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些年里,國家在扶貧上的成果有目共睹,在2012年的時候,我國擁有著9000多萬的貧困戶,截止到2018年年底貧困戶的數量只有1600多萬人,可見扶貧攻堅戰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而在19年的一號文件中,國家也指出將會在2020年之前實現貧困戶的全面脫貧。
為了能夠確保貧困戶更好的脫貧,國家出臺了各種政策,并派第一書記進村指導,制定著長效發展的產業脫貧目標,讓每個人都可以在精準化的扶助之下實現致富。
很多人問,經常聽到有人談“兩不愁、三保障”,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什么指示嗎?
其實這就是我國的扶貧要求,只有符合這5大要求的才能算作真正的脫貧,不準各地搞盲目、虛假、功績性脫貧。小編從《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中總結了內容,和大家分享一下!
1.不愁穿
在過去的貧困年代里,家里能夠有一件破棉襖都是寶貝,這樣冬天的時候就可以鋪設在身上,不需要擔心自己會凍著。可以說那個時代里,很多人最怕的就是冬天到來。
如今的生活好了,但依舊有一些家庭,還穿著破舊的補丁衣服。想要實現脫貧,就需要滿足他們在穿衣上沒有負擔,可以穿得更體面一些。
2.不愁吃
民以食為天,在70年代之前,很多的農民都在為飲食發愁。而如今的糧食產量高了,在飲食上自然得到了保障。但那些貧困地區的人,因為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受災害的影響比較嚴重,以至于飲食上受難,國家也會開展易地扶貧等政策,讓他們更好的致富。
1.居住有保障
確保那些貧困家庭在住房上有更多的保障,不會受到刮風下雨的影響,對于那些危房,將會按照等級提供改造補助金,讓每個家庭都可以保障著最基本的居住需求,不會擔心著房屋的質量問題。
2.醫療有保障
大病對農民的影響比較大,就算是普通的家庭,家里有人重病,可能積蓄就會被掏空,更別說那些貧困的家庭,一旦有重大的疾病,家里更是揭不開鍋。
而國家在扶貧的時候,自然會重點保障這些人的慢性病、大病得到更好的治療,報銷的力度也會加大。
3.上學有保障
雖說我國很早就提出了9年義務教育,但依舊有很多貧困的家庭,因為沒有太多的錢,只能讓孩子下學。畢竟學費免除了,但還需要收取學雜費、伙食費等,為此國家也為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了“3免1補”,確保他們更穩定的學習。
相信在國家的高標準扶貧之下,未來的貧困農民都可以更好的致富,我國的小康社會也可以如約到來!
何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