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剛剛從新市場(現在叫今秀市場)的負一樓肉市出來。生豬五花肉28元/斤生牛犍肉38元/斤生羊肋條肉38元/斤前幾天,我在頭條上發了一篇小文《還記得清雅閣嗎?新榮街里那抹不掉的記憶和難以言述的情懷》,引起了朋友們很多討論。我的文章是這樣寫的:&
剛剛從新市場(現在叫今秀市場)的負一樓肉市出來。
生豬五花肉 28元/斤
生牛犍肉 38元/斤
生羊肋條肉 38元/斤
前幾天,我在頭條上發了一篇小文《還記得清雅閣嗎?新榮街里那抹不掉的記憶和難以言述的情懷》,引起了朋友們很多討論。
我的文章是這樣寫的: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吃貨們最美的,就是去新榮街來半只桶子雞,然后帶到旁邊的趙記餛飩鋪,要一籠包子,配個素菜,弄半斤酒,一碗餛飩。或者三五成群去同盛館大銅鍋涮羊肉,吃燴餅。吃完喝畢,然后去清雅閣洗澡,捶捶背,修修腳,掏掏耳朵。睡一覺瞎噴會兒到天黑,下樓澡堂門口來碗粉漿飯,燒餅夾兩塊錢豬頭肉。或者拐到民主西路晝夜營業小吃一條街上羊蛋湯配火燒,再懟二兩。爽啊!"
其中一個討論焦點就是對我文中描寫的上世紀90年代豬頭肉的價格產生了質疑。
雖然我在評論里給與了回復,但說的并不理直氣壯。
又問了一些同時代的朋友,說法不一。
唉!時間太久遠了,誰還能記得那么清楚呢?更何況能對那個時候有些記憶的也都一把年紀了。
多少天了一直耿耿于懷。
咋辦?只能翻資料,還能咋辦。
83年到94年資料沒有找到,找到了下面兩張表。
另據考證,1980年以后,農村實行經濟體制改革,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飼養肉用牲畜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肉食貨源充足,市場供應根本好轉,我市已經基本上做到了敞開供應。
走過姜莊街時問了問,鹵豬頭肉是30元/斤,老板說前一段時間賣到35元/斤,現在,生肉價格降了,豬頭肉價格也降了下來。鹵肉價格基本上一直與生豬凈肉價格大體持平。(這家豬頭肉的價位在新鄉市應該算是中位數,大品牌"羅鍋居"可能要貴一些,走低價路線的"九多肉多"可能會便宜一些)。
由上表可見,1995年新市場豬肉價格11元/公斤,以此推算,當時的鹵豬頭肉價格大概也在6元/斤左右,2元錢也就是最多買上3兩多肉,夾在兩個燒餅里,夾不下嗎?那時的燒餅個兒比現在大呀!
當然,我的小文《還記得清雅閣嗎?新榮街里那抹不掉的記憶和難以言述的情懷》里記述年代也不十分準確,引起質疑也是必然的。
最后,附上市統計局近期的一份調查報告,以饗讀者。
新鄉市豬肉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今年3月份以來,豬肉價格呈持續上漲勢頭,1-10月新鄉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6%,其中10月份豬肉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 116.2%,影響CPI上漲約2.7個百分點。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為了解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對居民消費的影響,11月中下旬新鄉市統計局組織人員實地走訪市轄區的部分商場、超市,對豬肉價格上漲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具體結果如下:
一、豬肉消費在居民食品消費中占比較大
對走訪超市的居民食品消費數據匯總發現,豬肉消費在食品消費中占比較大,6-11月的占比均在7.5%以上,比牛肉、羊肉、雞肉、雞蛋的合計占比還要高。從消費量來看,6-11月豬肉的消費量為36.0萬KG,遠高于牛肉(4.35萬KG)、羊肉(1.80萬KG)、雞肉(8.43萬KG)和雞蛋(17.4萬KG)。可以看出,目前豬肉仍是人們獲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無論價格怎么漲,居民對豬肉的消費量都比較大,在居民的食品消費支出中,豬肉的消費支出都比較多。
部分食品在食品類零售額的占比(%)
二、當前豬肉價格仍然維持高位
調查結果顯示,6-10月豬肉價格持續上漲且漲幅較大,6月豬肉均價29.6元/KG,10月豬肉均價59.9元/KG,漲了近1.02倍,11月豬肉價格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多,總體上價格仍然維持高位。而從豬肉的替代品——牛肉、羊肉、雞肉和雞蛋的價格來看,11月幾家商超豬肉平均價格為54.9元,比6月增長92.1%,牛肉、羊肉、雞肉和雞蛋分別比6月增長17.5%、16.5%、30.8%和29.9%,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增長幅度均低于豬肉。
三、商家預計年前豬肉仍會有新一輪的上漲
通過與走訪的商場、超市溝通了解到,目前新鄉市的豬肉來源渠道主要是河南省本身。目前豬肉的貨源相對充足,儲備肉的占比大概在10%-20%左右,不存在缺貨的情況,能夠滿足消費者對豬肉的消費需求。商家預計近期價格會略有下降,但到年前由于季節性影響豬肉仍會出現新一輪的上漲。
四、促進豬肉市場健康發展的對策
(一)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認真落實好中央關于畜禽類生產補貼政策,切實保護畜禽生產能力,促進畜禽產業穩定發展。把生豬生產作為農業工作的重點,加大對母豬養殖大戶和規模養殖場(戶)的扶持力度,落實好生豬良種補貼、能繁母豬保產大戶補貼政策,調動母豬養殖戶的積極性,千方百計促進生豬產業穩定發展。
(二)發展生豬規模化養殖。大力發展生豬養殖的規模化、標準化、健康化,鼓勵、扶持管理科學、防疫到戶的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推進生豬產業化經營,增強生豬生產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和市場穩定供應。
(三)加大疫病防控和監督監測。嚴防口蹄疫、豬鏈球菌病、豬"高熱病"等生豬疫情的發生。在保證計劃免疫經費投入的同時,加大基層疫苗冷鏈設施設備的投入,確保統供疫苗運輸、保存安全。全力推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工作,強化生豬養殖、收購、販運等環節監管,依法開展生豬"瘦肉精"監督監測,確保百姓吃上放心肉。
金熙東