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真香!”在近兩年的互聯網世界中,這個詞已經成為了一個打臉專屬名詞,不過與我們所理解的啪啪打臉不一樣,在我的理解里,“真香”還蘊含著一種被打臉過后,由衷的思想轉變,沒錯,就是這么有深度!而作為非著名“車黑”,被我口誅筆伐過的車型真的是難以數
“真香!”
在近兩年的互聯網世界中,這個詞已經成為了一個打臉專屬名詞,不過與我們所理解的啪啪打臉不一樣,在我的理解里,“真香”還蘊含著一種被打臉過后,由衷的思想轉變,沒錯,就是這么有深度!
而作為非著名“車黑”,被我口誅筆伐過的車型真的是難以數清了,但是有那么一臺車卻是在被我罵完以后,又用實力讓我喊出了“真香!”
被罵慘了的“特供”保時捷
在2021年的年頭,為了紀念Boxster車型誕生25周年,保時捷為這臺兩座中置小跑車推出了限量的25周年紀念版車型,并號稱全球限量1250輛。對于保時捷來說,這款曾帶領他們“絕處逢生”的明星車型對于整個品牌的重要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而對于消費者而言,4.0L自然吸氣水平對置六缸發動機+6速手動的配置,更是讓這臺車不僅擁有非凡的紀念意義,同時還能擁有不俗的性能與駕駛樂趣。
然而,由于排放法規的限制以及車型策略的緣故,為保時捷貢獻最多銷量的中國市場,卻無法獲得原汁原味的718 Boxster 25周年紀念版,與海外版相比,中國版車型將不會擁有“鍵盤值”爆表的大排量自吸發動機,相反,我們只能買得到搭載2.5T水平對置四缸發動機的“特供版”車型。
也正是由于這點,讓這臺本該具備深遠意義的車型,成為了眾矢之的,許多人(包括我在內)都對保時捷的做法表達了不滿。更要命的是,這臺“特供版”718的要價,竟然高達98.6萬元起,只要稍微選配一下,落地價就已經分分鐘超越入門版的911了。
保時捷毫不留情地打臉
不過有時候,緣分就是這么一件奇怪的事情,就在“我罵保時捷1周年”之際,保時捷將這臺中規版718 25周年紀念版借給了我們,而這一次普通的試駕,最后卻演變成了一次大型真香現場。
按理說,寫到這里,我就應該開始報出一系列的數據,什么365馬力的最大功率、4.3秒的破百成績、290km/h的極速等,但是老實說,一切冰冷的參數,放到一臺掛著保時捷車標的敞篷跑車上時,其實都顯得不那么重要。因為這臺車打動人的絕非是客觀上的炸裂性能,而是那種通過主觀駕駛感受,讓人發自內心的愉悅。
毫不夸張地說,當我剛把車子從地庫開出馬路,我就已經意識到此前我對這臺車的攻擊,究竟有多么的幼稚。誠然,這臺中國版車型在絕對性能上一定是不如海外原版的,但是基于718 Boxster GTS打造而來的它,依舊是這個保時捷入門跑車家族中數一數二的性能好手。
包裹性極強的座椅以及手感細膩的轉向手感,都能讓你在真正把這臺車開動起來以前,就能瞬間進入“狀態”,用古天樂的普通話來說就是:“很想立刻炸(駕)死(駛)它!”
當然我也清楚,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這套帶記憶功能的自適應運動型座椅選裝價格為12500元,而近乎于無可挑剔的轉向手感,也是得益于價值3200元的動力轉向升級。對不起,我又俗氣了,我竟然對著一臺保時捷跑車討價還價,但是沒辦法,畢竟在本質上我并不是這臺車的目標消費者,身上的“市井之氣”一時半會確實很難扭轉過來。
為了洗刷掉這股市井氣,不顧第二天還要趕六點鐘的飛機的我,以試車的名義在下班時間將這臺車開了出去,在接女朋友的路上,我一路在做心理斗爭,不知道該不該撥動那個“開篷”按鈕,又或者該在什么時候開篷。是在某個紅綠燈的間隙?在女朋友向我走來的時候?又或者在堵車的車流之中呢?我努力地在腦中搜索著電視劇里的富二代是怎么開跑車的,最后的結果是,在女朋友上車以后,我試探性地問了一句:“要不要把篷打開?”
哈,我這個假車主。
而在開了篷以后,這臺車的魅力才真正顯現出來,雖然一路上都要承受著來自公交車乘客的異樣目光,但是頭頂不斷掠過的路燈以及無敵的開揚感,很快就讓我享受起了敞篷的快樂。
曾幾何時,我也覺得在城市內開敞篷車吸尾氣是一件很傻X的事情,但是直到現在我才明白,那只是我不懂有錢人的快樂。
我不知道在我手忙腳亂地尋找杯座,以及挖掘稀有的儲物空間時,旁邊的司機有否看出來我并非真正的車主,但是至少在某一個瞬間,我是真的產生了自己就是一位“尊貴的保時捷車主”的錯覺。
再差,都是保時捷
在回到公司,重新坐到自己的GTI之前,我已經想好了一萬個形容這臺718 Boxster 25周年紀念版駕駛感受的詞語,但是當我開回自己的車,那種落差感使我瞬間明白,一切的文字都是蒼白無力的,這臺車極強的主觀駕駛是三言兩語難以描述的,而它深不見底的極限與機械功底更非區區幾小時的道路試駕能夠探明的。
我知道,無論我說得再多,依舊會有人看不起這樣一臺入門級跑車,甚至會將718與“X奶車”畫上等號,而保時捷在這臺車上的“區別對待”也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是在罵之前我們還是要明確一點,再差的保時捷,它也是保時捷。
當你真正接觸過這個品牌的全系車型,你才會懂得Macan真的不是什么“換殼Q5”,718也絕非是“X奶車”,就Taycan更不是什么電動老頭樂。
我很懂,可惜我也真的買不起,不過這一點都不妨礙我將這個品牌所能帶給人類的駕駛樂趣呈現出來。在還車以后,已經許久沒有為試駕車單獨發朋友圈的我,忍不住還是為這臺頗具爭議的小車發了一條。
站著把錢賺了,正是這個品牌最強的地方。
車企能賺錢,買車的人又能獲得相應的滿足感,這在當代社會其實是一種相當難能可貴的“平衡”,難道這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在即將到來的虎年,讓我們努力賺錢,爭取早日成為保時捷的“目標客戶”吧!
高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