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凡是不掙錢的創業,都是耍流氓!”雖已時隔2年之久,但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洪泰基金聯合創始人俞敏洪演講中的這句話讓我記憶猶新。
并非因其措辭激烈才刻在我的記憶中,而是其中“不掙錢”與“耍流氓”的結合直指商業的核心。把諸多“空談夢想畫大餅”公司的遮羞布一把撕扯下來。
這句話放在網貸行業中同樣適用。
根據第三方網貸之家的數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保持在線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數量已不足900家。目前的市場規模已直接倒回了2014年。2014年5月,正常運營的P2P網貸平臺首次突破1000家;2016年高峰期正常運營的數量為2603家。
“風控閉環”、“大數據”、“成交規模”等等,這些概念都是各家網貸平臺主要宣傳的核心。但“盈利”作為一家企業的核心,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今年5月份,你我貸母公司嘉銀金科成為2019年首家上市的中概股。一個月后,在其發布的一季度財報中顯示,嘉銀金科凈收入為7.313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為2.947億元人民幣。目前你我貸在第三方數據中平臺排名位列第9,而這個排名僅僅是在2019年6月份之后達到的成績。
這個盈利水平能夠說明多少情況呢?根據業內相關統計,截至今年4月30日前(信披要求)已公布2018年財務數據的66家平臺中,77.27%的平臺實現盈利。包括你我貸在內共有10家凈利潤過億元,占比15.15%。
不論各家平臺是如何描述自己的風控模型,還是以各種方式闡述自身在資產端的布局取得較大優勢,這些能力都會在信披數據上得到驗證,尤其是盈利能力。嘉銀金科保持持久穩定的盈利能力,是其旗下你我貸平臺整體經營能力的體現,更是擁抱合規良性發展的基礎。從近一年網貸行業的整體數據看,平臺數量大幅度減少,而經過6月份這波小的雷潮,行業的洗牌暫時還不會停止,但這也是行業健康穩健的過程。有問題的平臺在合規化過程中都會被“自我淘汰”。
畢竟“賺錢”能力就是企業的“造血”能力。
何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