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乳腺疾病的超聲和鉬靶是常規檢查手段,在這兩者后面還有乳腺磁共振檢查。臨床上經常聽到患者咨詢:乳腺超聲和鉬靶哪個好?該怎么選擇?哪項檢查更適合自己?自己有乳腺癌家族史,要不要進行乳腺磁共振檢查呢?為了解答大家的疑惑,這里將超聲、鉬靶以及核磁共
乳腺疾病的超聲和鉬靶是常規檢查手段,在這兩者后面還有乳腺磁共振檢查。臨床上經常聽到患者咨詢:
為了解答大家的疑惑,這里將超聲、鉬靶以及核磁共振檢查各自的優勢及缺點分析給大家看:
“鉬靶”又名為:乳腺X線攝影系統
“鉬靶”是最早期的名稱,現在規范的名字為“乳腺X線攝影系統”它是1965年第一個鉬靶X線管用于乳腺拍片,到2006年數字合成體層成像技術用于乳腺X線檢查,它已經有了近50多年的歷史。
它能夠清晰的顯示乳腺上各層的結構,檢查時,將乳房置于拍攝的平臺上,把乳房壓縮成近于2cm厚度的薄片,來獲取乳房X線圖像。通過對圖像的分析來診斷乳腺疾病的情況。鉬靶檢查可以檢查出乳腺多發泥沙或砂粒樣鈣化,這往往提示早期乳腺癌。
優勢:
1、能準確顯示鈣化或毛刺,尤其是微小鈣化顯示率優于超聲,對以鈣化為首要表現的乳腺腫瘤,效果優于超聲;
2、對腫物密度有更直觀的顯示。
缺點:
1、有放射線,不宜反復進行檢查。
2、其診斷乳腺疾病的準確性會受乳腺致密程度影響。年輕女性因為腺體致密、纖維組織豐富,常表現為整個乳房呈致密性陰影,缺乏層次對比。
因此35歲以下女性進行鉬靶X線的價值遠不如35歲以上女性意義大。
3、對乳房邊緣的腫瘤易漏診;
4、對腋窩淋巴結良惡性等判定效果不如超聲。
什么是乳腺超聲
乳腺疾病的超聲檢查始于50年代,經歷了70、80年代,在進入90年代后,國內外超聲界大量報道彩色血流顯像應用于乳腺疾病(尤其乳腺腫瘤)診斷,使乳腺疾病的超聲檢查在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方面都有了長遠的發展。
乳腺超聲是乳腺普查中最常見的一種檢查方法,一項經濟、簡便、無創傷、無放射性、可反復做的檢查。
超聲檢查以二維圖像為基礎, 能夠確定腫瘤位置、提示腫瘤大小、形態、邊界、內部回聲、血流、后方有無回聲衰減等,初步判斷腫瘤性質。鑒別囊性與實性腫塊準確率高,并且能夠了解腋窩和鎖骨上淋巴結狀態。??
優勢:
1、無射線,適于普查。可以針對可疑病變進行動態隨訪;
2、對腫物囊實性鑒別準確;
3、可觀察血流情況
4、對腋下淋巴結是否融合、形態等有較清晰觀察。
缺點:
對鈣化灶,尤其是微小鈣化灶觀察效果不如鉬靶:超聲對很多微小的鈣化灶難以分辨。很多早期的乳腺導管原位癌不表現為腫塊,而僅表現為鉬靶提示的惡性征像的鈣化。所以在體檢時,有些做了超聲,還會被建議做鉬靶。????
乳腺還能做核磁共振檢查?
乳腺核磁可以更清楚地將乳腺微小病變的輪廓、邊界、內部結構及病灶周圍腺體的關系顯示出來。是一種無X射線輻射,安全高效的檢查方法。?
2016年7月28日,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在線發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維也納醫科大學、維也納總醫院、美國梅奧醫院的研究報告,第一次證明,如果乳腺癌篩查的結果模棱兩可,隨后進行核磁共振成像(MRI),對于排除癌癥擁有99%的敏感性。
如果乳腺核磁掃描結果未發現腫瘤,任何進一步的風險幾乎都可以排除。那么,受影響的女性就可以再次安然入睡,她們的恐懼得到了緩解。?
缺點:目前乳腺核磁檢查費用相對較高,一般來說,有以下一項或幾項的女性,都屬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建議用乳腺核磁檢查作為篩查方法:① 某些基因改變,如BRCA1或BRCA2基因;② 乳腺癌家族史(一級親屬,如母親、女兒或姐妹);③ 婦科癌癥患者。?
乳腺超聲和鉬靶誰是“主角”?
乳房中大部分是脂肪組織,因此,乳房的大小與身體的肥胖程度有關系。
鉬靶能夠分辨一些年齡大,脂肪組織比較復雜女性乳房內的腫塊及微小的鈣化點。超聲能夠準確的定位腫塊的位置。它們看乳房的角度不同,原理不同,因此看到的問題也是不同的。
對于年齡大于40歲的女性,做一次鉬靶篩查是非常必要的。
溫馨提示:通過上面的介紹不難發現鉬靶和超聲檢查互為補充,因此很多醫生把它們作為“黃金組合”,乳腺磁共振可以作為最后的檢查備選,讓一些乳房問題不至于遺漏,讓微小的病變無處藏身。
丁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