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骨關節炎問題,特別是沒有特別明顯誘因的原發性骨性關節炎,與年齡的增長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出現骨關節炎問題的幾率會逐漸升高,調查研究發現,65歲以上人群中,有一半左右的人都有骨關節炎的問題。骨關節炎最典型的癥狀就是骨關節的
骨關節炎問題,特別是沒有特別明顯誘因的原發性骨性關節炎,與年齡的增長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出現骨關節炎問題的幾率會逐漸升高,調查研究發現,65歲以上人群中,有一半左右的人都有骨關節炎的問題。
骨關節炎最典型的癥狀就是骨關節的疼痛癥狀,通常會在活動后加重,而休息后會有所好轉,在醫生診斷過程中,按壓相關關節部位同樣會有壓痛感,嚴重者會伴有腫脹癥狀,壓痛感往往也更明顯;骨關節炎還會導致關節的活動受限,一般以膝關節、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在晨起后會發生關節僵硬及發緊感,但通常持續時間不超過30分鐘,除了疼痛和關節活動受限以外,骨關節炎還可能會導致骨關節畸形,骨摩擦感以及肌肉萎縮等癥狀都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很多朋友出現關節疼痛的問題,總想著能夠吃一些應用安全而又有效的藥物來緩解改善,氨基葡萄糖的各種藥物制劑和保健品,就是被宣傳的比較多的一類產品,骨關節疼痛,有骨關節炎問題的朋友,吃氨糖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嗎?真的能有效改善并延緩病情嗎?我們就來聊一下這方面的話題。
治療骨關節炎問題,氨糖不是首選藥物
氨基葡萄糖,是一種天然的氨基單糖,通常都是從螃蟹或其他的海洋帶殼生物中提取而得到。氨基葡萄糖是一種內源性的關節軟骨營養物質替代物,是構成關節滑液中重要物質透明質酸的重要結構成分,而從生理功能上來說,氨基葡萄糖能夠刺激關節軟骨產生蛋白聚糖,提高軟骨修復能力,抑制關節軟骨的水解破壞,從這些作用上來說,氨基葡萄糖確實是對關節部位具有良好生理功能的營養物質。
外源性補充氨基葡萄糖緩解骨關節炎癥的方法,曾在上世紀90年代就在國外,特別是美國風行一時,而一些相關的正向的臨床研究數據,也多是出自那個時期,而隨著氨基葡萄糖應用的廣泛傳播,氨基葡萄糖對骨關節炎治療緩解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卻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補充氨基葡萄糖,對于骨關節炎問題,沒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不同的研究對同一種藥物的療效得出有效或者無效的結論,這種情況,一方面相關研究可能存在帶有利益相關性以外,氨糖產品質量的參差不齊,研究對象的選擇以及統計方式方面的差異,都是造成研究結果出現差異的可能原因,但總體上來說,外源性氨糖作為一種緩解骨關節炎癥的治療方式,目前還沒有特別明確的臨床證據支持來證明它具有明顯的有效性。
也正是由于臨床研究數據的不足和不確定性,目前國內外的骨關節炎指南都沒有將氨基葡萄糖作為一線治療藥物來推薦,歐洲的指南中給出的結論是鹽酸氨糖無效,而硫酸氨糖可能有效,美國的指南則指出氨糖是不推薦使用的藥物,我國2018年發布的《骨關節炎診療指南》中,則將氨糖作為了一種“緩解骨關節炎癥狀的慢作用藥物”來進行推薦,也就是說,目前對于氨糖治療和緩解骨關節炎問題,臨床療效上仍然存在一定的爭議,對有癥狀的骨關節炎患者,可以選擇性的使用。
而在氨糖的實際應用中,也確實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性,有的患者吃了氨糖以后,骨關節疼痛的問題會得到明顯的改善,而且沒有什么不良反應發生,而有的患者則可能吃了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氨糖,骨關節炎問題沒有任何改善,甚至還會引起消化道不適,過敏等不良反應癥狀。因此,對于有骨關節炎問題的老年朋友來說,結合對自身的療效情況來選擇性應用,一般建議,如果服用氨糖3~6個月的時間,骨關節炎的癥狀有明顯的改善或緩解,而且身體沒有出現不可耐受的不良反應,就可以考慮繼續長期服用;而如果對于服用一段時間無效的患者,或者是出現身體不可耐受不良反應的患者,就不建議繼續長期服用了,畢竟這種藥物或保健品價格也不低,沒有效果,當然就可以不吃。
骨關節炎治療,還有哪些藥物可以用?
氨糖不是治療骨關節炎的常規推薦藥物,也不是一線藥物,那么治療骨關節炎問題,還有哪些藥物是常規的治療藥物呢?在這里為大家介紹2類藥物,這兩類藥物的臨床推薦地位,要高于氨糖,是更常見的骨關節炎治療藥物。
第一類藥物就是非甾體抗炎藥物。雖然也有一定的不良反應風險,但這類藥物目前仍然是治療骨關節炎的一線藥物和最常見藥物。非甾體抗炎藥有很多種,從較老的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吲哚美辛到較新型的藥物氟比洛芬,塞來昔布,依托考昔等等,都屬于這類藥物。非甾體抗炎藥物,具有較好的鎮痛作用,同時還能夠抑制炎性反應,是治療骨關節炎的臨床常用藥物。
從給藥方式上來說,非甾體抗炎藥物治療骨關節炎,有局部給藥和全身給藥兩種方式,局部給藥主要是通過外用藥物,透皮吸收的方式來緩解關節疼痛的方式,這種方式能夠一般都能夠有效地緩解輕中度的關節疼痛問題,而且能夠大大減少口服藥物帶來的胃腸道不良反應風險,一般推薦口服藥物前,可以先考慮用局部外用藥物的方式來治療。
全身給藥方式主要是口服藥物、栓劑、針劑等,口服藥物的方式最為常見,用藥原則是,用藥前應該評估消化道出血風險以及心、腦、腎不良影響風險,用藥劑量選擇上,應當根據不同個體,個性化選擇,盡量選擇低劑量的有效劑量來服用,在長期用藥的過程中,還應該結合病情定期進行相應的檢查。
骨關節炎用藥的第二類藥物,是骨關節腔注射藥物,能夠有效的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但作為一種侵入性的治療方式,注意做好無菌操作,避免感染風險也是值得特別注意的。
骨關節腔注射的藥物常見的有玻璃酸鈉注射液,通過外源性的補充骨關節滑液中的玻璃酸鈉,能夠有效的緩解輕中度骨關節炎疼痛,改善關節功能,用藥安全性一般較高,合理應用能夠減少鎮痛藥物的用藥量,對于早、中期骨關節炎患者,效果一般更加明顯。除了玻璃酸鈉注射液以外,糖皮質激素、醫用幾丁糖等,也是骨關節腔注射常用的藥物,可以結合具體情況來選擇應用。#謠零零計劃#
張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