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超3000款大廚拿手菜免費在線學習煎扒青魚頭尾“一提到煎扒青魚頭尾,七十多歲的老人,仍會忍不住流口水:魚肉呈現奇特的棗紅色,肉質緊實卻很滑嫩,取一塊魚頭放在嘴里一吸,不但能吸出魚腦,還能讓魚肉與頭骨自動分離,真是讓人垂涎萬分。這道菜到底有多
超3000款大廚拿手菜免費在線學習
煎扒青魚頭尾
“一提到煎扒青魚頭尾,七十多歲的老人,仍會忍不住流口水:魚肉呈現奇特的棗紅色,肉質緊實卻很滑嫩,取一塊魚頭放在嘴里一吸,不但能吸出魚腦,還能讓魚肉與頭骨自動分離,真是讓人垂涎萬分。
這道菜到底有多好吃呢?相傳民國初年康有為游學,偶然嘗到此菜就立馬被‘征服’了。他吃完了還特意取出紙扇寫上‘海內存知己,小弟康有為’,贈給烹制此菜的灶頭黃潤生,成就了一出文人與名廚相交的佳話。
可惜,如今卻極少有人品嘗過這樣的美味。因為此菜對操作細節極為講究,很多師傅圖省事,會在步驟中偷工減料,這樣做就能造成謬之千里的差距。久而久之,各種不入流的烹制方法占據了餐飲界的大半個江山,而真正精準的技法卻失傳了。”
煎扒青魚頭尾,從名字上看就知道此菜用到了“煎、扒”兩種技法。青魚肉質極嫩且很易變形,“入味了則外形碎、有形了則不入味。”這就是眾多師傅做此菜時克服不了的技術難題。
其實要解決此難題,只須掌握好兩點:一是煎青魚時只煎皮不煎肉,避免魚肉變老;二是扒魚肉時用豫菜獨有的烹飪技法——“篦扒”,入味充足又能保持外形。“篦扒”屬于“扒”的一種,最大的特點是在原料下面墊了竹篦子防糊、上面扣了瓷盤防變形。
選料:2.5斤為標準 黃河生長最是香
要讓此菜滑嫩而成形,青魚的種類很重要。首先要選擇2.5斤重、1年以上生長期的青魚。這么大的青魚質地緊,按一下肉質能立即彈回原樣,彈性很足。2.5斤以下的青魚肉質過嫩,制熟后很容易碎成小塊,出品不成形。
另外,最好選擇在黃河里生長的青魚。黃河彎道多,水流沖擊力大,氧氣和養分均很豐富,這使得黃河青魚肉質肥美厚實,且無異味,魚肉發白,鱗片發亮。
宰殺:指肚輕搓去黑膜
目前在餐桌上常見的魚類原料里,青魚和鰱魚內壁上都有一層黑膜。這層粘膜很苦,又因為它緊貼魚肉內壁,去除時需要格外小心。
正確的處理方法如下:青魚刮鱗,開膛去內臟,翻開魚肚可以看到這層黑色粘膜,此時需要將青魚放在流水下,一邊沖洗一邊用手指指肚前后摩擦黑膜,慢慢將黑膜搓掉。千萬不能用刀刮或者用指甲摳,否則不僅破壞魚肉平滑的賣相,還非常容易導致最后成菜碎成小塊。
改刀:魚肉挖成塊
青魚斬去頭尾,從脊骨處一劈為二,再將兩片魚肉并在一起,每隔2厘米下一刀,將整個魚身切成12塊。很多師傅改刀時,刀面垂直于砧板,我建議將刀面斜過來,與砧板呈45度角,斜著切下去。這種切法在豫菜中又被稱作“挖”,此步又被叫做“挖魚塊”。
“挖”出的魚塊橫切面大,露出的魚肉多,更易入味。另外,在切面上能清晰地看到魚肉紋理,賣相很好看。
斬下的魚頭展開平鋪,從魚鰓處向上開三刀,將魚頭分成四片,但魚嘴相連。
魚尾也劈兩刀分成三片,尾巴底端相連。
煎制:只煎皮 不煎肉
豬油和魚肉一向是絕配,它可以為魚肉增加動物香,令其口感更滋潤。煎青魚時也少不了豬油這個好搭檔。將豬油燒至四成熱時下入魚頭,將有魚皮的一面朝下煎制。此種煎制方法能將魚腦留在魚頭中,魚腦是魚身上鮮味最濃的部位,保住魚腦,就能保住青魚的鮮味。下魚頭的同時下入魚尾,也只煎單面。待表面略微結殼、出香后撈出。
之后開始煎魚塊。魚塊洗凈不需腌漬,一片片順著入鍋中,只煎帶魚皮的這一面,保持四成熱油溫煎1分鐘左右,魚皮顏色金黃、變得堅挺不易碎,即可出鍋。
煎青魚的主要作用是讓魚肉成形,只煎魚皮即可達到此效果。魚肉則不需煎制,否則會失去鮮嫩的口感。
篦扒:大火定型,小火入味
煎好的青魚就要進入篦扒這一環節了。很多師傅都知道篦扒時需要“下墊篦子上扣盤,足足扒夠20分”,但依然無法讓青魚達到最佳口感。因為篦扒能否成功,火候起到決定性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先大火煮定型,再小火入足味。
操作時,首先取3張竹篦子擺在鍋底,將提前汆熟的冬筍100克、香菇片150克撒到竹篦子上。
再將煎好的魚肉一片緊挨著一片擺在冬筍、香菇上面,魚肉朝上、魚皮朝下,其中魚尾需要將煎制的一面朝下,在篦子上拼成完整的魚形。扒制時冬筍、香菇會出香,將兩者放到魚肉底下,有助于魚肉充分吸收它們的香味。
再在魚身上撒入大蔥段和姜片,一定不要放蒜,蒜味會蓋住魚肉的鮮味。
另起鍋入高湯300克燒沸,加入生抽20克、料酒20克、醋10克(隨著料汁不斷加熱、醋會不斷揮發,到最后出品時,只剩下一點柔和的氣息,即是最佳狀態)、白糖8克、鹽5克、糖色5克、胡椒面2克、豬油100克調勻燒沸,澆到魚肉上,保證能剛好沒過魚肉。
立即扣上一個瓷盤,以能剛好蓋住整條魚最佳,再將鍋移至火上。
首先開大火扒制。鍋中的料汁會涌出大氣泡,在盤邊隱約可見翻滾的氣泡,保持此狀態大火扒3-5分鐘,讓魚肉收縮定型。很多師傅做出的魚肉一夾就碎,或者魚肉外形軟塌不挺,正是因為大火定型的時間不夠。
定型后再改小火,此時掀開瓷盤,能看見料汁表面有小氣泡不間斷往外冒,扣上瓷盤后,盤邊基本無波瀾,保持此狀態用小火扒20分鐘。此步的主要目的是入味,并讓魚肉變為棗紅色。扒足20分鐘,才能保證魚肉達到最佳口感。
掀開盤子,加入味精2克調勻,再用漏勺從底部插入竹篦子,將其整個托出來,不要破壞魚肉的外形,此時扒魚的湯汁還留在鍋中。
撤掉扒魚時的盤子,取一個新盤子倒扣在魚肉上。
用大翻鍋的技巧,將魚肉整個翻入盤中,再揭掉竹篦子,盤中的菜形不散不亂,保持了原有的美觀形狀。
澆汁:料汁不勾芡口感自然粘
現在還剩最后一步——澆汁。
有些師傅做出的青魚肉質很嫩,但吃起來有糊嘴的感覺,是因為在汁水中勾芡了。
這道菜講究“自來芡”,濃稠的湯汁完全是靠大火收汁得來的:將鍋中扒魚的原汁燒開,保持大火燒2-3分鐘,燒時不斷用炒勺舀起汁水,當舀起的汁水緩慢滴落,形成一條長長的線時,再淋入燒至六成熱的色拉油25克調勻,最后澆到魚肉上即成。
壹哥酸菜魚
酸菜魚不是一款新菜,卻是一款非常有人緣的熱賣菜。但是在深圳某餐廳,魚的初加工方法、上漿方法以及酸菜和酸蘿卜的處理方法都有獨特竅門。
雖然此店只能擺下50桌,但是從開業到現在,這道菜最少一天也能賣出70份,由此可見它的熱銷程度。
壹哥酸菜魚加工三亮點:
1 鹽水浸泡加攪打
以前制作酸菜魚,都是直接用清水長時間沖漂魚片,現在我們用鹽水浸泡和攪打魚片,為的是讓魚片肉質更加潔白,也更加有彈性。
2 啤酒漿魚片,味更佳。
常規漿魚片,大家選擇的就是清水或者蔥姜水,而我們選擇了啤酒。啤酒不僅可以遮蓋魚片的腥味,還可以讓魚肉質地更加細嫩。
3 酸菜、酸蘿卜二次加工。
跟四川人不同,我們沒有條件來腌制酸菜和酸蘿卜,所以它們都是從市場上采購來的。市面銷售的酸菜和酸蘿卜跟四川人自己腌制的口味差很多,咸度也大,酸味也沒有那么純正,如果直接用來做酸菜魚,味道不好。所以,為了更好地體現酸菜和酸蘿卜的味道,我們必須對它們進行二次加工。
到底這道“壹哥酸菜魚”是如何制作的呢?馬上來看看。
步驟1 “清洗”魚片
取草魚1條(重約1500克)宰殺制凈,將魚肉片下,切成厚0.2厘米的片,倒入盆內,用流動水沖漂15分鐘,將水倒掉,再重新注入清水沒過魚片,加入鹽10克,朝一個方向攪打約3分鐘,撈出魚片,沖洗干凈。
步驟2; 魚片上漿
魚片用干毛巾吸干水分,加入啤酒250克、鹽5克,朝一個方向攪打至魚肉將啤酒全部吸收,再加入味精5克,白胡椒粉2-3克,攪打均勻,放入風車生粉20克抓拌均勻,再加入生雞蛋1個抓拌均勻。
步驟3 二次加工酸菜、酸蘿卜
1.市面上購買的四川酸菜300克用清水浸泡至無鹽味,撈出切成段;鍋內放入色拉油20克,燒至五成熱時下入蔥段、姜片、蒜片各10克,干辣椒節5克爆香,再下入泡野山椒20克炒出香辣味,放入酸菜炒干水分后出鍋。
2.市面上購買的毛哥泡菜開口,取出酸蘿卜200克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用清水沖去鹽分。
3.鍋內放入色拉油5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泡蘿卜內的泡姜片50克、干花椒2克、干辣椒節3克、香葉1克中火煸香,放入泡好的酸蘿卜中火翻炒均勻,下入蠔油、味達美醬油各10克調味,烹入花雕酒20克,倒入骨頭湯沒過酸蘿卜,下入瓶裝泡燈籠椒20克,小火煨制30分鐘,淋入紅油50克,離火只用酸蘿卜。
步驟4 熟處理
1.魚骨切成大塊,放入沸水中大火焯透。
2.鍋內放入色拉油5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蔥段、姜片、蒜片各10克,干辣椒節5克爆香,下入處理好的酸菜、酸蘿卜、魚骨,中火煸炒出酸爽味,倒入白醋100克、骨頭湯2千克,大火燒開,用鹽、雞粉各15克,白胡椒粉5克調味,撈出酸菜、酸蘿卜和魚骨,裝入大碗內,然后將鍋端離火口,放入魚片,浸至魚片九成熟,將魚片撈出放入容器內,將湯汁澆入容器內。
3.另起鍋放入色拉油5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蒜末50克,煸炒至蒜末變成金黃色,放入鮮花椒、青杭椒圈各20克,干辣椒節5克(用量根據食客嗜辣程度來調整)炒香,出鍋澆在魚片上,淋入藤椒油5克,撒入炒香的白芝麻、香菜各1克即可。
高山甜豆燜鮮貝
原料:
高山甜豆200克,鮮貝300克,青椒圈、紅椒圈各25克,蒜蓉10克。
調料:
鮮湯200毫升,鹽3克,雞精2克,菜籽油30毫升。
制作:1. 將鮮貝入沸水中汆熟,撈出洗凈泥沙待用。
2. 鍋燒熱,倒入菜籽油燒熟,下入蒜蓉炒香,再下入甜豆翻炒, 然后加入鮮湯、鮮貝、青椒圈、紅椒圈、鹽和雞精,燒開裝入盛器即可。
香辣扇貝丁
原料:
扇貝750克,西芹塊200克,干辣椒節、青紅椒節、花椒、炸花生、面包糠各少許。
調料:
香辣醬、香辣蒜香粉、姜蔥水、鹽、味精、雞精、胡椒粉、色拉油各適量。
1、把扇貝剔出肉,洗凈,切丁,加姜蔥水、鹽、和胡椒粉碼味,待用。
2、把扇貝肉粘上香辣蒜香粉并裹上面包糠,入油鍋炸至顏色金黃,倒起瀝油。
3、鍋底留油,先下干辣椒節和花椒熗香,再放少許香辣醬和西芹塊翻炒數下,然后下炸好的扇貝和青紅椒節,加鹽、味精、雞精、香油、和花椒油炒勻,最后撒入炸酥花生裝盤便可上桌。
麻油豬手鴨
原料:
豬手一個,鴨子半只,蔥花少許。
調料:
A料(蔥段、姜片各10克,紹興老酒15克)
普通紅鹵水2千克,色拉油,麻油。
制作:
1、豬手洗凈,剁成大小均勻的八塊,放入冷水鍋內,加入A料大火燒開,撈出洗凈。
2、鴨子洗凈,不改刀大火焯水。
3、色拉油燒至六七成熱,放入吸干水份的豬手,小火炸至表皮起皺,撈出控油。
4、再下入鴨子,小火炸至色澤金黃,撈出控油。
5、鍋內放入普通紅鹵水,燒開后下入豬手和鴨子,小火鹵制50分鐘,離火,撈出鴨子,改刀成大塊。
6、客人點菜時,將豬手和鴨子塊撈出,用麻油拌勻后放入砂鍋內,倒入鹵水250克燒開,最后撒蔥花點綴即可走菜。
紫金煲鳳爪
制作:
1、美國大鳳爪5000克剪去趾甲。
2、鍋入寬水,加姜片50克、麥芽糖200克(起到上色、致脆的作用)、白醋300克,放鳳爪煮15分鐘,撈出瀝干晾涼,下入七成熱油炸至表皮金黃、變皺,撈出瀝油備用。
3、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蔥段、姜片各80克炒香,放自制紫金醬350克炒至出味,添清水7000克,加糖50克、鹽40克,倒入炸鳳爪,大火燒沸轉小火煲30分鐘,關火浸泡在原湯中充分入味。
4、取一砂鍋,底部墊入洋蔥塊200克,舀入煲好的鳳爪、原湯各400克,大火燒開轉小火煮2分鐘,關火后在表面撒上拉過油的蔥段、紅椒段各10克即可走菜。
紫金醬制作:
紫金醬(兩廣地區常用的一種風味辣椒醬)3瓶、柱侯醬、芝麻醬各2瓶、沙茶醬、花生醬各1瓶、白糖、牛油(提前燒化)各1斤倒入盆中,充分攪勻即成。
卜辣椒炒牛肚絲
原料:
牛肚300克。
調料:
卜辣椒75克,蒜苗段30克,姜米、蒜米各5克,醬油4克,蠔油3克,鹽3克,味精2克。
制作:
1.牛肚洗凈后下入清水鍋中,加少許八角、桂皮、干辣椒一同燒開,改小火煮至八成熟、用筷子能輕易戳動時撈出,改刀成細絲。
2.卜辣椒切成小段,汆水備用。
3.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下姜米、蒜米爆香,下入牛肚絲翻炒均勻,然后下入汆過水的卜辣椒,加鹽、味精、醬油、蠔油調味,最后下入蒜苗段一同炒香,出鍋裝盤即成。
卜辣椒制作:
青辣椒快速汆水斷生,夏季在烈日下曬一小時至半干,加鹽拌勻,入泡菜壇內密封,于陰涼處靜置2-3天即可取出。
土司牛當家
制作:
1、牛頭燎去毛茬,先入沸水汆燙,沖凈后放入鍋中,添清水沒過牛頭,加干紅辣椒、姜片、花椒、蔥段、白酒大火燒開,轉小火煮1.5小時至牛頭肉軟糯,期間需不停加水,以保持水面一直沒過牛頭。
2、將煮熟的牛頭稍晾,剔除骨頭,牛頭肉皮多肉少,其膠質約占整只牛頭肉的70%左右,煮熟后口感非常軟糯。
3、鍋入豬油燒化,下三五牌香辣醬、郫縣豆瓣醬、火鍋底料煸香,倒入改好刀的牛頭肉片炒香,添高湯大火燒開,轉小火煨10分鐘,再開大火收濃湯汁即可。
4、牛鞭切成長段,打上梅花花刀,入沸水中焯燙10秒,撈出瀝水。
5、鍋入菜籽油燒熱,下大蔥、姜粒炒香,倒入牛鞭,調入鹽,添高湯沒過,大火燒開后倒入高壓鍋中壓20分鐘至熟。
6、、牛排改刀成長段,焯水后放進鹵水里,大火燒開轉小火煮10分鐘入味,關火浸泡15分鐘即可。
7、鍋入寬油燒至五成熱,下牛扇子骨炸透,撈出擺入砂煲(砂煲里墊入洋蔥塊、冬瓜片)中墊底。
8、鍋入色拉油少許燒至六成熱,加蒜粒、小米辣、姜片煸香,調入辣妹子辣椒醬及三五牌香辣醬、味精、雞精、紅燒醬油,倒入提前預制好的牛頭肉、牛鞭、牛排翻炒均勻,添高湯適量燒開,將其倒入高壓鍋里壓15分鐘。
9、再次入鍋,燒至湯汁濃稠,起鍋時擠入青芥辣膏,淋入少許豬油翻勻即可裝盤,紅椒段、青椒圈、大蒜過油,擺在中間即成。
制作圖解:
1、鍋入底油燒熱,煸香大蒜、小米辣,調入香辣醬、辣妹子醬炒勻。
2、下入提前預制好的牛頭肉、牛排、牛鞭(打梅花花刀)等,添高湯燒開。
3、高壓15分鐘至牛肉軟爛,重新倒入鍋里,開大火收濃湯汁。
4、起鍋倒入砂煲里,擺上過油的紅椒段、青椒圈和大蒜即可走菜。
麻婆豆腐小膏蟹
原料:
小膏蟹3只(約500克)、嫩豆腐150克、姜米、蒜米、蔥花各少許。
調料:
糍粑辣椒30克、豆瓣醬15克、精鹽、料酒、白糖、花椒面、醬油、生粉、味精、雞精、鮮湯、紅油、食用油各適量。
制作:
1.小膏蟹治凈后斬成兩半,蟹螯用刀背輕輕敲裂,放入盛器內,加精鹽、料酒碼味片刻。
2.嫩豆腐切成1.8厘米見方的丁,入淡鹽沸水鍋中焯一下水,倒出待用。
3.炒鍋置旺火上,放入適量的食用油燒至七成熱,將碼好味的小膏蟹塊倒入漏勺內均勻地撒上生粉,入油鍋炸至斷生,倒出瀝油。
4.鍋留少許油燒熱,下入豆瓣醬炒出香味,然后加入糍粑辣椒、姜米、蒜米炒香至油呈紅色時,摻入鮮湯,下焯好的豆腐丁及炸好的蟹塊燒透,調入醬油、糖,用水芡粉勾一次芡后,再放入味精、雞精、花椒面略燒,然后用水芡粉二次勾芡,推勻收汁后,淋入紅油,起鍋盛入窩盤內,撒上蔥花即成。
石鍋肉碎燜肉蟹
制作:
1.把肉蟹揭蓋治凈后,用刀斬成塊,加鹽、姜蔥汁和料酒腌漬入味,在刀口處粘勻干淀粉,然后投入熱油鍋,炸至表面金黃酥脆且內熟時,撈出來瀝油。
2.鍋留底油,下入豬肉末炒至酥香,再放入姜米、蒜米、梅菜末、熟豌豆、杏鮑菇粒炒出香味,然后烹入料酒并摻少量二湯, 放入炸過的肉蟹塊和小米椒粒,調入鹽、味精、雞精、生抽、辣鮮露和胡椒粉,燒至收汁入味,再下入蔥花,淋些香油推勻,出鍋裝在盛有泰米飯的石鍋內,放入蟹蓋,即成。
啤酒文蛤燒肉蟹
菜品特點:
這道菜借用了啤酒鴨的烹制方式烹制海鮮,把肉蟹和文蛤組合在一起,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呈鮮效果。
制作:
1.肉蟹宰殺治凈,斬成大塊,刀口粘上干生粉后,投入五成熱的油鍋炸一下撈出待用。
2.把文蛤投入加有姜蔥和料酒的沸水鍋,汆一水撈出,沖去細沙待用。
3.鍋放色拉油燒熱,下干辣椒節、花椒、姜米、蒜米、郫縣豆瓣、火鍋底料炒至出香時,摻鮮湯燒幾分鐘,然后打去料渣(保留部分干辣椒節),再放入肉蟹塊和文蛤,并倒進啤酒一同燒制,其間加鹽、味精、胡椒粉調味,大火收汁后起鍋裝盤,撒蔥花點綴便成。
酸辣雞
制作:
1.土公雞宰殺治凈后,斬成小塊。另把西芹切成菱形塊,魔芋切成小片,鮮香菇和洋蔥切成小塊,泡酸蘿卜切成小丁,泡椒和野山椒切成節,均待用。鍋里放色拉油燒至六成熱,下雞肉塊炸去部分水分,見雞皮收緊時,倒出來瀝油。
2.鍋里放熟菜油燒至四成熱時,依次下入干青花椒、泡姜米、泡椒節、郫縣豆瓣、野山椒節炒香出色,再放入炸過的雞塊和泡酸蘿卜丁一起翻炒,其間烹入料酒去腥增香。往鍋里摻適量清水,加入洋蔥塊、香菇塊、魔芋片和西芹塊,再加入白糖、生抽和味精調味,等雞肉熟透且入味時,以大火收汁并淋入山胡椒油。出鍋裝盤后撒入蔥花和熟白芝麻,即可上桌。
芝麻酸湯煮肉蟹
肉蟹與泡菜合烹成菜,色澤紅亮,肉質鮮嫩,酸辣開胃。再以蟹形盛器盛裝,搭配恰到好處。
制作:
1.將肉蟹開蓋后去掉鰓、爪尖,清洗干凈,蟹身斬成塊,納盆加適量鹽和料酒碼味,然后拍上少許生粉,蟹蓋和蟹塊下入燒至七成熱的油鍋中炸至色金黃,撈出瀝油備用。
2.蝦仁納盆,加適量鹽和料酒碼味,下入沸水鍋中汆水,撈出瀝水備用。
3.凈鍋上火,放入雞油和豬油燒熱,下入泡蘿卜絲、泡豇豆節、泡姜絲炒出酸香味,摻入濃湯,再放入炸好的蟹塊、汆過水的蝦仁和雞汁脆筍,調入少許雞精、味精、胡椒粉和白糖,加入金瓜汁上色,收汁起鍋,裝入蟹形盛器中。
4.凈鍋放入煳辣油燒熱,下入芝麻炒香,淋入盤中蟹塊上,再蓋上蟹蓋裝飾,最后撒蔥葉點綴即成。
江湖河鰻
原料 :
河鰻1條500克 、仔姜絲100克 、蒜頭60克 、 姜米40克 、小米辣段30克 、黃貢椒50克 、 泡椒水50克 、 萵筍片150克 、 蔥段30克 、紅花椒2克
調料;
泡椒仔姜醬60克 、 蠔油5克 、雞精20克 、糖10克 、花椒油10克 、米醋5克
制作:
1. 河鰻洗凈取鰻脯,切成手指寬,4cm長條,加少許雞精、生粉攪拌均勻,鍋燒油放入河鰻滑油定型;
2萵筍片焯水撈出放入盤中打底;
3鍋中燒菜籽油,依次炒香蒜頭、姜米、紅花椒、小米辣、黃貢椒、一半仔姜絲、仔姜醬,加入清湯400克、河鰻、蠔油、雞精、糖、泡椒水煮2分鐘,加入另一半仔姜絲、蔥段再煮1分鐘加花椒油、米醋略煮裝盤即可。
云吞花膠雞
原料:
土雞塊500克 、發好花膠150克 、云吞8個、 南瓜泥500克
調料 :
雞粉15克 、 自制濃湯
制作:
1、土雞切塊洗凈,沸水待用;
2. 砂鍋加入自制濃湯、花膠,老雞塊封保鮮膜一起進蒸箱蒸90分鐘;
3. 出菜是加入煮熟云吞即可。
烹飪要點: 濃湯從蒸箱取出后要再煲滾后加入云吞。
自制濃湯 :
水50000克 翅骨1000克 老母雞2只 扇骨2500克 制作,湯汁熬到30斤湯,加南瓜泥500克調色,廚師濃湯400克
馬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