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日前根據“浙工大科技”公眾號消息,浙江工業大學2022年度國家基金人才類項目雙雙實現歷史新突破,國家杰青和國家優青同時獲批項目再創歷史最佳成績。
浙江工業大學是一所主校區位于杭州的省部共建高校。在第二輪雙一流中,浙工大依舊落選雙一流建設,但也因此浙工大成了浙工大是非985,非211,非一流大學,非一流學科的“頂級四非”高校。
作為雙非的浙工大“頂級”在哪些方面?
首先是投檔線:雖然浙江全省有3所雙一流高校,分別是浙江大學,寧波大學和中國美術學院,但在浙江省內的投檔線,浙工大是浙大以外當仁不讓的老大,2021年浙工大在浙江省內的最低錄取分590分,最高647分。最高分已經摸到了浙大在省內的投檔線。
其次在學科建設方面:浙工大有29個一級碩士點和13個一級博士點,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國家級的科研平臺,8個ESI前1%學科。浙工大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化學工程與技術獲得A-,其次還有2個B+學科和7個B類學科,不管是學位授權點還是科研平臺還是學科評估在雙非院校中都是頂尖的。
再者浙工大擁有雙非高校頂級的師資力量:根據浙工大官網顯示,截止到今年2月份,浙工大共有專任教師2522人,正高級職稱教師532人,副高級職稱教師967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雙聘兩院院士4人,省特級專家1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杰青4人、萬人計劃1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青年長江4人、優青9人、國家青年萬人1人、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等。
最后,浙工大不缺“錢”,根據浙工大發布的信息,2022年浙工大的經費預算達到了39億元,比之不少211高校的經費都要充足。
根據浙工大發布的消息,今年國家基金類人才項目再次刷新歷史;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材料工程學院的陶新永教授;陶教授主要在碳基功能材料制備及儲能性能、先進二次電池及新能源材料和材料微結構及原位力、電學性能等電池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本年度入選杰青基金的科研項目是:高比能鋰二次電池材料。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分別是來自:
佴教授主要從事以高性能電化學能量轉換和儲存器件為導向的微納材料的可控制備及其精準組裝研究。佴教授的科研項目:無機微納組裝能源材料在本年度優青基金項目中當選。
生物工程學院程峰副教授:程教授是浙工大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成員,同時也是浙江省生物有機合成技術重點實驗室成員、浙江工業大學鄭裕國院士創新團隊成員、浙江省藥學會生物制藥委員會青年委員。
在本年度的優秀青年基金項目評選上,程教授的項目:工業酶創制與手性生物合成成功入選。
信息工程學院陳強副教授:陳教授現任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數據驅動控制與學習系統研究所所長。在本年度的優青基金評選中,陳教授主持的科研項目:伺服系統智能自適應控制及其應用成功入選。
從2020年到今年,浙江工業大學累計共獲評1項杰青基金,8項優青基金。雖然浙工大在第二輪遺憾錯失雙一流,相信隨著浙工大持續的快速發展,第三輪還是有望與杭電攜手踏進雙一流的。再次祝賀浙工大的4位教授。
馬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