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眾所周知,乾隆一生酷愛吟詩作對和寫作,但除了這個愛好外,乾隆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外出游玩時,喜歡在某些東西上題字。
在故宮御花園內卻發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院內共有三個奇石,只有木化石得到乾隆的題字,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眾所周知,故宮內藏有很多珍寶,可我們想要欣賞“奇石”,還需要去到御花園、寧壽宮花園、慈寧宮花園等,其中,御花園中的奇石分布位最密集,因為它被稱為“皇家奇石博物館”。
御花園位于坤寧宮后方,在明代時期,它被稱為“后宮苑”,到了清代才改名為“御花園”。當時的御花園,是帝王后妃休息、游玩的地方,所以御花園占地面積很大,約有一萬一千多平方米,全院南北寬80米,東西長140米,有二十多處建筑。
在每座建筑的周圍,我們都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石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海參石”、“諸葛拜北斗石”、“木變石”。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依次介紹這三個奇石:
第一個奇石:海參石
在天一門的東側,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長78厘米,寬66厘米,厚14厘米的石頭,其形狀如同一條條首尾相連的“海參”,正因為這樣的形狀,這塊石頭才被命名為“海參石”。
經過研究,專家們表示,海參石不是礦物質石頭,而是海底珊瑚排泄物形成的化石,距今已有億萬年。
因為珊瑚的排泄物形成化石很少見,所以海參石的價值自然水漲船高,如果大家對海參石感興趣,可以用手觸碰一下,摸在手上有種溫潤的感覺,不同于普通的石頭。
第二個奇石:諸葛拜北斗石
在天一門的西側,有一個色彩豐富的圖案石,我們可以看到,上面似乎有一個頭戴綸巾,寬袍大袖,雙手合十,舉過頭頂,正在作揖的老人。
而老人的對面有一組以北斗七星排列的白點,看到這樣的圖案,很多游客都會想到諸葛亮,因此,這塊石頭被稱為“諸葛拜北斗石”。
諸葛亮是大智大勇的代表人物,所以來往的游客都會帶著孩子來看,想要粘一沾諸葛亮的運氣,讓自己的孩子變得聰明一些。
第三個奇石:木變石
木變石是由木沉于水化為陰沉木,再經過碳化木,最終變為硅化石,也就是說,一個木變石的形成,至少需要幾百年甚至時上千年。御花園中的木變石,經歷朝代的更迭,但表面的紋理依舊清晰可見。
海參石是明朝的舊物,諸葛拜月北斗是和珅送給乾隆的,但送木變石的人物卻比較特殊,雖然他的知名度不高,卻深受乾隆賞識。這位送木變石的人就是黑龍江將軍富僧阿,號稱“巡邊將軍”,戰功頗豐。
乾隆收到木變石后,自然非常驚喜,但讓大家沒想到的是,乾隆竟在石頭上題詩,詩的內容是:“不記投河日,宛逢變石年??那米早H爾,節理尚依然。旁側枝都謝,直長本自堅。康干雖歲貢,遜此一峰全?!?/p>
通過“康干雖歲貢,遜此一峰全”,我們就可以看出乾隆對木變石的喜愛,松石每年都會進貢,但都比不上這塊宋石,而“磕敲自鏗爾,節理尚依然。旁側枝都謝,直長本自堅”,形容出這塊石頭的樣子。
最關鍵的是,“不記投河日,宛逢變石年”還記錄一個關于“松石”的傳說,古代的拔野古在康干河投松化石,也正因為這個傳說,康干河成為松石文化在北方的重要發源地。
乾隆遇到喜歡的東西,就會留下屬于自己的印記,當乾隆在木變石上題詩后,這個行為就足以證明乾隆對木變石的喜愛,以及對富僧阿的欣賞。
如果各位讀者,去到御花園游玩,一定要去看木變石,看一看這塊石頭,是不是和乾隆詩中描述的樣子一樣。
張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