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圖)《嵇康的微醉》(局部),袁正陽(繪)
談到魏晉,可能絕大多數對那段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會不約而同想到一個詞——魏晉風骨。至于什么叫魏晉風骨,或許大家會有不同的解釋。但不管如何解釋,有些東西肯定是少不了的:嵇康的廣陵散、阮籍的歧路嘆、劉伶的酒、何晏的五石散......這些東西不由得會給人一種玩世不恭的趕腳,好像魏晉風骨除了灑脫就是清高。不少被現實的重壓整得無法呼吸的人們,看到哥幾個玩物喪志得如此理所當然,還覺得總算是為自己找到了解脫之道,忍不住照學起來:飲酒高歌、仰天長嘯、醉罷起舞、寫詩嗑藥……怎一個舒坦了得!
然而很多人會遺忘這么個細節,名士們瀟灑風流的背后,一定要加一句“迫不得已”。這句話,少不得。
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這里面的故事。
一切皆有原因
凡事皆有因果。如果不是遇到了什么排解不開的事情,魏晉的名士們是絕對不會似乎一下子就領悟了老莊之道一樣開始風流清高。他們的所作所為是有原因的。
李密的《陳情表》想必大家在中學的時候都學過,此乃千古名文。李密用動人的話語表達自己要報答祖母的撫育之恩,不愿擔任新政府授予的太子洗馬一職。文章言辭懇切,感人至深,以致大文豪蘇東坡都留下了“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的評價。初讀之時,淚腺發達的同志或許會被感動的一塌糊涂,但是細細分析,這里面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李密是蜀漢政權的官員,后來蜀漢被西晉滅亡,他作為蜀中名士,自然成為晉朝統戰工作的對象,就像當年周朝分封商紂王的叔叔微子為公爵一樣,因此他才會被皇帝司馬炎請到首都洛陽來做官。你說你去不去?去,叛國賊、喜新厭舊、不忠不義等罵名就來了,一世英名也就完蛋了,比如揚雄、崔浩、錢謙益;不去吧,氣節倒是沒得說,天下人也都會向你豎大拇指,比如文天祥、史可法、方孝孺,但違抗圣旨畢竟滅族的罪啊!所以,《陳情表》寫得感人,但也聰明:我不做官,不是要表忠心,與新王朝對抗到底,而是有祖母要照顧啊!這么一來,皇帝也沒法強征他了,不然有違孝道啊,誰讓我朝標榜以孝治天下呢。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堅守的背后,其實是無奈。新舊朝廷交替的時候,任何名人都無法獨善其身。所以啊,做名人,難!
(圖)李密故里
哥也是有身份的人
讓我們再把話題轉回魏晉。大家都對魏晉名士們的軼事耳熟能詳。比如阮籍,他的“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可謂家喻戶曉,而大才子王子安《滕王閣序》中的“阮籍猖狂,豈笑窮途之哭”恐怕也是無人不知。但是,如果你認為阮籍只不過是個輕狂的書生,功名難成發幾句牢騷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阮籍的爸爸叫阮瑀,建安七子之一,當世大文豪,曹操的秘書。而阮籍本人則當過步兵校尉,是御林軍主管之一(所以阮籍也被稱為阮步兵)。
再比如嵇康,他打鐵時不理鐘會,后來又得罪了司馬昭,被殺前彈了《廣陵散》,還留下了一句“廣陵散從此絕矣”。換到今天,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覺得他情商超級低。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妻子是長樂亭主,曹操的孫女(也有說法是曹操的曾孫女)。所以,嵇康這樣的出身,低得了嗎?
嵇康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是寫給山濤的(山濤字巨源)。山濤同樣不簡單:他的從祖姑,簡單說就是父族那里有一位親戚是張春華的母親,而張春華則是司馬懿的太太,司馬師和司馬昭的親媽。所以他當官,是接受了司馬家的提拔,之后還一度官居太傅、司徒,這可是相當于今天國務委員,甚至是副總理級別的高官了。
所以,這些風流瀟灑的魏晉名士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哥也是有身份的人!
(圖)山濤(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內郡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
原來如此
看完上面幾位人的出身,大家是不是會覺得他們灑脫和清高有了一些不同的味道呢?魏晉交替之際,司馬氏欲篡權自立,這些處于漩渦中心的名人不得不進行表態。向秀、山濤這些名士,因為迫于司馬氏的淫威,或者與司馬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只能用不說話權且當作默許,支持司馬氏。但是嵇康、阮籍這些人,他們就像李密一樣,與本朝有著深厚的感情,既想保持自己對本朝的忠心,但是又不敢得罪炙手可熱、殺人如麻的司馬氏,怎么辦?他們只好委婉地向手握生殺大權的當權者表態:你們愛怎么折騰怎么折騰,老子只喜歡飲酒高談、縱情山野,別的事情不想管,不愛管!
說到底,這其實是一種無奈,一種發自心底的絕望。對于當權者來說,這些名士的力量是巨大的,政治上必須得拉攏控制他們,免得他們站在對立面去。不聽話怎么辦?殺!
很多年后,金庸先生在寫《笑傲江湖》時,把這個道理講得更為透徹:衡山派劉正風與魔教長老曲洋交好,一起做《笑傲江湖之曲》,打算金盆洗手,從此退出江湖。然而左冷禪階級斗爭那根弦繃得緊,不讓劉正風金盆洗手。劉正風如果是一介平民,反而要好些;可惜他是衡山派大牛人,終究還是難以獨善其身。
讀到這里,您還覺得上面所說的那些老哥們瀟灑快活嗎?非也!他們大多身處嫌疑之位,摘不清躲不掉,想要不表態卻又不可得。他們的痛苦,是作為后人的我們難以體會的。每當他們放聲高歌、糞土王侯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有一聲為何不生于百姓家的悔恨?所以說,還是那句話,不要羨慕哥,哥只是個傳說。低調做人,永遠是一句硬道理!
*作者:林森,魚羊秘史特邀作者。
魚羊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