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報告正文:2021年是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在全力以赴推進種業振興,打贏種業翻身仗,推動我國由種業大國向種業強國邁進的進程中,我國羊產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目前,我國羊產業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企
報告正文:
2021年是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在全力以赴推進種業振興,打贏種業翻身仗,推動我國由種業大國向種業強國邁進的進程中,我國羊產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目前,我國羊產業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企業發展呈現出規模化、機械化、信息智能化等特點,養殖生產效率和羊產品供應能力穩步提升,全國活羊和羊產品市場價格維持高位運行,產業關注和投資熱情持續增加。企業全產業鏈意識、品牌化意識不斷增強,多元化消費渠道逐漸打開。本文將主要對我國2020~2021年羊業發展情況與特點進行總結,并對2022年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一、生產概況
2020~2021我國羊業生產和效益仍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存欄和出欄量同比均有所上升,規模化養殖比重和養殖生產效率均保持增加。市場方面,種羊、商品羊和羊肉價格均表現強勁,維持高位運行,價格走勢符合季節消費的漲幅規律。消費方面,隨著肉類消費結構的變化和消費渠道更加多元,羊肉消費從質到量均有提升,2021年人均羊肉表觀消費量在3.93kg,市場對羔羊肉產品更加青睞。養殖成本方面,受到區域性、季節性、雨水自然災害等方面影響,2020~2021年飼草料供給壓力持續增加,價格大幅上漲,飼草資源約束產業發展的現狀還將長期存在,規模化養殖仍然面臨飼草料資源緊張的嚴峻挑戰。進口方面,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餐飲需求和日常消費逐漸回歸正常,進口量開始穩步回升。
1.全國羊存出欄情況
2021年末全國羊存欄31969.0萬只,比上年增加1314.2萬只,增長4.3%,出欄33045.0萬只,創歷史新高,比2020年末增加1104.0萬只,增長3.5%。近五年,存欄方面,隨著散戶加速退出和規模化養殖比重增加,對應了存欄先減后增的態勢,存欄穩定在在3億只上下。出欄方面,羊出欄持續增加,出欄量從30232.0萬只上升至31969.0萬只,增長5.7%,出欄率均保持在100%以上。
2.全國羊肉產量與羊肉占肉類生產比重
2月28日,統計局發布《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算,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887萬噸,比上年增長16.3%。其中,豬肉產量5296萬噸,增長28.8%;牛肉產量698萬噸,增長3.7%;羊肉產量514萬噸,增長4.4%;禽肉產量2380萬噸,增長0.8%。禽蛋產量3409萬噸,下降1.7%。牛奶產量3683萬噸,增長7.1%。年末生豬存欄44922萬頭,比上年末增長10.5%;全年生豬出欄67128萬頭,比上年增長27.4%。其中羊肉產量占全國肉類生產比重在5.8%。
3.羊肉人均表觀消費量
2011~2021年,我國居民人均表觀消費量(表觀消費量=國內產量+進口量-出口量)從2011年的2.99kg/人增長至2020年的3.93 kg/人,增長31.4%。2011~2021年我國羊肉表觀消費量從400.7萬t增長到554.93萬t,增幅為38.5%。目前羊肉消費量處于上升通道,未來市場潛力還有增加空間,市場仍將持續保持穩定小幅增長態勢。
4. 規模養殖比例持續提升
全國規模化養殖呈持續增長態勢,養羊業受禁牧生態環保等政策要求、從業人群短缺、養殖成本上漲、市場價格周期波動等方面影響,小規模散戶養殖加速推出,年出欄100只以下的養殖規模比例自2010年到2019年十年間下降了17.8%。2015年后規模化養殖模式逐漸形成,成功案例逐漸增多,2016~2019年出欄3000只以上的規模場從2.7%增長到5.2%,標準化、機械化、信息智能化、自動化養殖設備的廣泛應用推動了規模化養殖的快速發展。
5. 信息化智能化系統為種業發展賦能
種業是現代肉羊產業發展的基礎,良種對畜牧生產的貢獻率高達40%以上。要破解種羊業發展的薄弱環節,解決“卡脖子”問題,就要高度重視羊育種工作,持續開展生產性能測定、生產數據和信息的采集分析、做好遺傳評估等基礎工作。
為了更好地采集、分析大量的基礎數據,推動育種工作的高效進行,企業積極采用大數據、智能化、信息化系統和設備,這些企業也在羊業數智化發展方面起到了引領、帶動、示范作用。例如:
江蘇乾寶牧業有限公司采用視頻監控系統利用數字視頻技術,對養殖場區全景等主要生產現場等進行全方位視頻采集和監視,同時采用電子耳標+手持掃描端+APP+PC端相結合對種羊飼養實施全套數字化管理。
天津奧群牧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創建了以體尺測量、自動稱重、TMR飼料轉化率測定、物聯網管理、CT活體掃描測量等一系列數智化設備和系統,通過將數智化系統和設備在生產和繁育中廣泛應用,助推了育種基礎數據的智能化采集,為準確高效的育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數據和方法支撐。
甘肅中盛華美羊產業有限公司研發并優化了“中盛智羊系統”,將測定數據信息化,為探索肉羊全基因組育種奠定了數據基礎。
安欣牧業數字羊場綜合管理平臺打破數據孤島建立企業全鏈管理,建立PC+APP的管理工具,將全維度業務建立一體化分析體系。利用大數據積累將安欣現代牧羊的方式建立成標準化、流程化、系統化的羊業養殖示范平臺----數字羊業。
朝陽市朝牧種畜場有限公司打造的畜牧業的生產管理系統,適合肉羊、肉牛等產業化程度相對落后企業的生產管理,特別是管理經驗不足,管理人才缺乏的企業。系統可大幅提高生產效率,規范生產的標準化程度,完善企業的生產流程,應用前景廣泛。
浙江天下牧業智慧湖羊解決方案,規范湖羊養殖標準,提升湖羊養殖效率,加強湖羊食品安全,精準對接市場需求。通過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三個階段打造企業智慧化發展。
6.養殖成本不斷攀升
2020年起,豆粕、玉米等飼料價格持續漲勢,同比2019年上漲幅度達到30%~40%,青貯、花生秧、干草上漲30%~40%。進入到2021年,飼草料價格持續上漲,部分企業反映,全株青貯和干草的市場價格較2020年同比上漲超過30%以上。原料的大幅度上漲助推養殖成本增加超過20%,育肥羊效益空間受到了嚴重積壓。據監測顯示,2021年飼草料成本上漲將養殖成本線推升到12~14元/斤,2021年下半年3季度后,出欄價格逐漸回升至15~16元/斤,育肥羊養殖才出現盈利空間。
7.國內白條羊市場批發價格走勢
據統計,2020年,受養殖成本上漲、種羊市場需求增加、羊肉進口量減少、豬肉價格走高、養殖信心增加急于追高等多方面原因,羊肉價格一路沖高,2020年前三季度羊肉價格穩定在63~65元/kg,進入四季度消費旺季后,羊肉價格開始持續走高,2021年春節前突破70元/kg創歷史新高,羊肉價格的一路走高一定程度抑制了消費熱情,另一方面使羊肉進口動力增強。2021年春節后全國白條羊市場批發價格從最高71.41元/kg,回落至65.17元/kg。
8.我國羊胴體重變化趨勢
據統計,我國羊胴體重從2017年15.18kg增長到2021年的15.55kg,平均年增漲0.093kg,我國羊業生產效率和生產性能正在逐漸增強。羊胴體重反映了羊生產效率和良種化水平,良種化水平的提升,是實現高效生產最重要的途徑之一,也是未來羊業發展的核心的競爭力之一。
9.羊肉進出口情況
根據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和海關總署的數據統計,2020年,我國農產品貿易額2468.3億美元,同比增長8%。其中,進口1708億美元、增14%,出口760.3億美元、減3.2%,逆差947.7億美元、擴大32.9%。肉類(含雜碎)累計進口991萬噸,同比增加60.4%,累計進口額307.33億美元,同比增加59.6%;其中豬肉進口439.22萬噸,同比增加108.34%,雞肉進口143.30萬噸,同比增加98.28%,牛肉進口211.83萬噸,同比增加27.65%,羊肉進口36.50萬噸,同比下降6.97%。
2020年我國羊肉累計進口36.50 萬噸,同比減少7.0%,進口額17.44 億美元,同比減少6.3%。主要進口來源國依然是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同比2019年從兩國進口羊肉分別減少了4.3%和12.2%。新冠肺炎疫情對貿易和消費市場的影響是進口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0年進口羊肉到岸價格約4779美元/噸,同比上漲0.73%,近五年間到岸價逐年增加,原因之一是隨著國內市場消費不斷升級,年輕群體對羔羊肉產品消費的青睞,進口羊肉中羔羊肉比例持續增加。預計未來羔羊肉進口仍有增長空間。
10.種羊進口情況
從海關市場進口數據統計來看,進口價格方面綿羊和山羊的種羊價格同比2019和2020年略有下降。據調研了解,2020~2021年綿羊種羊進口方面,澳洲白綿羊因在澳洲本地需求量增加,導致了進口價格增高,其他品種市場價格變化不大。山羊種羊進口方面:國內奶山羊產業快速發展使種羊需求增加,預計未來奶山羊進口價格將有上漲可能。
二、展望未來
1.規模化養殖比例增速放緩
從2010~2019年全國1000只以上規模場增加了3.4倍,特別是2015年后,以山東臨清潤林牧業為代表的規模化養殖模式逐漸成型,標準化、機械化、規模化的湖羊養殖成功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快速推廣,2016~2019年間規模養殖成功案例持續增加,2020年至今,以陜西榆林上河、陜西新中盛、浙江華欣牧業、圖木舒克安欣牧業為代表的又一批10萬只以上的規模企業成功投產運營。
隨著市場熱度和盈利空間回歸理性、入行門檻逐漸增高、精細高效的養殖管理要求、和養殖成本、土地和環保要求更加嚴格、政策項目減少等多方面原因,預計未來規模化養殖企業增速逐漸放緩,行業中小型養殖戶仍然是養殖生產的主力軍,極小規模養殖將被市場淘汰,加速出局。
2.市場趨于理性,市場平穩回落
2019年起羊業分會開始對核心會員企業養殖生產和當地市場情況進行監測調研,針對于企業的養殖生產成本、市場價格、養殖利潤等情況,每個季度對企業相關信息進行采集。
據監測顯示,2020~2021年市場經歷了高位震蕩回調,市場價格回落使商品羊出欄價格倒掛現象加劇,2021年春節后育肥羊養殖利潤迅速回落,養殖效益跌落到成本線,架子羊和母羊購買熱度出現下降。2021年飼草料成本上漲將養殖成本線推升到24~26元/kg,進入到三四季度,出欄價格逐漸緩慢回升至30~32元/kg。根據監測企業數據情況,2021年,母羊養殖純利潤保持在500~1500元/只,育肥羊純利潤在50~150元/只左右,較2020年,下降了30%~40%,養殖效益回歸理性。
隨著近年新投產規模企業產能開始釋放,未來活羊和羊肉產品市場供需緊平衡狀態均將得到緩解,考慮人工和飼草料等成本進一步增長,養殖效益可能進一步被壓縮。市場價格再次沖高的可能性不大,仍將以維持高位運行為主。
3.2022年羊肉進口量同比增加
羊肉進口量和國內羊肉市場熱度多年來呈現一定的正相關,國內羊肉市場價格和活躍度影響了進口情況。隨著國內消費穩步回升,產品結構不斷升級,多元化消費渠道打開,新的市場空間和機會形成,預計2022年,羊肉進口量將同比2021年大幅增加。
三、政策引領
1.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發布
“十四五”時期的中國種業是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關乎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高科技的核心產業,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提出要“打好種業翻身仗”。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扶持下,我國種企得以迅速發展。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種業振興。《行動方案》這是繼1962年出臺《關于加強種子工作的決定》后,再次對種業發展作出重要部署,是我國種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
2.《推進肉牛肉羊生產發展五年行動方案》發布
當前我國肉羊產業發展正處于“兩轉雙增”的關鍵階段,生產方式由放牧生產向規模化標準化舍飼方向轉型;羊肉產品市場需求由大羊肉向羔羊肉和肥羔肉轉變;北方肉羊主產區規模化養殖數量顯著增加;南方青綠飼料豐富的地區、“東北黃金玉米帶”和農副產品富集區肉羊飼養數量顯著增加。
《五年行動方案》指出產業發展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標準化生產,構建現代化的生產體系,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重點任務切中產業補短板所需,從增加基礎母畜產能、推進品種改良、擴大飼草料供給、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強化質量安全。目標是到2025年,牛羊肉自給率保持在85%左右;羊肉產量穩定在500萬噸左右;羊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0%。
3.全國羊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 年)發布
2021年4月28日,全新的全國羊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 年)發布實施,新的改良計劃以堅持本品種持續選育和新品種培育并重,以提高生產性能和產品品質為主攻方向,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機制,完善以國家羊核心育種場為主體的良種繁育體系,持續加強育種基礎性工作,加大科技支撐力度,不斷提升羊種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種源保障。計劃總體目標:到2035年,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國家羊核心育種場,廣泛應用表型精準性能測定、基因組選擇等新技術,建成一流水平的羊遺傳評估技術平臺;現有品種主要生產性能顯著提高,培育一批新品種、新品系,主導品種綜合生產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羊企業,建立完善的繁育體系和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支撐和引領羊產業高質量發展。
4.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發布
方案從深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適應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等三方面,更高層次、更深領域指導推進了農業綠色發展。方案中指出:目標到2025年,育種創新取得重要進展,農產品品質明顯提升,農業品牌建設取得較大突破,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持續提高。要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種源。方案的重點任務:加快推進品種培優;加快推進品質提升;加快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建設;持續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深入推進安全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方案明確了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保質量。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三品一標”是推動農業生產向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重要任務。
四、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羊產業發展未來將圍繞種業振興、打贏種業翻身仗、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優化產業模式、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供應能力、推進科企合作,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做強做優做大產業主體、頭部品牌建立等方面共同推動羊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1.養殖模式與優勢區域轉變
規模化養殖模式的轉變。在南方和北方不同地區規模化養殖成功案例逐漸增多,事實證明了在不同環境下的舍飼養殖仍然可以保持較好的生產水平和盈利。規模化養殖成功案例也助推了規模化養殖的轉型升級。
養殖生產潛力區向飼草料優勢區轉移。未來飼草料資源短缺仍然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避免長途調運導致的成本增加和不可控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未來北方農區、南方山區等飼草料優勢周圍輻射區將成為養殖生產的潛力所在,有做大增量的空間。
羊肉產品需求轉型。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升級,對羊產品消費逐漸向優質羔羊肉轉變、向精分割產品轉變、向多元化購買渠道轉變。未來針對顯著地域特征和獨特營養風味、有穩定的消費和供應鏈渠道、公眾認知度和美譽度高的地方名優特產品,將更受消費者青睞。
2. 供給水平同比提升,生產能力穩步提高
長期來看,草食畜牧業產能增長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承載相匹配,未來產業整體競爭力穩步提高,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產品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考慮發展方式轉型、自然條件和養殖周期等因素影響,未來產量增速趨緩。另外隨著產業規模和經營水平持續提升,生產布局逐步優化,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種業振興行動方案、肉牛肉羊生產發展五年行動方案、遺傳改良計劃等政策引領,將持續提升養殖生產水平和效率。
3.消費需求穩步增長,但增速放緩
隨著羊肉產品市場逐漸細分和多樣化,料理類、休閑類、保健類、預制菜等精深加工和新型消費市場逐步拓展,加之冷鏈物流供應鏈等渠道更加成熟,羊肉消費市場有進一步增長空間,但受羊肉市場價格和其他肉產品價格制約等因素影響,消費增速會放緩。
4.供需緊平衡狀況有所緩解,進口量維持穩定
2020年我國羊肉自給率超90%,但供需緊平衡狀況仍然存在,隨著養殖成本增加,市場價格仍將保持高位運行,羊產品價格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仍然偏弱,進口羊肉價格優勢依然存在。
未來,羊肉市場供應仍以國產自主羊肉生產為主,進口依賴程度不大,進口優質羔羊肉占比進一步增加,進口大幅增長可能性不大,預計進口量保持在40萬噸水平。
5.價格高位運行,養殖效益回落
羊產業因生產周期長、養殖成本逐年增加、小規模養殖戶加速退出、市場消費增長等方面作用使產品供需持續呈現緊平衡狀態,長期來看,羊肉價格仍將處于高位運行,價格劇烈變動或再次沖高的可能性較小。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和現代化養殖模式升級,羊產業準入門檻增高,人工、水電、防疫、管理、飼草料等養殖成本剛性上漲,行業可持續發展壓力加大。
未來產業發展逐漸成熟和理性,龍頭企業效應逐漸顯現,供給能力不斷增強,而對于小規模養殖場戶而言,準確把握出欄節奏,做好防疫和養殖成本管控是關鍵。
6.產業發展進入精耕細作的時代
市場對于種母羊需求保持強勁,隨著地方羊產業發展和規模企業養殖產能釋放,市場種羊供需緊平衡狀態將放緩,因繁殖母羊和商品羊供需緊張而形成的“暴利”行情將改變,養殖利潤空間也將被成本增長而進一步壓縮,利潤點更多來源于高效養殖生產、節本增效、團隊管理、市場化運營等方面的內功修煉,產業發展將進入更加成熟的精耕細作的時代。
7.產品研發的新方向----預制菜
2021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3459億元,新一代消費主力對于預制菜消費需求呈逐年增加趨勢,有機構預測,未來6~7年或超萬億規模,被稱作“下一個萬億餐飲市場”。
目前,已有多家農牧業上市公司圍繞預制菜加快全產業鏈布局。企業布局預制菜,一方面是看重了預制菜市場的巨大潛能。另一方面也是預制菜從最初供應餐飲行業,到之后部分預制菜也將面向家庭、個人零售,方便居民日常烹飪的行業變化。
8.新媒體+直播風口的關注
社交媒體興起帶來的多元化商業模式和消費場景,內容平臺與電商平臺的爭奪升級,正在改變電商的產業結構,也重新定義了當下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與質量,新的消費習慣已悄然形成,迅速發展的短視頻生態鏈,為品牌和用戶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傳統羊業企業緊抓這個風口,聚焦并深入研究,給予足夠的重視,快速找好發力點,塑造企業ip和適合直播平臺的拳頭產品,讓更多消費者了解現代化羊業發展的情況和優秀企業品牌,積極嘗試通過線上渠道打通C端銷售,,主動擁抱消費升級大時代的來臨。
來源:中國畜牧業協會羊業分會
李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