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網友一:去年和今年,我媽媽兩次因為陣發性房顫住院,兩次都被要求做冠脈造影檢查。早在四年前,做心臟檢查時,媽媽就做過冠脈造影,當時檢查血管一支堵35%,另一支堵了25%。這一次,82歲高齡的媽媽再被要求做冠脈檢查,擔心會有風險,畢竟這是有創檢
網友一:去年和今年,我媽媽兩次因為陣發性房顫住院,兩次都被要求做冠脈造影檢查。早在四年前,做心臟檢查時,媽媽就做過冠脈造影,當時檢查血管一支堵35%,另一支堵了25%。這一次,82歲高齡的媽媽再被要求做冠脈檢查,擔心會有風險,畢竟這是有創檢查,想要拒絕,可是醫生說不檢查沒辦法治療,該怎么辦才好?
網友二:為了做冠脈造影檢查,先得提前預約,然后還要各種檢查,要做心電圖,要抽血檢查腎功能,然后各種等,各種交費,等著做完皮試,由家屬簽字,還得去買造影劑,結果準備好了一切,做完之后,卻被告知沒查出任何結果。問醫生能不能再重新做一次,醫生說再做一次也不能保證有結果,而且檢查太傷腎,需認真考慮。
這是兩位網友對冠脈造影檢查的吐槽。相信很多曾經做過或準備去做冠脈造影檢查的患者都深有所感。冠脈造影檢查和普通的檢查不一樣,一是價格昂貴,一般得花四五千塊錢;二是過程復雜,屬于有創檢查,存在一定的風險,需要住院。
正因如此,很多患者對冠脈造影檢查都心存芥蒂??墒牵恢币詠砉诿}造影檢查都被認為是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這是不是意味著患者必須做冠脈造影檢查呢?
答案是不一定。雖說冠脈造影檢查確實是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但它畢竟是有創檢查,對血管有傷害。尤其是對于本就做過支架術的患者來說,肯定會有風險。所以,如果非必須的患者,可以用其他的檢查手段來代替。
冠脈造影檢查的優勢是什么?有哪些危害?
冠脈造影檢查的優勢在于能更清晰明了地看清血管的走向、形態,觀察冠狀動脈有無狹窄及狹窄程度,用于評價冠狀動脈的功能性改變,包括冠狀動脈痙攣和是否有側支循環等。所以說,對于常規檢查無法明確診斷的患者,以及需要明確冠脈狹窄程度的患者來說,冠脈造影檢查就是必要的。比如支架術或搭橋術前患者、冠脈CT檢查或平板運動試驗提示有冠脈嚴重狹窄的患者,一般都需要做冠脈造影檢查。
而對于那些通過心電圖、冠脈CT檢查等就能確診冠心病的患者來說,若癥狀不嚴重,說明并沒有嚴重狹窄,其實也可以不做冠脈造影檢查。畢竟冠脈造影檢查確實有一定的風險,比如檢查所用的造影劑會有傷腎、過敏風險;X線會有輻射風險;穿刺血管會有創傷風險等等。所以,做冠脈造影檢查也得慎重。
哪些檢查手段可以代替冠脈造影檢查?
冠脈造影檢查是診斷冠心病的最后選擇,如果能通過其他手段來確診,可以不做該選擇。
1. 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
可用于疑似冠心病患者,即在一定運動負荷下的心電圖。冠心病心絞痛一般發生在勞力活動后,通過運動增加心臟負荷而誘發心肌缺血,從而讓缺血性心電圖表現出來,進而對患者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狀態做出判斷。優勢是價格便宜,簡單易行。
2. 負荷超聲心動圖
同樣是對比負荷狀態和靜息狀態下的心功能,是應用超聲心動圖記錄,觀察心室壁運動和血流動力學狀態,進而評價心肌缺血范圍和嚴重程度,評價心臟代償功能,用于冠心病的診斷。
3. 核素心肌負荷顯像
通過核素標記化合物的作用,區分正常和壞死的心肌,用于評價心肌血供??捎糜诜堑湫托赝椿驘o癥狀的高度懷疑冠心病的診斷;心肌缺血的早期診斷;評估已確診冠心病的心肌缺血范圍和程度;評估心梗后的預后;觀察冠心病藥物治療或血運重建術后的療效等等。該檢查方式比平板運動試驗更精確。
4. 冠狀動脈CTA
無創的冠脈檢查,可觀察血管管腔和管壁,診斷軟斑塊,檢查結果與成像質量的高低密切相關,易受患者心功能、心率和呼吸等因素的干擾,而且無法評估冠脈狹窄程度。主要用于常規的篩查,用于中低可疑度冠心病的初篩,無法處理病變。優勢是無創檢查,無需住院,價格相對便宜。
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