了一篇關于比特幣的文章,但同年還有一篇Gawker的文章詳細的介紹了暗網中的知名網站絲綢之路(里面充斥著各種黑暗的毒品、武器交易),其中比特幣因為匿名和不可追蹤的特性被用作付款,這些媒體的宣傳導致了人們對它討論的不斷發酵,到了6月份比特幣價值超過了30美元,不久之后Mt.Gox出現了嚴重的安全漏洞導致成千上萬賬戶遭到黑客攻擊,價格又跌回了10美元。
隨著數字貨幣的普及,市場上也開始出現了其他幣種,由于比特幣的技術代碼都是開源的,所以很多幣種的建立都是在比特幣的代碼基礎上加以改制
這樣誕生的幣種后來就被稱作為山寨幣。
中國與比特幣的淵源
中國的幣圈萌芽開始出現在09年。
因為意外收到一封比特幣系統介紹郵件,吳剛開始使用公司電腦挖礦。
當時的吳剛也沒有意識到,他走在了中國幣圈的最前沿,但可惜的是他從原公司離職時,弄丟了錢包文件,損失了之前挖出的8000枚比特幣
11年吳剛再次入場,買入價值30萬元的比特幣,更重要的是另外一些被幣圈熟知的人物,也是在2011年正式入場,包括李笑來、趙東、烤貓(蔣信予)、吳忌寒、南瓜張(張楠騫)、長鋏(劉志鵬)等,都是2011年左右開始接觸比特幣并大量買入。
這群“同屆生”都曾是車庫咖啡的常客,趙東則是當時車庫咖啡的CTO。這家位于海淀西大街48號二樓的咖啡廳,算得上是國內第一代幣圈大佬的集結地。
車庫咖啡真正向外圍火起來,是在2013年。有人學著那位叫Laszlo Hanyecz的程序員,用比特幣買了一杯咖啡,央視還報道了此事。這杯咖啡給車庫帶來很高的關注度,不少炒幣者和創業者都前來朝圣,其中就有火幣網創始人李林。
再后來,OKCoin創始人徐明星、幣安聯合創始人何一、金色財經創始人杜均也都活躍在車庫咖啡。很快,火幣網在2013年9月上線,OKCoin在2013年10月上線。
比特幣的黑暗時期
2013年12月6日,央行聯合五部委下發《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否認比特幣的貨幣屬性,國內支付機構開始不支持比特幣交易平臺的轉帳和提現,Okcoin和比特幣中國宣布暫停人民幣充值。比特幣價格經歷了一次歷史性大跳水。禁令一出,比特幣從創歷史高點的1238美元跌至640美元。直到在美國和歐洲買盤的推動下,才企穩反彈回到800美元左右。
2014年開年的黑天鵝事件更給整個幣圈籠罩了一層陰影。
2014年2月28日,當時世界最大規模的比特幣交易所Mt.Gox,比特幣幾乎全部不翼而飛,包括用戶交易賬號中的約75萬比特幣,以及Mt.Gox自身持有的約10萬比特幣,史稱“門頭溝事件”。Mt.Gox當天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并已得到受理。
根據28日的交易行情,損失約達4.67億美元。這也是比特幣價格持續下跌的一年。
2014年到2016年比特幣市場持續低靡 ,原因是數字貨幣市場受外界干擾頻率較小,新投資者數量不斷減少,沒有成長空間。
2015年8月,比特幣單枚價格跌至200美元。
幣圈的瘋狂期
2016年,比特幣市場迎來巨大變化,內部變化是年產量開始第二次減半,單個區塊比特幣產量由25個,正式變為12.5個。外部變化是受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特朗普當選總統、印度“廢鈔行動”、亞洲投資者激增等事件影響,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在動蕩不明的政治經濟局勢下,傾向于將數字貨幣作為資產避險的重要手段。
價格持續上漲,截止2016年12月突破1000美元。
2017年2-3月間,揭開了“2017年大牛市”的帷幕。2017年整個牛市比特幣幾乎都處于擁堵狀態,最嚴重時積壓了20萬筆未確認交易,一筆交易需支付上千元的交易費和加速費(礦池優先打包)才能盡快確認,普通交易需要一兩天,甚至一周才能確認。為此作為加密貨幣霸主的比特幣快速失去市場。
為了在牛市中抓住機會,人們紛紛從比特幣轉向其他競爭幣,更多人選擇了更快捷低廉的以太幣和萊特幣,2017年3月以太幣、萊特幣分別暴漲,而比特幣的市場份額快速下降。
以太坊的暴漲和比特幣的相對衰落,打破了比特幣的神話,帶動了牛市的第二波行情。隨后一些新的公鏈接踵而來,多數項目并不能立刻開發上線,于是紛紛借助以太坊的ERC20標準,采用ICO的方式募集。在牛市大潮中不斷創造出百倍幣、千倍幣、萬倍幣等ICO神話。
隨著ICO熱潮的發展,眾多ICO幣種讓早期參與者獲得了30倍50倍甚至更高的回報,于是在金錢的誘惑下,參與的人群也慢慢演變成了各種投機者上至五六十歲大媽,下至十八九歲學生。
因為大部分人根本不看白皮書所寫的內容,ICO的項目方的水平也變得越來越參差不齊,空氣幣、傳銷幣不斷, ICO的門檻也因為中國強大的產業鏈而變得人人都可發幣。白皮書在淘寶上可以花幾千塊錢就能包裝出高大上的區塊鏈概念, 有了白皮書之后就是構建一個高大上的網站讓部分略有互聯網意識的人和媒體有信息獲取的地方,也只需要區區數千元,在官網首頁打上一些名人站臺,至于是否是真的,根本沒人在乎。
包裝完線上就是開始線上營銷不斷拉人邀約參與線下ICO發布會,并邀請一些持幣大佬參與ICO,通過傳統會銷的模式現場POS機刷卡,宣傳高額的預期回報,普通投資者根本無法分辨ICO項目的好壞,在利益的誘惑下就被套路了。一旦幣種上市遙遙無期,所投資金血本無歸。
而比特幣的價格在2017年漲幅達到了1900% 從年初的1000美元漲到了最高峰19875美元,隨后便開始了一路下跌的行情。 但瘋狂的投機者仍不認為牛市已過,還在不斷“抄底”。
2017年9月4日,央行、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將ICO定性為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清理整頓ICO平臺并組織清退ICO代幣。
比特幣從19000、15000一路跌直3000左右。
2018年入秋,人們才開始普遍認同熊市寒冬來臨,盡管掛名區塊鏈的資金盤和傳銷幣還在民間傳播,但交易所已經幾乎沒了交易量,大部分的資金都集中了在幾個主流幣種上,整個行業已經開始了維權、裁員和倒閉潮。
社區充斥著各種負面消息和諷刺區塊鏈的段子。兩種觀點開始流行:區塊鏈項目都是騙子;除了比特幣,所有的區塊鏈都是騙子。
ICO也慢慢淡出了視野,不再被人追隨。
至于礦場更是蕭條。
幣圈復蘇期
2019年的幣圈又開始復蘇。
從18年末的3155低位漲到了5月末的9063美元,其中受伊朗和美國的緊張局勢,全球股市下行,以及多國貨幣暴跌等不穩定因素影響,比特幣的避險屬性已經越來越明顯。
并且在過去十年中遵循著每4年一個牛熊交迭,和比特幣的減產周期一致,12年和16年為比特幣減產年份,13年和17年是歷史上兩次牛市年份。
而下一次減產是2020年5月,按照歷史周期推演,下一波牛市已經離我們不再遙遠,甚至會加速到來。
幣圈已經走過了浮躁的階段,接下來會是更加理性的階段,百倍千倍幣不會像之前那樣爆發,鳳毛麟角的潛力幣更需要我們自身提高理性分析能力。正如互聯網在2000年之初的泡沫,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丁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