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77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奉詔放下武器,宣布無條件投降。人們不僅要問:那么為何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前后相差20天這事。
簡單講,這是因為:日本天皇頒發投降詔書的時間,是在8月15日;而日本外相在投降書上簽字的時間,是在9月2日。
實際上,遠不是這么簡單。1945年8月15日上午8點,日本播出的《投降詔書》,是前一天錄好了音的,這就意味著落款時間是8月14日。更要緊的是,通篇根本沒有“降”、“敗”之類的詞語,這就等于試圖掩蓋逃避戰爭罪行。
然而,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前4小時,中、美、英、蘇盟國領導人都已分別發表講話,告知本國人民日本已經投降了。這不等于是被日本耍了嗎?
好啊,你玩文字游戲,那就讓你重新講一遍,非把“降”字講出來不可。于是,由盟國擬好一份詔書文稿交給日方,讓他們按詔書格式與習慣用法撰寫正式文本;
1945年9月2日,在美軍理查德·薩瑟蘭將軍的監督下,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在密蘇里號艦上簽字之后,再由日本天皇向世人宣布無條件投降。
第二份投降詔書兩次提到的“降伏”,就是中文“投降”的意思。
細心的讀者可能又問,既然日本在9月2日簽署并頒發了無條件投降書,為什么抗戰勝利紀念日是9月3日?且聽編者為你再作分解:
第一個原因:當時信息傳遞最快最廣的還是報紙和廣播,等人們知道日本已經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已時隔一天到9月3日了。
第二個原因:盟國擔心這一次日本又搞“詐降”,提前或同一天安排慶祝活動都不穩妥,何況電報傳遞也有過時間過程。所以一致同意,各國的慶祝活動都安排在投降儀式結束之后。
第三個原因:停戰命令發布之后,并不意味著戰斗立即停止。以侵華日軍為例,華北方面軍接到投降命令的時間是8月18日,也就是說日本天皇頒投降詔書都3天了,這支日軍還在和中國軍隊打仗。侵占濟南的日軍時至12月27日才投降,都過去差不多快3個半月了。
第四個原因:戰爭勝利紀念日,通常須經國家立法確定。1945年9月3日,當時的中國政府下令放假3天舉國慶祝,之后干脆就把9月3日當作抗戰勝利紀念日。民主黨派“九三學社”之所以冠以“九三”兩個字,就是為了紀念這個日子。
新中國成立后,政務院在1949年12月23日頒布的《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曾規定“以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
后在1951年8月13日發布的通知中明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為9月3日”并一直沿用至今。在這之后的2014年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聊到這里,竊以為甭管是“9.3”,還是“8.15”,或是“9.18”,都是中國人應該永遠銘記的日子。無數歷史教訓告訴我們:落后就會挨打!只有足夠強大,不畏流血犧牲,舉國一致對外,才能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
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