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世界各國的文化體系中都有屬于自己本民族的神祇(qí)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的存在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對歷史的進程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但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在我們中國除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神祇之外,還有一個獨特的存在,這就是仙。
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中,經(jīng)常把神和仙融為一體,凡是法力無邊且長生不老的似乎都叫做神仙,事實上兩者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而解釋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周朝的金文之中。
根據(jù)史料研究發(fā)現(xiàn),最早在商代的時候,我們國家就有了“神”的概念,在甲骨文中“申”其實就是“神”的意思。
申本身的字形就是描繪天空里的閃電,這一自然現(xiàn)象被古人視為一種神跡并且十分崇拜。時間到了西周之后,申就成為了地支中的一種,配合上示就成為了最早的神字。
在已知西周的金文中,神的造型左邊類似一個祭臺,右邊類似一個下跪的人,這樣左右結合在一起就是祭奠、供奉、崇拜的象征,也就是作為精神世界的神靈存在。
而這個字最初代表的是逝去的人,也就是古人認為只有死掉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神。
“仙”這個字在字形和含義上有兩種,一個是升高成仙,另一個是進山為仙,總之都和長生不老有關,也沒有定義是活人還是死去的人。
仙字最早出現(xiàn)在東漢時期的《說文解字》中,體裁為小篆,字形為人用四只手把東西舉起來組合起來,意為人升到空中為仙。
而進山為仙源自于《說文解字》中的釋義,屳(xiān)為人在山上,進山長生之意。因此神和仙最早是有區(qū)別的,神是指死掉的人,沒有了肉體,仙是活著的,是通過修煉長生,有肉體存在。
神由于只是真靈,也就有了后來的“封神”之說。可見我們現(xiàn)在口中的神仙其實本意更接近古代的仙,而不是神。
通過上面的解釋,我們也理解了《封神演義》里姜子牙為什么不封自己了,不是因為他很謙虛或者榜上名額都滿了,而是他還好好地活著,根本沒辦法封神。
那么,神和仙的等級誰更高呢?
答案是仙。原因其實很簡單,神是死后由后世的活人進行冊封的,那么其神格和掌握的權力也就來自俗世。和西方的基督等文化不同,在中國包括古代的帝王都可以舉行封禪大典之類的儀式冊封神,即政權是高于神權的表現(xiàn)。
仙之所以比神等級高,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代封神還是比較隨意的,只要活著的時候對社會有貢獻,并且背景、能力都沒問題,那么就可以封神。
比如在中國土地神之類的低級神祇是到處都是的。相比之下成為仙就難得多,必須靠自己不斷地拼命修煉,難度是要比神高的。
仙可長生且保有肉體,神只有真靈;仙不能冊封而神可以;仙成功很難,神隨處可見,由此誰高誰低,自然明了。
在晉朝的時候,中醫(yī)界大家葛洪在《抱樸子》中有一段論述,大體的意思就是他認為仙是真真正正存在的。
后世大家不愿意相信,是因為“秦皇漢武求之不得,少君欒太為之無驗”。這個時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仙如果真的存在,那么修煉的門檻究竟高不高呢?
其實和修成神一樣,真正去修仙的門檻也不高。利用《西游記》里太白金星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但凡有九竅的都可以去修仙。”
所謂九竅就是除了臉上的兩只眼睛、兩個鼻子、兩只耳朵和一張嘴巴之外,還有消化排泄系統(tǒng)中的水道和谷道。
這就很有意思了,在常人看來難于登天的仙人并非遙不可及,反而是門檻很低。
其實這里面就包含了仙人來自凡人,因此眾生都是平等的,也都是可以修煉的道理,這暗含了中國歷來神仙不凌駕于常人之上的一種樸素單純的哲學觀點。
話說回來,所謂的九竅爬行動物是不具備的,這就先要把八竅改為九竅,也就是說要先成為哺乳動物,所以白娘子當年苦修了數(shù)千年可還是不能成仙,缺就缺在這一竅上。先天條件導致她不能成仙,因此和眾多同類一樣只能被稱之為“妖怪”。當然,這就是后話了。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來,在中國文化中,成神難度相對較低,成仙的難度要高一些,仙本身的能力也要高于神。
但是在近現(xiàn)代西方文化的沖擊影響下,很多的國人已經(jīng)慢慢分不清兩者的區(qū)別了,甚至很多人還認為神比仙要厲害得多。
比如在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神的地位就明顯比仙高,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qū),也完全把事實給搞反了。
還有很多文化作品中都認為神是不重視靈魂反而是來自肉身的修煉,或者仙是不重視肉身,把所有精力都放到道法上,這都是錯誤的解讀。
劉楠東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