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最近去參加了一個商業協會的交流會,認識了一位經營KTV、酒店、足浴中心的創始人。因為他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大家都叫他二哥。大家閑聊時就聊起了二哥經營的KTV生意。大家都知道KTV這個行業一年不如一年,加上遭受疫情的洗禮,KTV門店從2015年
最近去參加了一個商業協會的交流會,認識了一位經營KTV、酒店、足浴中心的創始人。
因為他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大家都叫他二哥。
大家閑聊時就聊起了二哥經營的KTV生意。
大家都知道KTV這個行業一年不如一年,加上遭受疫情的洗禮,KTV門店從2015年的12萬家,下降到只剩6萬家,而且倒閉潮根本停不下來。
很多人都分析其中原因,無外乎就是:年輕人習慣改變、成本高、版權限制、互聯網KTV的競爭等等。但這都沒有直擊到痛點。
大家問二哥現在的KTV生意是盈利還是虧損呢?二哥的回答很驚人!
他說:
從2015年KTV達到頂峰前,我就開始拋售KTV 門店,2019年7月,拋售完畢,這些轉讓費加起來還賺了幾百萬。收回來的這些錢,我既沒買房也沒投實業,而是全都進入了金融市場,這幾年下來,也差不多翻倍了。
大家不由得豎起大拇指,佩服他的先見之明。當前經營實體的,都在水深火熱中。
他當時是基于什么判斷出KTV要走下坡路的呢?
我把他的觀點濃縮一下呈現出來。
第一,看別人走過的路
雖然二哥的生意,黑白兩道都要通吃,但他自己并不是一個混混,他愛看歷史書。
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日本的卡拉ok、酒吧、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大行其道,發展非常迅速。
最主要的原因是:GDP增速保持兩位數,甚至有些年份達到逆天的48%!
在財富不斷增長的年代里,每個人不僅感覺自己很有錢,而且是越來越有錢,所以就非常舍得消費,貸款超前消費大行其道。
在那個時候,日本人也跟中國人一樣,熱衷于買房,人人都瘋了一樣的貸款買,并相信房價永遠不會跌,于是房價就不斷地上漲。銀行此時也毫不顧忌風險的借錢出去。
看著自己的房子越來越值錢,人們心中就有一種幻覺,覺得自己很富裕。所以消費起來絕不含糊。這個叫做財富效應!
卡拉ok是70年代剛興起的行業,門店太少,需求太多,供不應求,只要開店都會賺錢。
于是大量的人都涌入這個行業,門店數量增長速度極快。到了80年代末的時候,達到頂點。
但即便是這樣,門店還是賺錢,因為大家的消費意愿沒有降低。
轉折點發生在90年代日本樓市崩盤,老百姓瞬間感到自己的財富大量縮水,所以減少消費。
其實房子還是那些房子,只是價格降下來了,大家就覺得自己沒錢了。但仔細想想,在房價很高的時候,為啥就覺得自己很富有呢?
1995年以后,GDP增速陷入停滯狀態。這非常有殺傷力,導致國民收入無法增長,然后大家就不愿意花錢消費了。于是唱卡拉ok的意愿就降到了冰點。
此時,卡拉OK門店已經嚴重供過于求,價格戰開打。收入和利潤率不斷降低,門店大量倒閉。
二哥說了一句很值得細品的話:衰退的唯一理由就是繁榮!
當所有人都高唱戰歌的時候,轉折點就不遠了。
當所有人都感覺危機就在身邊的時候,再跑就來不及了。
2013年,二哥看到李嘉誠加速拋售內地房產時,就有所警覺。
這些富人不會在房價最高的時候拋售,因為他們的資產量太大,到那個時候就賣不出去了。所以他們總是早早就開始出手,不賺最后一個銅板。
緊接著的第二步,他就把人民幣換成美元;
第三步則是把錢轉移到海外,多元化投資其他產業,以降低資產的整體風險。
仔細看看李嘉誠做過的所有生意,都是這個套路。
當繁榮再次回頭時,他又會回來抄底。
所以二哥在KTV行業最繁榮的時候,開始出售這些門店。因為一旦等到衰退,就沒人接手了。
結果他還是慢了一拍,2018年以后賣出的3家門店就非常吃力,而且還虧了。
這跟現在拋售房子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第二,洞察大趨勢下的行業變化
還是以日本為例,日本從90年代初開始,有兩個看得見的大趨勢:老齡化和分化內卷!
這造成三個結果: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日本的KTV發生了如下變化:
1.在KTV看不到年輕人的身影,老年人扎堆。
2.老年人既沒有消費的意愿,也沒有消費的能力(熬不起夜,喝不起酒),KTV的經營很慘淡。
3.為了促進老年人在KTV的消費,門店就推出餐飲服務,變著花樣的賺老年人的錢。他們還通過在包間投放廣告來創收。
毫不夸張地說,KTV已經變成了養老院。
年輕人去哪兒了呢?
一類年輕人單身,低欲望,壓根就不想消費;連女朋友都懶得談,更何況是出門社交呢?
另一類年輕人收入一般,在結婚、養娃、養房的壓力下,根本就消費不起。
仔細對比一下,咱們國家的年輕人跟日本也越來越像了。
別說社交了,就是吃飯都不愿出門,而點外賣。
即便愿意出去社交和消費的人,看看每個月到手的工資,扣除掉房貸、車貸、生活費、養娃的費用后就沒剩幾個錢了,想想還是算了。
即便那些拿著高薪的人,在996的工作壓力下,誰還有精力去唱K呢?
大家可以下午去KTV轉轉,清一色都是老年人。
為什么是老年人呢?因為他們有時間,但眼睛和頸椎都不行,不可能像年輕人這樣長時間玩手游、看頭條。
而KTV根本就不是靠包房賺錢的,沒有人消費酒水,他們根本就活不下去。
可大家再看看最近幾年的酒產量,都下降了40%!
老年人的身體喝不得,年輕人工作太忙,沒時間喝!
總結起來,KTV的衰落始于老齡化和社會分化內卷!
第三,算一算成本和收益
一家40間包房的KTV,每個月有多少成本開支?
之前在網上看到有一家連鎖KTV(10家店)的成本表:
人工成本:343萬;
租賃成本:182萬;
其他成本:26萬;
總成本:552萬。
平均到每家店的成本就是55萬。
注意,這里還沒有包括水電費、裝修和設備的折舊,這些費用至少每月有 4萬。
下午時段的包房費通常50元不到。即便40個都成交,也只有2000元!
一個月下來才6萬元。
所以,晚上如果沒人消費,鐵定是要血虧的。
那么問題來了,晚上能有多少收入呢?
大家感興趣的話,晚上可以去KTV瞧瞧。
反正疫情嚴控的幾個月,一個鬼影都看不到。
KTV的成本還遠不止這些,比如
1.現在不能用盜版了,每個月都要支出版權費;
2.團購平臺上做宣傳要給平臺10%左右的抽成;
3.打通黑白兩道也要花費不少公關費用;
4.為了拿到文化娛樂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餐飲服務許可證、衛生許可證、消防驗收許可證,這都是不小的花費。
這么仔細一算,還有幾個人敢碰這個行業呢?
自從去年疫情爆發,這個行業能活著的,估計都是賠著老本在堅持。
可疫情似乎沒有盡頭!
總結
KTV是如何一步一步演變成現在這個局面的?
第一,每個行業都是時代的產物,它的興起符合當時的趨勢,它的衰落也符合現在的趨勢。趨勢是一個系統性問題,不因人的意志而轉變;煤炭如此,服裝如此,外貿如此,以后的互聯網也如此。
第二,行業的過度繁榮后,都會面臨供應過度,需求不足。老齡化放大了供需的失衡,然后就會帶來嚴重的分化和內卷。
第三,失衡之后,收入和支出就會迎來逆轉,導致絕大多數玩家都虧損。
雖然衰退的唯一理由是繁榮,但繁榮的唯一理由也是衰退。
或許我們現在就是在用衰退孕育繁榮。
不過希望這個衰退溫柔一點,可控一點。
陳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