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東方亦落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在朝著快速而便捷的方向發展。從內容為王到流量為王,“忠實”地遵循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規律。如何在“快”的同時吸引人們已經被分割得支離破碎的注意力?流量造假這條灰色產業鏈為此提供了“捷徑”。
流量造假受到關注,是因為央視在今年2月的新聞中揭露了娛樂圈當紅流量造假的亂象,易烊千璽、蔡徐坤、朱一龍等頂級流量紛紛“中槍”,也引發了人們對娛樂圈新一輪的聲討熱潮。
其實在更早的2018年9月,中央共青團的官微就曾經對轉發量1億的微博提出質疑。因為根據新浪微博2018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來看,截至2018年3月,微博月活躍用戶數為4.11億,相當于每4個用戶里就有一個人轉發,但這顯然不可能。
而在今年1月,人民日報官微發起話題稱微博轉發量最多限制在100萬,受到了許多網友的贊同。
那么這些虛假數據到底是怎么來的?以微博為例,按理說每個用戶只能點贊一次,但轉發評論次數不受限。“刷票”行為由此出現,許多粉絲和水軍會瘋狂轉發評論愛豆相關的微博,當有愛豆的負面消息,粉絲還會“控評”,這些行為都會產生巨大的流量。
而流量意味著利益,許多人看到其中的利益,就刻意制造話題,甚至是制造矛盾引起爭端。在這個過程中粉絲好像是被利用了,但實際上粉絲們在流量造假的過程中也找到了存在感和歸屬感。最終別有用心者賺的盆滿缽滿,粉絲借此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在各種資本營造的虛假流量數據中,優質真實的內容被劣幣驅逐,輿論環境愈加惡劣,最終受傷的是大眾。
除了娛樂圈在互聯網中進行流量造假,互聯網行業本身也存在這種現象。電商平臺中的店鋪、公眾號、APP都與流量脫不開干系,由此催生了刷單、刷量、加粉等灰色產業鏈,而且其行為常常是沒有底線的。
在這條產業鏈中,從業者會購買大量的手機,這些手機中都有自動軟件,能夠重復在應用商店中下載和安裝軟件。不斷重復此過程就能用一部手機達到推廣APP的目的,而多部手機同時進行此操作,軟件的下載安裝量無疑會成倍增長。我們在以往的新聞中也看過被打掉的犯罪團伙甚至會用手機組成一面“手機墻”,每部手機都在進行相似的操作。
至于電商平臺刷單,則更為大眾所熟知。早幾年的互聯網中,隨處可見招人刷單的廣告,給出的條件也是相當誘人,例如在家即可完成、月入過萬之類的。但實際上那只不過是一份相當無聊又累人的工作,而且其本質可看做是有組織的詐騙。此后淘寶等電商平臺對刷單現象大力整治,曾經刷過單的賬號被限制了種種權限,而“刷單組織”也頻頻被封。
說到底,一切的流量造假行為都逃不開利益二字。通過一些手段吸引流量當然無可厚非,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一切向“錢”看而拋卻底線,將貽害無窮。
對于此種亂象,相關平臺和機構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愛奇藝、優酷等關閉前臺播放量顯示,以用戶的討論度、互動量等多維度指標進行熱度衡量,而央視的關注也促使相關部門對流量造假的現象進行治理,相信這樣的努力能給大眾一個正常有序的互聯網環境,而不再以虛假的流量作為重要標準。
最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