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太行山又稱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是我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水嶺,也是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線。
關于太行山的范圍,一直都有不同的說法,一般從狹義上來講大致位于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之間,其南北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個省份。北起北京西山、南至山西與河南交界處的王屋山,基本范圍僅是指四個省份交界處的主體山脈。
1、廣義上的太行山范圍
廣義上的太行山范圍則大了很多,西依山西盆地,東接華北平原,南北分別與燕山以及秦嶺對望。
除了東部的主體山脈以外,還包括西部的五臺山、系舟山、太岳山以及中條山。山脈整體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約400余公里,所以一般也會稱之為800里太行。
太行山脈習慣上分出了北太行、西太行以及南太行,分別指位于河北、山西、河南三省境內的各段山體。
山脈地勢北高南低,除了中間兩個較大的盆地之外,其余均是復雜多樣的山地特征。
山脈以西是黃土覆蓋區,山脈往東則逐漸降成中山、低山以及丘陵地貌區。
尤其位于河南境內的南太行,峽谷幽深、斷崖絕壁,是整個太行山脈最為雄偉獨特的一部分。
太行山平均海拔在1200米-1500米之間,而海拔超過2000米山峰一般都位于北段山區。其狹義上的最高峰,是位于河北內的小五臺山,海拔約為2882米。
而廣義上的最高峰是在山西省內的五臺山,海拔高度達到了3061.1米,不僅是華北地區的最高峰,也是我國東部地區少有的超過3000米的山峰。
太行山可以說是華北地區的水塔,而發育出的河流,也基本都屬于海河水系,除了源于太岳山的沁河,流入黃河以外,其他河流均自西向東流入了渤海。
主要河流有衛河、漳河、滏陽河、滹沱河、大清河等上百條河流。
雖然河流不少,但由于華北地區干旱缺水,所以下游的平原地區,河道基本常年干涸,僅有在雨季防洪的時候,上游水庫才會開閘放水。
太行山作為北方地區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條山脈,矗立在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之間。
而山脈之間被河水切開的一條條峽谷,卻成為了連接東西兩地的交通要道,像著名的太行八陘,自古以來就是穿越這片山區的必經之地。
巍巍太行,天下脊梁,也正是這些流出山脈的河水,才逐漸沖出了山前大片的肥沃平原,不僅形成了華北地區早期的農耕文明,而且也奠定了后來城市的基本位置。
尤其安陽甲骨文的發現,更加賦予了太行山悠久的歷史地位。
所以,自古以來,太行山脈不僅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而且也是千百年來,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的一座天然靠山。
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