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健康”無疑是今年兩會的核心關鍵詞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提及了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慢性病防治、醫療改革、新技術應用等諸多實際問題。互聯網大佬對“大健康”的關切也空前強烈,騰訊馬化騰、紅杉資本沈南鵬、百度李彥宏、網易丁磊、小米雷軍等的提案中都或多或少提及了醫療健康相關內容。
而就在兩會召開的同時,主打新興市場的內容平臺趣頭條也再次出現在大健康領域的公眾視野,3月7日,人民網·人民健康聯合趣頭條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名為“融媒體背景下的健康傳播探析”的專場論壇,參與人包括趣頭條副總裁以及來及北京電視臺、北京胸科醫院等的傳媒與醫療人士。在這之前,趣頭條的自媒體平臺“趣頭條號”還于2018年底推出了名為“放心看計劃”的內容運營計劃,要“打造一個全新的、有價值的、可以放心看的大健康內容生態平臺”。
監管風暴后內容玩家們紛紛用各種方式提升內容質量,作為一向的流量大戶,大健康頻道一直是內容創作者扎堆的領域。趣頭條這次想要從大健康內容生態突破,對創作者而言,三四五線城市、小鎮、農村這類新興市場與健康的獨特關系應是讓他們選擇趣頭條號的重要原因,但同時,趣頭條要能長久吸引創作者,也得解決只屬于其本身的“麻煩”。
基因決定論,大健康內容創作者橫向的“最佳”選擇是趣頭條號?
基因能決定很多事,例如在小程序上,騰訊的連接基因讓微信小程序強調相互分享,阿里的服務基因讓其小程序偏向線下服務機會,而百度的搜索讓小程序滲透原本搜索領域常見的生活服務。
在內容平臺這里,基因對內容運營也起著相同的作用。
百度的搜索生態讓百度信息流的用戶自帶資訊需求,其內容運營動作容易偏向資訊整合。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百家號拉來多家專業體育傳媒、MCN、OGC機構,搭建資訊主題式的內容產出平臺,甚至組織創作者直飛俄羅斯搞一個“直擊報道團”活動。同樣的動作在2018冬奧會期間搞過,每年的兩會更是如此。
微信內容分發體系則不太一樣。微信公眾號泛娛樂、深度資訊一應俱全,但微信對經營某個垂直領域沒有興趣,十分強調“連接”兩個字讓其內容運營時時關注如何把內容與用戶連接、匹配起來,“看一看”、點贊變好看等動作都是如此。
此外,就是一點資訊、大魚號、新浪號、字節跳動等平臺,它們都生長在純流量基因上,過去各類運營都與用戶點擊、時長掛鉤,在被監管敲打后,趨向粉絲能力運營(帶來用戶點擊與時長貢獻的穩定性,過去是泛娛樂、獵奇帶來的爆發性),例如,一點資訊的清朗計劃就將粉絲能力放到了重要位置,要推動自媒體作者的“敬畏之心、長遠目標”。
趣頭條某種程度上亦是純流量基因的產物,但是,趣頭條基因中多了新興市場用戶這個變數。三四五線用戶畫像,加上閱讀給錢的模式,其用戶在實用主義上色彩更濃,那些滿足它們現實生活需求的內容能夠更為突出,例如本就在那些“老家人”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里刷爆的大健康、養生、育兒等內容,需求轉移到趣頭條并不意外。
這從趣頭條號“放心看計劃”也能看出來,自計劃實施以來,其大健康內容日均PV較2018年底增長幅度近80%——新興市場用戶對這樣的內容生態很感興趣。
趣頭條占據新興市場的“另類”地位,讓它獲得了由主流市場與新興市場的差距(發展不均、觀念不齊等)所帶來的大健康內容價值潛力,內容創作者在趣頭條號平臺上發大健康內容,其曝光量和受用戶關注的程度或能更高,其原因包括兩個方面:
1、新興市場健康理念興起,但內容入口有限
老家朋友圈、家族群轉的最多的文章無疑是“XX東西快別吃了”,“三個動作健康一生”之類文章,先不評價內容本身,至少甘愿病毒式轉發代表這些人的健康理念在不斷興起。
然而,他們又沒有被丁香醫生、春雨醫生這樣相對“高逼格”的內容有效覆蓋,否則也不會出現丁香醫生一邊揭露保健品而農村人繼續買權健、一線城市子女干著急的各種新聞了。
北京胸科醫院副院長李亮在論壇上表示,醫生們要“將難懂的專業知識轉換為用戶易懂的語言,將一線的科普知識傳播到更廣的三、四線等新興市場中去”,在恰當的醫療健康知識方面,新興市場除了無法被證實的朋友圈轉發,更可能的方式就是通過趣頭條這樣的內容平臺獲取,顯然趣頭條號“放心看計劃”在這個過程中占了新興市場入口的便宜。
2、新興市場被改變的醫療現實,逐步推進大健康內容需求的旺盛
除了有入口,新興市場健康內容需求也在膨脹。
政府工作報告特地提了分級診療,而3月8日,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又強調“大力度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進一步合理調整醫療衛生資源”。這一表態與去年衛健委8月《關于進一步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通知》一脈相承,后者把“下沉”重點聚焦在慢性病管理上。
3億患者,慢性病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最大的公開衛生問題(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這其中,新興市場地區患者占據主體,按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農村、不富裕地區的慢性病罹患率遠高于富裕地區,此外,常發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長期面臨低用藥依存度(缺乏健康意識或因經濟問題,不按時服藥、服藥不足,公開數據是27%)問題。
大健康內容讓用戶更關注自己的健康,現在,國家層面的醫療政策下沉,新興市場在健康保健、疾病防治尤其是慢病方面的健康知識內容將被長期關注,畢竟,一個糖尿病患者或其親屬對血糖、胰島素、眼底病變等內容將會有著持續的強粘性。
而慢性病,只是新興市場內容機遇的一個方面。所有這些都給了創作者在趣頭條號平臺上施展的機會。這里并不認為趣頭條一開始創立就想到了這一層面,這是隨著時間推進天上給新興市場掉下的內容餡餅,只是砸到了趣頭條號和它的內容創作者身上。
總得來看,新興市場的特殊性與潛力,讓趣頭條號反而成了大健康內容創作者最恰當的選擇,固有印象中對趣頭條頗有意見的人可能無法接受,但這卻是現實。
縱向深度發展,大健康內容創作者對趣頭條號“扶持”還有“特殊需求”
趣頭條號當然對創作者進行了扶持,好借勢打響大健康內容生態的算盤。“放心看計劃”中少不了流量與人民幣,例如宣稱每天將超5000萬的流量提供給健康、養生、育兒三大領域內的優質創作者,每月投入百萬元用于優質內容扶持,此外,還給予特定的優質健康內容創作者最高每月3萬元的保底收入。
從創作者角度,流量與錢自然是最直接的激勵。但既然是做新興市場+大健康這個被雙重標記的內容領域,創作者還面臨新的麻煩和需求,不解決的話再多的流量與錢也只能熱鬧一陣,創作者隨時離場。至少兩個方面的麻煩,趣頭條要“替”創作者解決:
1、內容傳播的“謠言公式”被“健康+新興市場”的組合完美最大化
謠言是內容領域揮之不去的陰影,健康內容已經公認受害最重,想寫點東西的創作者在各個內容平臺面往往臨劣幣驅逐良幣的境況(聳人聽聞的健康謠言往往流量很大)。
知名傳播學者克羅斯曾對謠言傳播的速度和能量有過公式化總結: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眾批判能力。
健康對普通人來說重要性無疑最高(至少多數人是這樣),而大健康領域龐雜的信息、高門檻的學習過程、五花八門的說法、沒有確證的個案等等又使得模糊性空間很大,現在,在趣頭條平臺上,新興市場用戶又把“公眾批判能力”這個“除數”變得更小,如此,等于號左邊的“謠言”被最大化。
趣頭條不傻,肯定知道創作者與讀者擔心所在,據稱趣頭條號下狠手一次性清理了健康類賬號總量近20%的“涉低質內容”賬號,且對健康、養生、育兒頻道的全部創作者一律要求入駐資質,號稱內容“均通過機器+人工雙重審核機制”。
趣頭條號宣稱聯合業內權威醫師、專家組成“謠言監測站”很明顯就是沖著謠言來的,專門的健康科普辟謠活動可看作回應外部與創作者關切的一種必須為之的表態。
2、大健康內容擁有典型的“兩級傳播”模式,創作者更依賴IP驅動影響力
醫療大健康領域的IP化趨勢已經持續多年,在微博上有300萬粉絲的于鶯,憑借名字成立公司(張強醫生集團)的張強,在兒科領域寶媽粉絲無數的崔玉濤……到了現在,丁香醫生、春雨醫生等機構IP紛紛冒出。
在內容傳播領域有一種“兩級傳播”模式,簡言之,那些一端的信息量特別復雜,另一端的受眾特別多的時候,信息的傳播不是直接端到端的一級,而是由某些人充當“中間樞紐”統合知識統一輸出,形成兩級傳播。
健康內容十分符合兩級傳播模型,受眾不可估量,內容十分龐雜,長期信任積累后,“中間樞紐”就變成了IP,于鶯、張強、崔玉濤以及丁香醫生、春雨醫生皆是如此,丁香醫生常常會集中推出辟謠專題,就是典型的“兩級傳播”。
也由此,IP對大健康內容創造者十分重要,它是醫療大健康的內容傳播模式決定的。而且,不得不承認的是,相對一二線用戶,趣頭條的新興市場用戶獨立探索的欲望更低,更容易被“中間級”所引導(就看是正常引導還是不懷好意,保健品專家也是兩級傳播的IP),內容創作者的IP效應更容易形成、價值影響力也更大。
趣頭條號顯然知道IP在大健康內容領域的價值,為創作者提供了名為“健康IP養成”的運營政策,選擇有潛力、有特色的創作者,除了流量,還宣稱提供“內容創作與運營技巧上的1對1專屬引導”,并優先加入“放心看”簽約計劃,“幫助優質創作者迅速聚合粉絲,提升內容價值、豐富變現方式”。
是否有效執行暫且不論,態度應該不假。趣頭條當然希望所有趣頭條號上創作者都“過得好一點”,但通過醫療健康內容的專業形象,被不太友好的輿論纏繞的趣頭條有可能為自己樹立更積極的大眾印象,在健康IP這件事上,趣頭條與創作者的相互利益關系實際上更為緊密。
這從趣頭條另一個動作也能看出來。從公開資料看,趣頭條號已與國內多家知名三甲醫院及相關醫師建立合作,一方面打算“送‘醫’下鄉”,選擇平臺上新興市場用戶最關心的病癥,組織醫師到市縣鄉村義診,另一方面,還在內容輸出之外,把這些專業醫療聚攏打造“專業健康咨詢團”,讓用戶先提健康內容需求再進行內容輸出,靠“健康”提升品牌形象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
這不難理解,畢竟,在公眾心中若只是一個“刷”普通健康內容信息流的平臺,醫生、醫療機構等主力創作者群體怕是不會買賬,長久來看即便新興市場用戶也會跑掉。
總而言之,對大健康內容創作者而言,趣頭條客觀上具備平臺間橫向的相對優勢,其流量、現金之外的種種生態營造動作也在積極解決新興市場+大健康內容面臨的獨特麻煩,使創作者入駐后能深度發展。只不過,高收益意味著高付出,特殊的玩法讓大健康內容生態營造的過程顯然還需要更多資源與精力投入,更復雜與長期的運營在等著趣頭條。
*此內容為【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完】曾響鈴
曾響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