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社保知識,小龍蝦每日分享第234期,歡迎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社會救助知識的第三點:臨時救助。一、政策依據及標準主要的政策文件為《X市XX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X市X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臨時救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X區政辦發〔2020〕
社保知識,小龍蝦每日分享第234期,歡迎關注!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社會救助知識的第三點:臨時救助。
一、政策依據及標準
主要的政策文件為《X市XX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X市X區進一步加強和 改進臨時救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X區政辦發〔2020〕X號)
《通知》中明確了臨時救助的標準:
原則上一事一救,一個家庭或個人1年內臨時救助不超過 2 次。
單次救助金額根據家庭人口、收入、剛性支出等實際困難程度確定,
一般不高于 3000 元,年累計救助金額一般不高于 6000 元。
各地的標準可能不一樣,存在地區性差異。
前段時間民生領取大排查,一戶男人股骨頭壞死,做手術期間又摔傷,女人回來照顧。全家就沒有收入,本身又沒有存款。于是單次申請了6000元的臨時救助金。
二、臨時救助分類及標準
1、急難型救助
因火災、重大交通事故、溺水、人身傷害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員突發重大疾病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難等原因,造成家庭產生大額支出,且家庭自身無力承擔,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需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家庭或個人。
這個是臨時救助最多的分類,基本上包含了各種意外事故、疾病等原因。比如突發心臟病、突發車禍等等。
唯一的劣勢就在于金額太少,只有3000至6000元,真的只能起到“臨時”作用。
2、支出型救助
因教育、醫療等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在提出申請之前 6 個月內,家庭可支配收入扣除個人自付醫療、教育等生活必需支出后(即已扣除政府補助和社會幫扶后的個人自付部分),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XX區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家庭。
舉個例子就容易理解:
張某某是低保戶,家中孩子之前是義務教育,教育支出不高,今年孩子上高中,需要支付相對較高的學費,此時就可以申請支出型臨時救助。
3、其他救助
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突發公共事件,需要開展緊急轉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以及屬于疾病應急救助范圍的,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這個是針對所有人員的,而不是某部分人員的。
比如,某某村突發泥石流,全村轉移,此時民政會給轉移人員進行臨時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這里的臨時救助沒有金額限制,當然也不會發放金額,大多數以物資為主。
三、不予救助的情形
因打架斗毆、賭博、吸毒等原因導致家庭生活困難的。法定贍(撫、扶)養人未按規定履行義務的。
家庭成員有勞動能力,而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勞動或拒絕就業的。
拒絕有關部門調查家庭收入情況,隱瞞或不提供家庭真實收入情況,出具家庭收入虛假證明的。
參與或從事其他政策和法律明令禁止的活動的,或受到處罰導致生活困難的。
今天的分享完畢,知道大家覺得是否有道理,或者說出你的意見與看法,歡迎留言、轉發、收藏和點贊四連!
王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