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偶然間看到一個視頻片段,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用農(nóng)村的土灶燒柴火做飯,自己還沒灶臺高,做飯還得用凳子墊腳,看著動作嫻熟,絕不是第一次生火做飯,把飯做好后,再叫正在干編織竹簍的爸爸吃飯。這個場景讓人覺得小女孩很懂事,同時也感到一陣的心酸,于是
偶然間看到一個視頻片段,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用農(nóng)村的土灶燒柴火做飯,自己還沒灶臺高,做飯還得用凳子墊腳,看著動作嫻熟,絕不是第一次生火做飯,把飯做好后,再叫正在干編織竹簍的爸爸吃飯。這個場景讓人覺得小女孩很懂事,同時也感到一陣的心酸,于是乎根據(jù)視頻中的某些信息,找到了相應的視頻源頭,原來是一部電影《天堂的張望》,晚上帶著兩娃在自家電視機上認真看完,可以說其中的很多場景催人淚下。雖然這部影片沒有所謂的大腕出演,但很自然的情感流入,反而能引起共鳴,個人覺得是一部非常不錯的影片,并且了解到這部電影的故事,是來自于成都的真實案例,來這世界只停留了8年的時間。
一、屋漏偏逢連夜雨
張望和她的爸爸所住的房子很破舊,屬于50-60年代農(nóng)村的那種老房子,里面黑暗潮濕,由于沒錢維修房屋,導致一到下雨天房子就漏雨,小女孩張望就拿家里的盆、桶等工具放在漏雨的地方裝水,這側面反映出其家庭條件的窘境。在和她爸爸的對話中,小女孩張望說:“爸爸,漏雨的地方又增多了”,然后她的爸爸說,等進貨賣蘋果賺錢了就把房子維修下,這個場景個人有體會,小時候家里窮,住的是土房子,屋頂是瓦蓋的,刮風下雨時,房子里面也是會出現(xiàn)滴水的地方,特別是梅雨季節(jié),雨水多,經(jīng)常半夜得起來拿水桶、臉盆等放在滴水的地方。她爸爸也算是個手藝人,會編織一些竹制品到街上去賣,但生意并不好,可以說父女倆的生活條件很一般,這也為后期治病湊錢困難埋下了伏筆。
二、多次流鼻血最終確診白血病
為了維修家里的房子,張望和她的爸爸在路邊賣蘋果,兩個人分開在兩對面擺攤,有一位年輕的阿姨到張望的攤位上,嘗了下蘋果挺甜,張望跟對方說能不能稱2斤蘋果,對方同意了,但在稱蘋果時,秤桿打到了阿姨的臉,結果張望被對方打了一巴掌,就這樣流鼻血。結果鼻血止不住,到鎮(zhèn)上的醫(yī)院看醫(yī)生,醫(yī)生處理后不流血了,并告訴她流鼻血時的止血技巧。
可沒多久張望一個人在家寫作業(yè),又是無緣無故地流鼻血,她爸爸回家后看到情況不對,第二天再到醫(yī)院看醫(yī)生,醫(yī)生準備打針時,看到張望手臂和小腿上都有紅點點,很嚴肅的說情況不對,讓到大醫(yī)院去做全面檢查。到大醫(yī)院排隊交費時,張望還在流鼻血,有個護士看到情況不對,讓到急診室去,經(jīng)過救治,初步診斷為急性白血病。
三、 現(xiàn)實的無奈小女孩主動放棄治療
當醫(yī)生告訴張望的爸爸,治療張望的病,所需費用至少得30萬元,聽到這個消息后可以說絕望了,因為自己根本拿不出錢給張望治病,但也沒辦法,只能到處去借錢,整個村莊都借遍了,也只湊到了1萬多元,離30萬元的目標還很遙遠。張望自己清楚,家庭條件不允許,就算把房子賣了也沒錢,再加上看到自己的爸爸,為了給自己治病,天天干苦力,替村里的大富找人要賬時,還被人打傷。還有一個細節(jié),張望想通過賣畫給爸爸修房子,一個人從醫(yī)院跑出來,到路邊擺攤,又被路人誤會,當她的爸爸、姑姑和小夏姐姐找到她時,三個大人被她感動流淚。種種原因,讓張望覺得,自己放棄治療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就和她的爸爸一起回到那個小山村,回到自己的家。
四、牽出張望孤兒的身份
張望自己要求放棄治療,讓護士小夏姐姐感到震驚,沒想到這個小女孩如此淡定,從中也了解到了張望實際上是一個孤兒,小夏和她的表姐小月一起到張望家里,通過張望爸爸的介紹,才將當時的情況了解清楚。張望的爸爸在賣竹簍回家的路上,聽到路邊有小孩的哭聲,走近一看是用衣服包裹著的嬰兒,向周圍呼喊也沒人回應,內(nèi)心掙扎許久,最終還是把她帶回家了。帶回家后,叫了一些人到家里商量如何處理,其他人都一致反對,覺得張望的爸爸自己一個單身漢,家庭條件又不好,沒辦法接受一個棄嬰,其他人紛紛離開,留下張望的爸爸一個人在家里。就這樣艱難中,一個農(nóng)村單身漢,陪伴張望7年多的時間,如果不是這場大病,相信他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五、陌生人獻愛心籌善款
小夏姐姐和小月阿姨離開張望家后,內(nèi)心總有不甘,覺得自己應該為這個小女孩做些事,不能讓她因為沒有錢治療而放棄,小月阿姨利用她在報社工作的優(yōu)勢,將張望的情況通過報紙報道出來了,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同時當?shù)氐碾娨暶襟w也參與報道,設立愛心賬戶,許多陌生人紛紛捐款,有的是匿名捐款,湊集善款有50多萬元。這里面很糾結的是小月阿姨,她跟自己的未婚夫說要捐款2萬元,她自己和小夏各1萬元,可她的未婚夫并沒有同意,因為好不容易湊齊房子的首付款,這50多萬元的善款中,并沒有他們的份額,直到張望最后搶救失敗時,小月和她的對象帶著2萬元到醫(yī)院,而此時已經(jīng)晚了,這讓小月更加受不了,直接癱在地上。
六、最后一場期中考試得雙百
一直以來,張望的學習成績保持名列前茅,長期保持第一名,但在住院治療的2個多月,張望也顧不上學習,她的老師帶著同學們到醫(yī)院看望張望,其中就有同學希望張望一起參加期中考試,這也激發(fā)了張望考試的欲望。為了滿足張望的愿望,就在醫(yī)院為她單獨設立考場,與其他同學同一時間考試,考完后老師當場改試卷,兩門課程都是100分,當老師給她宣布分數(shù)時,那時臉上的微笑是充滿自信的,而這場考試卻成了張望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考試。張望的主治醫(yī)生說,張望堅持參加考試,實際上有很大的風險,因為用腦過度,很容易出問題,她能堅持下來,已經(jīng)是一種奇跡了。
七、遺憾離世卻綻放光芒
身體多次疼痛讓張望的身體越加脆弱,而她卻表現(xiàn)得很堅強,在抽骨髓化驗時,這個7歲多的小女孩,沒有留下一滴眼淚,其堅強程度已經(jīng)超過常人。在治療過程中,主治醫(yī)生發(fā)現(xiàn)張望的情況不斷惡化,已經(jīng)不能吃任何硬的東西,否則會引發(fā)腸胃大出血,可最后還是出了問題,張望自己偷吃了干的泡面,疼痛不已,最終送到搶救室,還是沒能把她救回來。張望的離去,讓在場的人悲痛不已,這個小女孩似乎想到自己會有這一天,提前寫好了遺書,把她的眼角膜捐給了小哥哥,籌集的善款,沒有用完的都給了其他白血病患者,最小的只有2歲。一個7歲多的孩子,做出來的事經(jīng)常讓大人也自愧不如,可以說跟她接觸的人,沒有人不被她感動的。
這個電影之所以催人淚下,可以說很多時候是真情流露,也是來源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這個小女孩的原型名叫佘艷,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了感人肺腑的一句話“我來過,我很乖”。這個故事也讓我們反思,農(nóng)村貧困家庭因病致貧,因為沒錢不敢治病,如何讓這部分人群不放棄自己的希望,好在得益于如今的政策扶持,對大病治療報銷比例明顯提高。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無論處境如何,都應該不放棄,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哪怕最終未能如愿,至少曾經(jīng)在天空中畫下了奪目的彩虹。
陳悅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