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掌機日漸式微的背后,有什么值得關注的產品邏輯和行業趨勢呢?本文為極客之選《游戲硬件進化史》專題報道的第一篇。掌上游戲機(簡稱掌機),英文名handheldgameconsole,特指那些方便攜帶的小型游戲機,可以隨時隨地運行游戲軟件。從現代
掌機日漸式微的背后,有什么值得關注的產品邏輯和行業趨勢呢?
本文為極客之選《游戲硬件進化史》專題報道的第一篇。
掌上游戲機(簡稱掌機),英文名 handheld game console,特指那些方便攜帶的小型游戲機,可以隨時隨地運行游戲軟件。
從現代的眼光來看,智能手機也符合掌機的定義,更不用說現在還有很多手機就是以游戲為主要賣點。但相信對于大多數 80、90 后來說,提起掌機,一定會具象到任天堂 Game Boy、NDS 和索尼 PSP 等產品上,而掌機背后往往也有著很多難忘的青春記憶。
很長一段時間掌機都能代表便攜科技產品的技術高峰,是青少年們夢寐以求的「高科技玩具」。現如今不論是銷量還是關注度上,掌機都成為了一個相對小眾的品類,進入 2019 年包括索尼在內的一些廠商也都宣布將不再生產新的掌機產品。
掌機的歷史已經超過了 40 多年,1976 年美國玩具商美泰公司(Mattel)發布的 Auto Race 被認為是掌機的鼻祖,1989 年發售的任天堂 Game Boy 把掌機推向了大眾市場,其累計銷量達到了 1.2 億臺。
經過 40 多年的產品迭代后,真的已經到了和掌機說再見的時候嗎?
掌機衰落的背后
討論掌機的衰落,很容易把它直接歸因于手游的崛起,不過下文我想多分享幾個角度,討論一下大家拋棄掌機的原因。
首先,近十年智能手機屏幕尺寸的增大,讓掌機失去了「大屏便攜娛樂設備」的優勢。
2004 年發布的任天堂 NDS 擁有兩塊 3 英寸的屏幕,對于同時期的直板手機來說這是不敢想象的,后續的改進型機型更是把屏幕增大到了 4.2 英寸;而對于索尼 PSP 玩家來說,一定有把它當作 MP4 使用的經歷——PSP2000 發布于 2007 年,屏幕大小為 4.3 英寸,而同年發布的 iPhone 一代屏幕只有 3.5 英寸。
在直板手機和直板手機向觸屏手機過渡的時間段,掌機都擁有屏幕尺寸上的優勢,更大的屏幕意味著更好的內容呈現效果,更加刺激的視覺觀感,這也是為什么大家愿意在游戲之外用掌機做更多的事情。
不過手機屏幕的尺寸很快就超過了掌機。
2009 年前后智能手機屏幕開始突破 4 英寸(HTC HD2 4.3 英寸),2011 年發布的 Galaxy Note 擁有 5.3 英寸的大屏,大屏手機的概念開始走向大眾。2014 年發布的 iPhone 6 Plus 擁有 5.5 英寸的屏幕,進一步在全球掀起了「大屏風潮」。而現在流行的全面屏,醞釀中的折疊屏正在進一步提高手持設備的屏幕尺寸極限。
伴隨屏幕的增大,智能手機的運算性能也在飛速增長,同樣作為手持設備的掌機在硬件上就不具備優勢了,智能手機成為了很多人唯一的「大屏便攜娛樂設備」。
下面我們說說游戲實體按鍵(搖桿),這也是掌機和智能手機外形上最大的一個區別。
必須要承認的是,在一些特定的游戲種類中(尤其是動作類)實體按鍵所帶來的手感是遠超觸屏的,現在很多游戲手機會配備外置的手柄也能佐證這個觀點。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實體按鍵就是游戲的全部,觸控平臺也誕生了很多出色的「原生游戲」。
隨著觸控操作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出現了一大批像《憤怒的小鳥》、《部落沖突》這樣優秀的休閑向游戲,而近幾年火爆的《爐石傳說》、《英雄聯盟》、《崩壞 3》和《絕地求生》已經證明了觸控操作可以接納更廣泛的游戲形式。還記得火爆全球的《Pokémon GO》嗎,這款結合了 AR、LBS 技術的手游在短時間內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這在當下是任何掌機游戲所不能比擬的。
這里我還想舉一個任天堂的例子。《失落的龍約》是一款由 Cygames 和任天堂聯合開發、運營的ARPG 游戲,這款游戲特別強調單手操作的便捷性,通過基礎的觸摸/滑動操作也能實現非常爽快的操作。
從開發商的角度來說,挖掘觸控操作的便利性已經成為了一門必修課, 任天堂如此,其他游戲廠商更不用說,而且已經有很多人嘗到了甜頭。一旦形成了正向循環,手游會進入一個非常快速的成長路徑。
硬件上不再有優勢,玩家習慣開始養成,游戲開發商傾斜資源,智能手機已經逐漸將掌機甩到了身后,掌機不再是唯一的手持游戲設備,它的落幕也就成為了必然。
任天堂、索尼的取舍
我們把視角縮小到任天堂和索尼身上,先看看它們最近一代掌機的銷售數據(來源:vgchartz)。
任天堂和索尼最近一代的掌機都發售于 2011 年,通過下圖的銷量情況不難看出任天堂 3DS 和索尼 PSV 的銷量在 2013 年前后到達了一個高峰,隨后便開始持續下降,2017 年后能夠看到一個明顯的降幅。
2017 年發生了什么?
2017 年 3 月 3 日任天堂 Switch 發布,目前全球累計銷量已經超過了 3200 萬臺。Switch 最大的特點莫過于既可以作為主機連接電視使用,本身也可以當作一個大號的掌機隨身攜帶。
這樣的產品形態顯然會擠壓掌機的生存空間,而且這還只是一個開始。最近根據 WSJ 等外媒的報道,任天堂計劃在今年夏天推出兩款全新型號的 Switch,其中有一款「廉價版」將直接成為 3DS 的有力競爭者(或者說替代者)。
從游戲內容的角度來看,3DS 也正在被邊緣化。舉例來說,《精靈寶可夢》是任天堂平臺最為重要的游戲 IP 之一,此前《精靈寶可夢》的正統作品只會在掌機平臺發售,從 GB 到 3DS 一直如此,而《精靈寶可夢》的最新作品《精靈寶可夢:劍/盾》已經宣布登陸 Switch 平臺。類似的情況還能舉出很多,開放商的重心已經轉移到新平臺之上。
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是,如果「廉價版」的 Switch 不能連接電視使用,那它算是掌機嗎?
我的觀點是不算,或者說不純粹。此前任天堂掌機的產品哲學是:在一個小體積內放入「適度」的游戲內容,提供盡可能長的游戲時間;而索尼是:把家用主機的游戲體驗放進更小的體積內。如果「廉價版」的 Switch 只是普通版本的硬件閹割版,那它的產品定義和任天堂過往的掌機產品是不同的。
另一邊,索尼本世代掌機的銷量和任天堂差距明顯(3DS 銷量是 PSV 的近 5 倍),索尼「拋棄」掌機則來得更加果斷——今年 3 月初索尼宣布 PSV 正式停產,而索尼高管也表示沒有開發下一代掌機的計劃,「便攜版 PS 主機」將成為歷史。
對于游戲廠商來說,砍掉「亞健康」的掌機業務線是一個非常務實的選擇,而任天堂也在用一種更加務實的方式去擁抱原有的掌機用戶。
在智能手機的進化之路上,已經將很多細分產品融合了進去,不過和走向垂直、「發燒」領域的 MP3、相機相比,掌機的命運可能要更加「悲慘」。手機廠商曾經嘗試過推出掌機、手機融合形態的產品,后來發現并不需要這樣畫蛇添足,只要做好手機就足夠了(相見極客博物館第一期)。
核心向的主機/PC游戲+快節奏的手機游戲已經成為了更多人接受的一種游戲方式,包里裝著掌機的生活可能在 00 后一代身上再也不會重現了。如果你和我一樣經歷過掌機時代,手里還留有幾款經典的掌機,那么請好好珍惜它們吧。
下一篇文章,我們將圍繞「游戲手機」的話題繼續進行討論,敬請期待。
張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