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有著20年發展歷史的中國互聯網,行軍的浪潮從未有過像這兩年的一致性。
企業核心競爭力朝技術靠近,戰略發展方向往B端發力,內部優化著重在人才組織優化和年輕管理者培養。這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執行最為堅決的,當屬BAT。
曾經被市值而劃分的BAT,早已經脫離了單獨對市值數字追逐的游戲,更多時候,它們需要肩負起中國互聯網未來走向的方向標和表率責任。
20年的BAT各自都有堅不可摧的核心業務優勢,相對都有穩定護城河,但如果要高效持久地完成戰略的執行,以及在未來取得強勁的發展動力,那么人才培養機制和組織結構的優化,就成為了最關鍵的工作。
當下,這場高管年輕化的革新,在BAT中都已經在開始有序執行。
01|BAT需要“年輕化”
去年11月,騰訊總裁劉熾平宣布,將啟動青年英才計劃,每年將有20%晉升機會提供給青年員工。
今年3月,騰訊開始裁撤一批中層干部,整個騰訊大概有兩百多名中干,此輪調整比例約為10%。騰訊中干主要包括助理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級別。
阿里巴巴在人才年輕化工作中也絲毫不敢松懈。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阿里在職員工總數超過8萬,其中90后接近3萬人,全員平均年齡僅31歲;骨干員工平均年齡34歲,其中80后、90后比例高達85%;核心管理層中80后比例是14%,還有3名80后集團高管,其中包括85后的淘寶兼天貓總裁蔣凡,馬云也表示將于今年9月卸任退休。
今年3月,百度李彥宏也通過內部信表示,選拔更多的8090后年輕人進入管理層。同時,百度也推出了高管退休計劃,百度總裁張亞勤、人力資源高級副總裁劉輝,先后加入退休計劃。
對于人才血液更新的舉措,BAT如此統一的步伐都指向了同一個目標——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力量,為公司帶來更持久的發展動力。
02|人民想念BAT
在2017年曾有一篇名為《人民想念周鴻祎》的文章在互聯網從業者的社交媒體上被瘋傳,后來周鴻祎還對此回文。
周鴻祎說,人民其實并不是想念我,只是想念互聯網炮火的聲音。確實,中國的互聯網這兩年確實顯得有些臃腫和安逸了,那種該有的激情和奮進似乎消失殆盡了。
讓更多年輕人站到臺前,這是互聯網發展周期做出了自然選擇,是事物發展不可逆的進化趨勢。
曾幾何時,在中國互聯網的草莽時代,一批偉大的創業者和企業接踵而至,成就了中國互聯網的最好時代,也才能有如今在世界舞臺上的輝煌。
正是因為當年的那些年輕人,才有了互聯網意氣風發的黃金歲月。我們口中的互聯網大佬在當年,也都是如今需要被推到臺前的年輕人。
馬云35歲創辦阿里、李彥宏31歲創辦百度、馬化騰27歲創辦騰訊、王志東31歲創辦新浪、張朝陽34歲創辦搜狐、丁磊27歲創辦網易。即便是后來的TMD也大致如此,王興創辦美團時31歲,程維31歲創辦滴滴,今日頭條成立時張一鳴29歲。
就像周鴻祎所說的一樣,人民也不是想念BAT,而是想念那個能有更多沖勁,更多創新,為中國互聯網帶來更多活力和價值的年輕航手們。從高管到基層,都需要更清晰地聽到世界互聯網最前沿陣地炮火的聲音。
03|行業需要年輕人賦新生
在BAT移動轉型和二次爆發的賽道進程中,相比于AT的市值和成績,百度受到更多了的質疑,不過這也讓百度成為BAT中最渴望改變的一個。如虎嗅文章《那個能打的百度,回來了》中寫到的一樣,在擊敗谷歌,穩居搜索行業再無對手之后,百度松懈了。
不過如今通過年度營收破千億,春晚成功一戰以及小度智能音箱和無人駕駛的快速發展,百度正在全力回歸。
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更持久的企業發展耐力和戰略執行,百度也一樣開始了組織架構優化和人才培養機制的完善。百度的回歸,也帶來了一個更年輕的自己。
當外界疑慮這次行業進行的人才優化動作會不會也是一次虎頭蛇尾的宣傳口號時,百度率先用切實行動,做出了表率和決心。
今年2月,百度集團發布內部郵件,宣布對三位副總裁進行干部輪崗調整,3月推出高管退休計劃??偛脧垇喦谂c人力資源高級副總裁劉輝,申請加入計劃,為踐行公司人才戰略執行做出積極推動。
一連串的動作,讓外界驚呼:百度是真的要奮發圖強了。
客觀來說,這只是百度一直在努力完善人才機制工作的一個外在表現,實際上在更多層面上的管理干部年輕化,也在更早和更深入地進行。
在最近一次李彥宏的內容講話中就提到:現在大的趨勢就是這樣——
技術創新非???,市場變化非???,像短視頻、小視頻這種產品,如果不是20、30歲的年輕人,確實沒有太好的感覺,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要有年輕干部頂上來。從機制上,我們必須有一個能夠發現、培養出優秀年輕干部的機制。
移動產品從最初的能看、能玩、能用,到現在的個性標簽、智能分發、跨屏聯動等等,更多的創新方式和更多的前沿技術開始以更深的方式介入到其中。年輕的嗅覺和敏感度,成為互聯網產品競爭中越來越重要的關鍵因素。
如今互聯網產業不斷向線下和中小企業拓展,行業向B端產品滲透,以及智能云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興起,年輕人才的培養和上升機制,對于每一個處于拐點時期的互聯網企業,都顯得愈發重要。下一場互聯網對抗之爭中,需要年輕人為企業提供新生的力量。
04|互聯網界的“生物進化論”
近期馬云的996言論在網絡中得到了巨大的爭議,網民立場也是褒貶不一,各站一邊。即便已經明知具有一定“風險”,但馬云依舊三番五次站出來為996言論與外界反對聲音對抗。
一向張弛有度的馬云如此“反常”,其實是真實地反應出了上一代互聯網大佬對于未來的擔憂和期翼。
從另一個“友善”的角度去理解,996并不一定非要員工在時效上達成一種強制化的要求,更多的是,希望員工保持一種奮進的年輕狀態,996是被迫拿出的“試金石”。
那些經歷過互聯網刀耕火種時代的從業者們,怎么能對安逸、萎靡的團隊狀態視而不見。
雖然這種以年紀為重要參考緯度的人才優化機制對“老人”略顯殘忍,但為了行業的長遠發展,又不得不直視這種“自然選擇”。更充沛的精力、更敏感的嗅覺、更前沿的技能,這些企業訴求都不得不讓年輕化成為團隊組織機制的重要參考標準。
馬云在有明知可能得罪輿情下,依然站出來為996背書,從某些角度來看,其實是一種責任擔當,就算承受非議也要表達作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企業之一,阿里巴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大家心知肚明,這不僅僅是阿里巴巴的標準,這更是中國互聯網想要贏下下一個時代需要的標準。
當然,勇者不僅僅是馬云,還有百度、騰訊等眾多互聯網企業中那些支持企業人才優化的管理者們,他們用理解、支持、退休,為年輕人鋪好登上舞臺的臺階。
中國互聯網下一個最好的時代似乎不會太遠,年輕人,你們準備好了嗎?
來源:一點財經(yidiancaijing)
作者: 秦 卓
編輯: 劉 煜
校審:蘇慕凝
秦 卓</p> <p>編輯: 劉 煜</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