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友情提示本文字數約4千字閱讀需要5-10分鐘大連大顯背景大顯手機屬于大連大顯集團,手機和品牌標識為:1975年,大連顯像管廠建立,1976年左右以大連玻璃廠的一部分為基礎,開始生產黑白顯像管的玻殼。1986年,從日本東芝公司引進的黑白顯像管
友情提示
本文字數約4千字
閱讀需要5-10分鐘
大連大顯背景
大顯手機屬于大連大顯集團,手機和品牌標識為:
1975年,大連顯像管廠建立,1976年左右以大連玻璃廠的一部分為基礎,開始生產黑白顯像管的玻殼。
1986年,從日本東芝公司引進的黑白顯像管和電子槍生產線投產,那個時候廠長劉金堂把工廠管理的井井有條,黑白顯像管質量在中國首屈一指,電子槍和玻殼成為行業的老大,特別是電子槍是全國最搶手的商品。
當時劉金堂說,培養一個萬元戶分分鐘, 當時電子槍出廠價12.5元,中間商賣給各地的顯像管廠13.7元,一萬只電子槍的批條就是一個“萬元戶”。
那個時期青島顯像管廠,南京顯像管廠,安陽顯像管廠,石家莊顯像管廠等等都在大連求貨而不得。
隨后黑白電視機需求下降,1990年,大連顯像管廠開始引進日本東芝的彩管電子槍金屬零件的生產線,生產18英寸、21英寸的彩管電子槍金屬零件。
1993年,大顯接受日本東芝的來料加工,產品外銷到美國和日本,產品質量好,交貨及時,贏得了東芝的信任。
同年劉秉強接手大顯,3月,經過大連市政府批準,大顯改為股份制企業。
1993年8月,劉秉強擔任大連大顯股份有限公司、大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在這之前劉秉強曾擔任大連錄音器材廠副科長、副廠長,大連磁頭廠廠長、黨委書記,大連顯像管廠廠長。
1995年7月,成立大連大顯集團,下屬多個分公司和子公司。
1996年9月3日,大連大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上市發行價6.10元/股。
在劉秉強時代,大顯更上一層樓,企業產品顯像管電子槍和精密軸曾被譽為亞洲“第一槍”和“第一軸”。
上馬時不被看好的彩色顯像管零件成了大顯的拳頭產品,所有的彩管企業都來求購大顯的彩槍零件,否則就得進口,當時大顯是遼寧省電子行業旗艦單位,大連市的納稅大戶。劉秉強頗有方法,一手推動了企業上市,隨后又收購了破產的大連華錄集團,白撿了近十億的資產,又外遷工廠,把大連華錄的廠區由大顯開發公司建成了樓房,大掙了一把。
進軍手機領域
1998年,原本以生產黑白顯像管和電子槍及零部件為主的大顯通過改制、上市、聯合購并、資產重組、合資合作等一系列動作,已經發展成為配套能力較為齊全的綜合企業。這一年,大顯集團決定向通信信息產業轉身。
首先大顯利用思科技術,在國內首家自行開發出用于有線電視HFC網高速接入的電纜調制解調器,然后又利用朗訊技術,聯合開發出了“大顯”牌數字無繩電話。
此后不久,大顯又與摩托羅拉牽手,當時國家并沒有同意定點大顯作為一個手機廠,大顯當時也希望想找一個合作伙伴能開始這項工作,然后再去爭取國家的同意。如果一點基礎沒有,國家是不太可能批準的,但是沒有國家的定點,合作伙伴又不敢和前來合作,因為手機是個管制的產品。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摩托羅拉同意和大顯合作,而且用大顯的品牌,雙方達成協議:大顯向摩托羅拉出資全盤引進當時熱賣的L2000手機的技術,由大顯網絡系統有限公司建立生產線,合作生產出了大顯第一款手機GH300,并向摩托羅拉采購手機零配件。作為回應,摩托羅拉承諾向大顯逐步轉讓其手機技術,并停止生產L2000手機。
然而,在大顯的GH300手機下線后,摩托羅拉仍在生產L2000F、L20003W兩款“新”手機,大顯不但沒有買到摩托羅拉的技術,生產的手機也是嚴重滯銷。
2000年,大顯集團開始做進軍手機行業之前準備工作,組建大顯經銷有限公司(即后來的大顯通信有限公司),負責手機產品的市場營銷工作。
與摩托羅拉合作的失敗并沒有讓劉秉強止步。很快,韓國泛泰公司進入大顯的視野,這是一家在韓國專門生產GSM和CDMA手機的制造商,同摩托羅拉相比,誠意打動了大顯。
韓國泛泰株式會社成立于1991年3月,英文Pantech,1997年8月在韓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當時是韓國三大移動終端供應商之一,手機年產量已達960萬部,泛泰于2001年收購了韓國現代公司手機事業部。
2001年7月開始,由韓國泛泰提供技術,合作開發大顯D2100、D2200開始相繼下線,隨后還推出了D2300、D3100等系列手機
2001年8月30日,可能是劉秉強職業生涯中最為自豪的時刻之一,這一天,大顯被確定為東北地區惟一的CDMA手機生產廠家,也就是2G,大顯離手機又進了一步。
劉秉強曾說到:“除了錢,大顯在CDMA上幾乎沒有什么基礎,在拿到牌照后一直沒有大動作的關鍵原因,很顯然大顯要上CDMA,必須借助外力。
大顯內部的一位中層干部曾說“三星、LG我們都談過,但對方的姿態太高,籌碼太苛刻,我們難以接受。”
在拿到牌照之前,大顯就開始同韓國SK集團接觸,SK是韓國第三大企業集團,涉及電信、金融、物流、能源化工等諸多領域,1996年SK首次成功實現了CDMA的商用。由于SK自身集CDMA運營商和終端制造商于一身,韓國政府規定:SK移動每年在韓國的手機生產量不得超過120萬部。
但相比三星和LG在中國的鼎鼎大名相比,SK公司顯得不為人知,SK正打算改變這種局面,SK曾與中國聯通組建合資公司。
2002年,大顯憑借前面提到的那幾款手機和一款彩屏,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手機銷售量突破了30萬臺。
2003年,1月8日晚上,大顯集團董事長劉秉強接到一個神秘的電話,電話來自遼寧省省長:
“秉強,你好,我剛剛在中央一臺《晚間新聞》中看見了你們3100彩屏手機的廣告片,創意和表現都很不錯。這些年我一直都很關心遼寧的企業什么時候能夠真正的在全國打響,看來你們先邁出了這一步啊!這兩年手機項目成長得很快,市場空間很大,一定要抓住機遇,把大顯通信做成我們遼寧的金字招牌!”。
隨后遼寧省在給國務院領導的工作匯報中,把發展大顯手機列為遼寧省今后5年要做的8件大事之一。
2003年5月底,大顯首款CDMA滑蓋彩屏手機問世,五一前夕,目前國產品牌排名第一的波導宣布一次性將十幾款機型同時降價,單機降價力度最大的達500元;而康佳集團也不甘示弱,馬上對外宣布彩屏手機全線降價,最大降幅高達1108元。
2003年5月,大顯與碼分多址(CDMA)數字無線技術的先驅美國高通公司聯合宣布,合作在中國市場推出一款基于CDMA 1X網絡開發的BREW手機:大顯C618
2003年6月18日,大顯集團與韓國第三大手機制造商泛泰(Pantech)公司正式簽約,合資成立大連大顯泛泰通信有限公司,總投資額為6500萬美元。
在兩年前,雙方就已經開始眉目傳情,由泛泰提供技術的大顯D2100、D2200等幾款手機市場反應不俗。此次聯姻合作是以合資的形式,合資年限十五年,雙方出資比例大顯占70%,泛泰占30%,雙方都以現金出資,在中國國內市場用大顯的品牌,出口采用泛泰或者是其它經銷商的品牌。
2003年,大顯手機生產量達到了100萬部。不止在手機上,大連大顯高木模具有限公司、大連東芝廣播電視系統有限公司、大連中島精管有限公司相繼開工生產。
大顯前期的主要問題是知名度不高,也沒有請明星代言,直到與聯通合作贊助2003-2004賽季的CBA聯賽,以及以6000萬元投中2004年央視3個單元的黃金段位,品牌的認知度才漸漸提高。
對于做手機5年后才到中國最強勢的電視媒體投廣告,大顯的解釋是:過早投入大筆廣告費用,而其他工作沒有過硬的話,只能重蹈當年幾大廣告標王的覆轍。
2004年初,在中國聯通公司的CDMA手機集體采購計劃中,大顯C318和C608手機獲得大額采購訂單,C608手機的口號是:“我是玩E族”鮮,目標群體是青年一族。
劉秉強曾說:手機這個因為大家都不行,都是剛起步,那就是你早一步和晚一步的問題,盡管你比我早了兩年或三年,或是你現在有一定的技術隊伍,但是和這個行業需要相比,應該說都是小學生,都是剛入門,所以我們盡管比他們晚一點,我們如果組織好的話,我們完全有可能跟上這個市場。
2005年3月,深圳華為、青島海信、大連大顯泛泰、寧波奧克斯、江蘇高通一起獲得手機牌照,這是國家實行手機生產核準制以來核準的第一批企業。其中大顯獲得的是GSM牌照。
2005年下半年,大顯C100機型獲得中國聯通集采50萬部訂單。
2006年4月,大連市開始對大顯集團進行改制。北京新紀元以戰略投資者身份成為大顯集團的重要股東,占有大顯集團70%股權。
2008年1月25日,公司更名為大連大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經上海證券交易所核準,證券名稱由“大顯股份”變更為“大連控股”。
2011年,大顯集團國有股權徹底退出,北京新紀元成為大顯集團的控股股東,代威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至于大顯后來頻繁的買賣,復雜的資本關聯及操作博弈,不在我們的探討范圍。
2013 年,香港電腦通訊節上,大顯展示了一款新手機:大顯 N100i ,這款手機有什么神奇之處嗎,它是一部可以直接插在插座上充電的手機,在機背的右下角藏有一個可以伸出 A 型插頭機關,打開背蓋就可以將它伸出,背蓋還有兩個洞,所以可以將插頭伸出來之后把背蓋重新裝上。手機搭載聯發科MT6517 處理器,運行 Android 4.0.1,售價為 HK$599。
近幾年的大顯手機狀況
2011年前后,大顯開始專注老人機、功能機市場,即便4G時代到來,大顯也未有太多動作。
2015年12月,大顯終于出手,發布了新品手機:大顯R7。
采用了背部按壓式指紋,采用了華為mate7同款指紋芯片,指紋傳感器來自FPC,搭載和魅藍2同款的MT6735處理器,配備5英寸HD屏幕和2G+16G內存,運行系統為YUNOS,售價999元。
2016年1月,還發布了大顯7i 手機。
人走茶涼
2017年4月12日,*ST大控(大連控股)因公司涉嫌多項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2017年7月,大連證監局公布對大連控股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大連控股因存在三項信披違法行為,被大連證監局罰款60萬元;時任董事長代威、財務總監周成林被警告,并分別處以罰款30萬元、3萬元。
2017年,*ST大控出售青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5500萬股權,獲得7380萬元,才使得公司得沒有暫停上市。
2019年8月22-9月19,在連續20個交易日里,*ST大控收盤價格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觸及強制終止上市的標準。在二級市場里,股價低于1元的股票被稱為“仙股”,處在1元到2元之間的股票叫“準仙股”。9月20日,*ST大控正式停牌。
目前百度搜索大連控股,顯示結果如圖所示:
另外一邊,大顯泛泰網站依然可以打開,主要產品是一些智能手環、翻譯機、智能溫度計、按摩儀等,大顯泛泰也已經變賣,也不知道跟大顯手機還有幾分關系,慶幸的是產品上還有熟悉的DAXIAN標識。
曾經遍地的手機廠商,很多都逃不過人走茶涼的遭遇,在互聯網上都很難留下一絲痕跡。
《國產手機發展史》持續更新
歡迎關注公眾號[1973手機館]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部分數據來自網絡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