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韓信原來的部將陳豨反叛劉邦;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鎮壓;韓信聲稱有病不能隨軍作戰,留在京城。韓信偷偷派人告訴陳豨:“大膽行動,我在京城助你!”
韓信與家臣密謀,深夜用假詔書將正在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赦免,發動他們偷襲呂后和太子。密謀妥當之后,韓信只在等待陳豨的消息。
韓信家臣的弟弟為了邀功請賞,向呂后告發了韓信密謀的事情。經過思考,呂后派人把蕭何召來,問他怎么處罰韓信。蕭何陷入深深思考之中,然后決定為呂后獻上一計、擒殺韓信。
第一、蕭何忠于劉邦
蕭何善于識人,他覺得劉邦氣宇軒昂、風骨超群、言談舉止勝過他人,具有大富大貴之相,所以他心甘情愿保護劉邦、效忠劉邦。
劉邦還是泗水亭長的時候,蕭何就多次無條件袒護他、幫助他;
劉邦奉命押送囚犯赴驪山修秦始皇陵的時候,犯人逃跑了,劉邦躲起來避難。呂雉被拘捕入獄,蕭何主動出面將呂雉擔保釋放;
沛縣起義不久,推選縣令時,蕭何將所有紙鬮上、全部寫上縣令兩字,讓劉邦第一個抓鬮,當然中鬮。
然后,蕭何把其他紙鬮全部吃下肚去,其余9人連抓鬮的機會都沒給。劉邦只得擔任縣令;
劉邦進入關中的時候,很多人都溜走了。蕭何不但自己不走,而且在月光之下把韓信也追回來,為劉邦收攬了一位神奇的兵仙。
從骨子里,蕭何就是忠誠于劉邦的。
第二、蕭何需要自保
呂后告訴蕭何,韓信準備謀反,蕭何大吃一驚。
韓信是蕭何追回來的。韓信謀反,首先讓人想到,蕭何很可能是同伙。
因此,蕭何首先想到呂后是不是要對自己追責、問罪;
當呂后詢問用何計謀時,蕭何想到呂后肯定是來試探蕭何、考驗蕭何。
如果蕭何推辭不管、或者簡單應付,那么,呂后必定把蕭何與韓信劃到一伙,蕭何走出呂后宮門的機會都沒有了。
如果蕭何用計不深、用計不毒,給韓信留下造反的機會,那么,將來劉邦與韓信進行戰爭的時候,也一定會把蕭何作為敵人。即使戰爭期間不殺死,戰爭結束后一定是死路一條。
為了保護自己,蕭何必須為呂后獻計,而且必須獻上一招致命的毒計。
第三、蕭何審時度勢、順應大勢
回想一路發展歷程,劉邦戰勝韓信是必然結果,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縱使韓信擁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才能,但是,在劉邦跟前,韓信充其量只是一顆能量巨大的棋子。
韓信有3次風頭正盛之機,劉邦都能輕易奪取韓信兵權,就是實證。
韓信率兵平定魏國、攻打燕、趙,出擊齊國、大破趙軍。
韓信屢戰屢勝,在趙國養精蓄銳,兵馬強壯,實力遠遠超過劉邦。
劉邦屢戰屢敗,損失慘重,急需補充兵力。項羽發起進攻,劉邦敗逃,單身北渡黃河,直奔韓信的軍營。
劉邦直入臥室,奪得軍符印信。等韓信起床,軍權已失。
韓信戰勝項羽,等著升官加爵。劉邦卻在回師之際,馳入韓信軍中,將其軍權奪下。
失去軍權的韓信,只能接受劉邦將他改封為楚王。
韓信在自己的封地楚國,收留了好朋友鐘離昧。
劉邦獲悉后,打算趁韓信沒有防備時奪下兵權。
韓信拿著鐘離昧的首級,去見劉邦。沒想到被五花捆綁,然后被貶為淮陰侯,留在京城,失去兵權,監視居住。
在蕭何看來,劉邦才是真正的王者,一定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以上3個原因中,任何一個也足以讓蕭何為呂后獻上一計、智除韓信。
蕭何派人告訴韓信,劉邦平定了陳豨叛亂,已經回到京城,文武百官都要到皇宮祝賀。
韓信誤以為真,來到長樂宮,被蕭何安排的武士擒獲、并五花大綁。
蕭何、呂后把韓信高高懸吊在長樂宮鐘室的橫梁上,命令宮女用竹劍從麻袋外面把韓信活活刺死。
蕭何正是用計害死韓信,來表示自己對劉邦、對呂后的忠誠。
金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