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國經濟周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中國經濟周刊官方網站:經濟網www.ceweekly.cn《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賀詩|成都報道自2月18日“知名汽車交易服務平臺人人車破產”的傳聞在網上瘋傳之后,有關人人車經營異常、資
中國經濟周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周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賀詩 | 成都報道
自2月18日“知名汽車交易服務平臺人人車破產”的傳聞在網上瘋傳之后,有關人人車經營異常、資金斷裂、大規模裁員、員工維權的消息不絕于耳。
雖然人人車官方回應稱,破產系假消息,是人為故意傳播。但深陷流言漩渦的人人車的確麻煩纏身。
戰略轉型遭遇“破產”傳言
人人車破產傳言流出前不久,該公司剛剛公布了戰略升級轉型方案。
2月18日,人人車創始人兼CEO李健發布全員內部信稱,公司將開啟戰略升級,開設8000萬元扶持合伙人基金,開啟平臺化運營,將交易流程中自營的銷售及評估環節向合伙人開放。
這意味著,人人車的銷售人員和評估人員將不再是公司員工,如果愿意,可以選擇成為人人車的合伙人。
就在李健發布內部信的同時,在成都、武漢、西安、長春、深圳等多地人人車分公司的“戰略轉型”已進入具體實施階段。各地的轉型方式如出一轍——絕大多數崗位的員工都被要求離職,若愿意成為公司合伙人,則需在離職后繳納4萬元費用,并簽訂相關合伙人合同。
盡管人人車方面對“破產傳言”進行了辟謠,但并未否認公司有裁員舉動,同時將此解釋為,這是合伙人模式轉型中的調整期動作。
在這樣的“調整期”內,人人車長春分公司內部微信工作群的截圖被相關員工發上了網絡,其內容堪稱“奇葩”:公司自2月28日起開始正常上班,不得外出,不在公司的BP(注:business partner,商業伙伴)統計口徑為曠工,每天打卡3次,早上9點、中午13點以及傍晚18點,公司執行早中晚簽到,且每個人的工作都一樣,抄寫紅黃線標準(注:即為《人人車員工行為規范》)。
一天三打卡,工作內容是抄行為規范。此舉被認為在變相逼迫員工提出離職。
“2月18日起,大家的賬號就被停了,公司還統一打印了離職申請書,要求大家在上面簽名。”3月1日,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一位尚未離職的成都分公司員工說。
根據人人車的工作流程,賣車買車都要員工登錄系統進行操作,員工賬號被關停,意味著人人車在當地的業務基本停擺。
這位員工表示:“這些天有大概一半的同事簽字走人了,實在耗不起。但公司主動辭退員工,卻沒按照勞動法的要求補償,我不愿意簽這個字,公司也拖著沒給說法。”
此前在接受采訪時,人人車公關部相關負責人曾表示:“若確有辭退員工的必要,公司將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做事。”但據多家媒體報道,武漢、西安、長春等多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員工維權情況出現。而在北京,2月19日,近70位離職員工聚集人人車總部,要求公司補發此前未能發放的工資和績效。
成都40億元資金支持子虛烏有
在宣布“戰略升級”的一個月前,人人車與成都市金牛區人民政府簽訂運營投資總部項目合作協議。在簽約儀式上,李健表示,人人車將乘著成都市“打造國際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的東風,與金牛區攜手共創政企合作共贏新模式。
人人車方面稱,這是雙方在經過多次接洽之后,達成的具有誠意的全方位多領域深度合作協議。人人車將按照協議,在成都全面落地二手車及新車交易、嚴選商城、汽車金融、汽車后市場服務等各項核心業務,將成都人人車建設成承擔其市場下沉、擴大規模職能的另一個核心根據地。
隨后,李健還在朋友圈感謝了金牛區政府對人人車提供的40億元資金支持,并承諾將在成都設立第二總部。
而在人人車曝出“裁員風波”后,金牛區政府公開表態,稱并未有40億元投資人人車的行為發生。
據業內人士透露,李健隨后刪除了這條朋友圈。人人車官方則回應說,李健朋友圈只是說“40億元的資金支持”,并不是說政府有直接投資。
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金牛區政府相關人士也證實,所謂40億元投資系子虛烏有,“人人車方面說需要貸款,我們幫助對接了幾家銀行,但并未參與他們的談判。具體借沒借,借了多少,區政府一概不知道。”
這讓人不禁想起錘子科技的相似“劇情”。
2017年8月,錘子科技“定居”成都。成都市成華區區屬企業成都東方廣益投資有限公司領投6億元,成為錘子科技的投資方。但僅在一年多后,2018年10月,錘子成都辦公樓嚴重空置,近百員工遭辭退,錘子成都公司頻傳破產。雖然此后官方解釋稱,公司正對多地的研發人員進行整合,但也承認成都公司有數十人離職。
同樣落戶成都的人人車看似與著力打造科技創新之城的成都完美契合,但人人車能否借勢走出泥潭仍是未知之數。
資本退潮,二手車電商行業壓力空前
成都方面的謹慎并非沒有道理。
縱觀整個二手車電商行業,市場寒意已然來襲。隨著新車市場下行,二手車的定價受到嚴重影響,再加上資本寒冬,一級市場融資已經非常困難。這也許正是李健在朋友圈高調宣布“40億”投資的背后原因——借政府的招牌吸引資金,幫助人人車度過這個“冬天”。
人人車“出生”于2014年,迄今共經歷了6輪融資,累計融資額高達7.55億美元,滴滴、騰訊、高盛等資本大佬都是其金主。
然而,在持續數年的“廣告大戰”中,人人車可謂拼得頭破血流。黃渤扯著嗓子喊的“人人車”廣告深入人心,據媒體報道,黃渤的代言費用高達數千萬元。
去除明星代言費,人人車在廣告上的投入也是天文數字。2016年3月,人人車提出“縱橫戰略”,李健稱,為支持該戰略實施,將投入5億元廣告費用。2017年9月,在拿到滴滴2億美元投資后,李健更是豪言要再花10億元把廣告戰進行到底。
而在以高額廣告費用展開“燒錢大戰”的同時,人人車卻仍未實現盈利。
彼時,李健豪言要打造“二手車市場新模式”,在他看來,人人車的競爭對手不僅是其他二手車電商平臺,還包括全國各地的線下二手車銷售商。
“廣告投放不可能是二手車電商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對此,重慶順琪二手車經紀有限公司高管王亮認為,相比電商平臺,線下公司擁有多年的經驗和資源積累,電商平臺僅靠廣告投入和線上運營,就想將線下二手車商“趕盡殺絕”,是很難做到的事情。
無論如何,內外交困之下,人人車終于宣布戰略轉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人人車相關負責人表示,戰略轉型的重心是資產由重轉輕,內部員工以加盟的方式轉化為合伙人只是第一步,隨后還將引入社會合伙人。
而其所謂社會合伙人,正是全國各地的線下二手車銷售商。
好消息是,業內人士普遍認同人人車的轉型,“二手車電商平臺這幾年花了這么多錢,主要的目標是通過流量去支持平臺的發展。但二手車長期以來以經銷商為主體的經營體系難以撼動,電商必須承認線下車商的價值和能力,形成線上線下的合作。”
文字編輯:謝瑋
新媒體編輯:王新景
關注《中國經濟周刊》頭條號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高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