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圖為以色列國防軍
從10月7號,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突襲打死1400多人以后,到11月7號,正好是一個月的時間。現在我們回顧一下,這一個月雙方各有什么得失,第一天也就是10月7號,毫無疑問是以色列的災難日。自從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以來,他們從沒遭受過如此重大的創傷,而這創傷不僅是當天,到現在恐怕還會長久的留在以色列人的心頭,尤其是邊境的居民,看著對面敘利亞也好,黎巴嫩也好,包括哈馬斯也好,他們的心情能不能像以前那樣很平靜,覺得以色列國防軍能夠保護他們,所以這種自信的失去,或者擔憂恐怕會長時間隱藏在以色列人的心頭。
而對哈馬斯來說,突襲以色列讓他們得到了冰火兩重天的評價。有些人覺得哈馬斯靠落后武器能夠實現突襲是戰士,也有人覺得他們對平民下手,打的是老人、小孩、還有婦女是恐怖分子,這讓全世界的輿論是分裂的。隨后以色列展開了報復,對加沙展開了狂轟濫炸,導致一萬多人死亡。而這一過程中,世界輿論也是再次分裂,從一開始的同情以色列人,畢竟那么多平民被殺,而大家也覺得有權利去打擊哈馬斯,進行一定程度的報復。
圖為遭空襲的加沙
但在加沙那么密集的地方,如何區分哈馬斯和平民,恐怕每個人都做不到。所以在以色列的報復過程之中,國際輿論就開始譴責以軍濫殺無辜,慢慢的在輿論轉向過程之中,從聯合國到各國都做出了反應,只有美國堅定的站在了以色列的后面。現在以色列面臨的是多線作戰,第一線是打哈馬斯,第二線是怎么處理和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政權的關系。
第三是怎么處置黎巴嫩真主黨,如果以軍陷入哈馬斯的戰斗之中,如果時間再得以延續,那么真主黨會不會發動襲擊,這是以色列需要擔心的地方。第四點是伊朗在旁邊虎視眈眈,而且伊朗的領導人也會見了哈馬斯的領導人,雙方怎么談外界不得而知。但是核心目標肯定是如何對付以色列,這是毫無疑問的。這一個月也看到以色列從一開始的震驚,再到迅速組建起大量的預備役軍隊,而俄羅斯征兵湊幾十萬是那么的困難,不得不讓人感慨,以色列的動員能力的確是世界上很強的。
圖為哈馬斯領導人
反觀哈馬斯,一直到現在還是握有人質,還是沒有投降。哈馬斯在襲擊以色列之前,他們在加沙不能說是失去了民眾的信任,但確實也受到懷疑。因為腐敗比較嚴重,哈馬斯領導人的豪宅也在網上能夠看到。而同時他們所追求的目標是要消滅以色列,希望和很多加沙人共存,希望自己能過上美好生活。
但這次大量的加沙民眾喪生在以色列的導彈之下,讓哈馬斯的支持力度迅速提升,恐怕這些有親人死去的加沙人,至少在短期時間內,很難和以色列去尋求和平共處,看到以色列人那種仇恨就會油然而生。以色列人也是這樣,他們的溫和派雖然不能說是被消滅,但也是很難提出要和加沙共處,要讓哈馬斯也存在,這就像一個結一樣,打了一個死結越拽越急。
圖為巴以沖突
這一個月我們見證了這么多生命的逝去,見證了國際輿論的轉換,見證了以色列的強大,以及哈馬斯抵抗的決心。同時見證了這個世界,面對這樣的慘劇,很多事情只是說說,而不能做,這樣的無奈,這就是當今的世界,這就是當下的中東。
沖哥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