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都說資本市場水深魚肥,這話是一點沒錯。證監會2022年的首張罰單,便是一起230.7億的造假“大案”……虛構貿易業務、未披露關聯交易、虛假記載,作為民企化肥龍頭,金正大為何會走上財務造假的不歸路?要知道,昔日的金正大復合肥銷量連續九年居國內
都說資本市場水深魚肥,這話是一點沒錯。證監會2022年的首張罰單,便是一起230.7億的造假“大案”……
虛構貿易業務、未披露關聯交易、虛假記載,作為民企化肥龍頭,金正大為何會走上財務造假的不歸路?
要知道,昔日的金正大復合肥銷量連續九年居國內首位,市值一度超500億元。創始人萬連步更是先后榮獲“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山東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從簡易工棚到名動全國
一個時代自有一個時代的烙印,出生于1965年的萬連步,身上印的是吃苦耐勞。作為臨沭縣商業局的農業技術員,萬連步同農業打了數年交道。三十而立,萬連步成立臨沭縣農業發展公司,主營再生塑料回收。
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逐漸走上正軌,并轉型農業發展。與此同時,公司的復合肥——金大地名聲漸燥。復合肥事業起步后,萬連步決定獨立單干。
1998年,萬連步拉著7個老伙計,在簡易工棚里成立臨沂金大地復合肥有限公司。誰也沒想到,這個小工棚會從全國3000多家復合肥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化肥企業龍頭——金正大集團。
但創業哪有一蹴而就的,彼時僅臨沂,化肥企業便多達百家。
對行業有著深刻理解的萬連步,看到了化肥行業整體粗放、低端、小而散格局的萬連步,一開始便將目光投向優質復合肥,定位國內肥料高端市場。
研發之路并不好走,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高標號復合肥研制成功。第二年,金正大化肥銷量達14萬噸,名動全國。
“化肥大王”的誕生
2002年,在歐洲考察的萬連步看到了一款緩控釋肥產品。他發現,這款化肥利用率達60%,價格是普通化肥的10倍。他心動了。
然而彼時國外技術對中國全面封鎖,國內根本沒有可供借鑒的技術和設備。再加上金正大年利潤也就2000萬,面對一個投資至少上億的新領域,可謂是難上加難。
經過深思熟慮后,萬連步帶著金正大迎難而上,搞起了自主研發。錢一筆筆砸進去,時間一點點過去,2006年,金正大自主研發的年產30萬噸緩控肥生產線正式建成,同年3月正式投產。金正大一舉成為亞洲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
此后,金正大先后同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達成合作,大力推廣緩控釋肥,實現節支增收1100億元。
2008年,金正大60萬噸緩釋肥項目奠基。自此金正大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這意味著在緩控釋肥領域,中國已實現彎道超車。2009年,經科技部批準,金正大籌建“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0年,金正大登陸資本市場。此后經年,金正大一路高歌猛進,收入連續7年呈增長態勢。2017年,其營收達198.33億元。彼時的金正大,化肥銷量連續9年居國內首位,是實打實的化肥大王。
百億財務造假“大案”
然而,看似風光無限,實則千瘡百孔。
2016年,為實現國際化布局,金正大先后并購了德國康樸、以色列艾森貝克、荷蘭Ekompany、西班牙Navasa等歐洲知名肥料企業。其中收購德國康樸斥資1.16億歐元,創下中國化肥行業海外并購第一大單。
與此同時,金正大同美國農業部系統實驗室、佛羅里達大學、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等40多家國內外科研院和高校建立長期合作,其在國際市場的布局逐漸形成。
但無論是收購還是研究,燒的都是錢。高速擴張之下,金正大資金鏈岌岌可危。再加上企業治理和內控失控,金正大自2017年便陷入頹勢。2019年,金正大自上市以來首次凈虧6.83億元。2020年金正大虧損持續擴大,凈虧損達33.66億元。股票更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與此同時,許為粉飾太平而秀的“財技”,隨著審計師的更換下被曝露在陽光下,將金正大的“潰爛”漸漸顯露。
通過虛構貿易業務虛增收入利潤。2015年-2018年上半年,金正大累計虛增收入230.7億元,虛增成本210.8億元,虛增利潤達19.9億元。此外,金正大部分資產、負債科目存在虛假記載,且未按規定披露關聯方及關聯交易。
于是,證監會認為其公開披露的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年度報告均存在虛假記載。
這不,2022年證監會的首張罰單便給了金正大,公司及8名相關責任人被罰共計755萬。金正大責令改正,罰款150萬元。萬連步罰款240萬元,并處以10年市場禁入。
如今再看金正大,盡管去年年底股票被撤銷退市風險,但其業績依舊不容樂觀,此前ST金正發布的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年歸屬凈利潤虧損3.6-6.8億元。
對一個高新技術企業來說,所需的不是虛假的繁華,而是落地生根的踏實。
金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